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UT斯达康高收入大亏损情况下该买进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2:02 环球企业家 | ||
这家公司大幅亏损,却保持收入增长,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文·张亮 这样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 自2003年9月告别40美元的档位后,它一直处于下滑之中。到2005年10月,一度跌至5.5美元,即使后来股价有所回升,近几个月仍在8美元上下徘徊。 这只饱受挫折的股票,正是在2004年初曾被本刊褒扬过的UT斯达康(详见本刊2004年4月号封面文章《梦之队》)。2005年,其第一季度尚盈利3800万美元,但第二季度亏损7470万美元,第三季度更是巨亏4.027亿美元,预演了全年亏损的局面。一年之中,它还进行了两次裁员,曾在这支梦之队中扮演吃重角色的中国区总裁周韶宁亦挥泪离去。 如此种种,迫使曾在国内外广结人缘的中国区CEO吴鹰彻底改变了生活节奏。这一年间,他未接受任何采访,也鲜少出席论坛与聚会,以周为单位的工作安排,让多数员工无从知悉他身在何处。 “我们一度认为我们是家了不起的大公司了”,这是去年年关将至时,吴鹰的总结。他承认,在 供应链、质量控制等很多方面,公司仍不成熟。这些隐性问题,遇到电信运营商对小灵通设备的扩容萎缩时,悉数暴露了出来。不过与我们通常看到的企业滑落景象有所不同:多数企业收入缩水的同时利润消失,而UT斯达康在2005年大幅亏损时,收入仍较之前一年略有增加。注意:仅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放缓对小灵通运营设备的扩容,就让其减少了10亿美元的收入,它的总收入是凭借什么维持在30亿美元的平台上的? 答案是近年来积累下来的国际化资本。在2003、2004年电信产业低谷期间,UT斯达康进行了十余次海外收购,成果正逐渐显现。去年,其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了20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2003年的15%,提升为65%。同年,它在美国大概售出了800万部CDMA手机。在日本,它帮助其大股东孙正义的公司推广100万用户的IPTV业务。同时,它还在美国跟Sprint,在印度跟Reliance等大型电信运营商合作基于IP的CDMA网络建设。当我们长期将目光投注于华为和中兴,UT斯达康的国际化布局同样算得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稳定收入的价值在于,它仍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吴鹰表示,到2005年第四季度结束,公司有50亿人民币现金,以及银行提供的80亿元融资额度。所有这些钱,都会“砸”到一个地方——抱歉,不是小灵通——IPTV。 如果你家住在哈尔滨,不妨体验一下直观的IPTV感受:它能够让正在播放的节目暂停、倒退,以及快进到实时播放处。它能用遥控器对电视上的节目进行投票,直接通过节目单选择正在播放的或过去的节目,还能用1元钱点播一部电影。 所有这些功能,所需要的是一台机顶盒,连一根电话线,安装费用大概是200元,月租60元。虽然来自当地的声音称,这个价格仍属偏高,但其性价比,显然已经远高于5000元价位的盛大盒子。 不妨参考一下陈天桥的意见。他之所以没有从众选择低档机顶盒,是因为他认为当前的电视内容并不需要IPTV服务。“IPTV里面,有内容为王还是成本为王的争论,盛大是相信内容为王的”,2005年3月他对本刊说。 但成本为王的IPTV同样可能改变电视产业的面貌。由于具有收视指南,它能提供给观众更大的选择余裕。其次,IPTV的收视可进行详细统计。准确的收视率以及更大的选择权,都势必提高服务门槛。 而且,IPTV的VOD系统已趋完善,一些时效性相关程度低的电视剧和电影以1集1元的费用销售,如果在全中国普及,获得亿元票房并非毫无可能。而观众事先存储于其中的费用,同样可以用于电视节目投票,到时运营商们所需期待的,就是下一个《超级女声》。 据称,1999年起,UT斯达康已经开始相关研发,仅在2005年,就进行了三次升级,使系统整体达到电信级的服务水平:确保几百万人同时使用各种功能,不会出现故障。低成本和持续的运营能力,当前显然是比内容更重要的。 真正的挑战在于,目前国家推行的IPTV有两个“婆婆”:电信和广电均掌控着一定的发言权,这让夹在其中的技术提供商缺乏主动权。持续的博弈,一定会让IPTV的前期推广速度缓慢。因此UT斯达康已经做好3年后爆发的准备。 这个爆发的机会一定会留给UT斯达康吗?现在试图在此领域有所作为的厂商不下10家,这是与小灵通发展初期截然不同的竞争环境。或许UT斯达康目前最大的优势是,它拥有在日本为100万IPTV用户提供服务的经验,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而它与唯一拥有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集团的合作关系尚算良好。 现在买进UT斯达康,然后持有3年?别急着下判断。不过,无论作为一个技术派投资者,还是一个笃信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者,你都应该参考这个人的行动:2005年9月底,乔治·索罗斯在8.1美元的价位上买进了其148万股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