标准催化承载网性能升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3:17 通信产业报 | ||
伊佳 IPTV标准将对DSLAM设备的组播、组播控制能力进行严格描述,并规定个人用户的带宽下限。 “如果没有安全、稳定、高效的IP承载网作为IPTV业务的基础,那么再完善的商业模 现有承载网存在的问题 其实,现有城域网和接入网并非完全无法承载IPTV业务,经过小幅度改造,开通几十甚至上百个IPTV用户并非难题。但是,显然小众用户并不能满足运营商提升宽带接入效益的目的,IPTV要想成为新型宽带业务的杀手锏就必须扩大商用规模。目前现网要承载IPTV业务还存在以下问题: 网络架构不合理、带宽不足。现有宽带网络大多是集中式外挂BAS的网络架构,单个BAS需要集中处理几千乃至几万用户的业务流,同时接入层DSLAM或LANSwitch均采用多级汇聚,带宽收敛比很大,每用户实际平均带宽仅100k左右,与IPTV所需的兆级带宽差距较大。 无法支持全程全网组播。虽然单播方式也可提供直播电视服务,但视频服务器、网络设备将不堪重负,网络扩容跟不上用户的发展,导致网络拥塞、服务质量下降。此外,缺乏端到端的QoS保证、有效的安全控制和运营能力也是IPTV承载网的主要瓶颈。 承载网技术标准有待统一 作为《IPTV对承载网DSLAM设备技术要求》项目的起草者,上海贝尔 阿尔卡特对IP承载网的丰富实施经验成为他们把握标准繁简的法宝。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宽带视频业务团队总裁汪莹告诉记者:“标准将对DSLAM设备的组播、组播控制能力进行严格描述,并且规定个人用户的带宽下限,这样将保证最终用户的业务可靠性,在发生故障,引起纠纷时有标准可依将大大增加用户对该业务的信心。”为了保证IPTV的收看质量与目前的有线电视网收看质量相当,IPTV承载网要求能在带宽、频道切换时延、网络QoS等方面提供保证。 在带宽方面,如果为用户提供DVD效果的IPTV业务,利用现有广泛使用的编码技术,用户至少需要3~4Mbit/s或2Mbit/s的下行接入带宽。此外,由于有线电视网的频道切换非常快,IPTV也应尽量减少端到端的时延,据IPTV用户调查,用户可接受1s的TV频道切换时间及10s以下的VOD切换时间。为了保证IPTV用户在不同频道之间的切换具有和普通电视切换相同的性能,IPTV业务的广泛部署至少要求DSLAM设备支持IP组播技术。根据IPTV不同的部署策略以及节约城域网带宽的考虑,核心网、城域网必须支持IP组播技术。 设备整合迫在眉睫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网通开始优化宽带接入网,其间部分中小供应商的宽带接入设备遭到淘汰。虽然此消息并未得到中国网通的正面肯定,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设备整合———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开展IPTV商用的关键一招棋。 此时,改造本地网设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大部分运营商的城域网和接入网都是3-4年前建设的,其设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组播应用、转发瓶颈、上行带宽不足等技术缺陷,要大规模开展IPTV业务必须进行相应改造。而改造的原则就是简化接入网,尽量用IP核心设备替换ATM设备,改变原来设备七国八制的局面。 以接入网关键设备DSLAM为例:通过加板子实现IP上行,从而支持IPTV业务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用户量激增的情况,纯IP内核的DSLAM设备已经完全占据了市场主流。整合新设备、升级原有设备、淘汰老设备,使设备部署更趋向于用户、级联大幅减少、提高一致性,是开展IPTV业务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