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 正文

圆桌论坛: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3:50 新浪科技

  继2004年成功推出通信展“总裁在线”后,2005年通信展,新浪科技再度强势出击,联手国内最权威的电信媒体之一《通信产业报》,共同推出通信展“圆桌论坛”栏目。通过强强联手,圆桌论坛将成为本届通信展内容报道上最大的亮点。

  下面为圆桌论坛第二场实录,主题: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圆桌论坛: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参加人员从左到右为:新华信市场咨询研究公司副总裁王冠珠、英华达TD产品总监秦文江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TD-SCDMA联盟产业秘书长杨骅、通信产业报社总编辑辛鹏骏。

  辛鹏骏:非常高兴请到各位嘉宾,第15届期间的专家论坛,这次展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我们同时界业认为,在电信强国进入关键时期,以及3G举办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在北京按照部里的规划明年的展览放在香港,这是一个非常有特殊意义的展览,我们希望联合关键的话题,将请一些业内重要的专家,制造厂商的代表,也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公司的代表,还有一些政府官员等等,就产业的一些热点展开讨论,我们在3G的发展中,终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会成为3G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终端的发展和以前的终端有重要的不同,无论是产品模式还是终端模式。

  我们请到四位嘉宾,我们有杨骅,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还有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副总裁王冠珠,英华达TD产品总监秦文江。

  杨骅:我是杨骅,非常感谢大家对TD—SCDMA产业的支持

  陈育平:感谢信息产业报和新浪网对我的邀请,同时也感谢网友们的提问。

  秦文江: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英华达公司秦文江,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们公司是专门经营终端的设备制造商。

  王冠珠:我是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王冠珠,我们这个公司是一个专业化的公司,专著于通信行业,也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讨论。

 

  辛鹏骏:我们想请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未来3G成功商用关键是什么?

圆桌论坛: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TD-SCDMA联盟产业秘书长杨骅

  杨骅:讲讲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移 动通信系统有很多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移 动产业的成功与否,到技术发展的后期,它的终端的产业化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因此到3G这个时代,仍然逃脱不了这样一个现状,我们TD—SCDMA的发展走过这样的道路,3G在里面更多呈现产品化的这样一个活力,跟系统有一些不同。到终端,发展到终端的时候,核心技术已经得到充分认证以后,怎么样移 动技术变成一个非常小,非常方便的产品化的工作,因此3G的终端,如果它获得成功,首先是表明了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产业在终端产品能力上一个指向,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直升,这是第一点,二点,从中国终端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通过2G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离3G对产品化的要求还是有蛮大的差距的。从离最终的老百姓使用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个里面关键点是在一些产品的性能上面,这个在3G时代上面,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就是终端的突破,如果终端一旦获得突破,在这个标准领域里面一个核心技术的突破,因为终端产业的发展,核心的技术是制约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如果3G终端获得突破,在这个领域有了突破以后才能实现。最后一点一旦突破以后,将会改变人们生活的习惯,3G不再是一个移 动电话的概念,是一个移 动多媒体信息这样一个概念,在人际交往中很多行为方式将会发生变化,它将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陈育平:第一个问题就是说,3G终端的产业链的形成,怎么形成,形成到什么程度,在2G的时候已经有产业链,如何发展完善,如果实现在这个设计上,怎么设计能适合3G业务的需求,价格上,还有就是说外观上,还有一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产业链,形成产业来把它不断地完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业务内容,如何来支持产业链,支持终端产业的发展,因为实际上终端的发展和业务的提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对于业务内容来说,我提供什么内容,必须有终端的支持,那么同时终端有这种功能,我才能够把我的业务开展起来,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就是说,你整个产业的3G的运营模式怎么来做,这里头包含着一个终端的价格,现在因为有许多运营商,特别国外的运营商在做什么,我在推我的业务的时候,我的终端是免费,甚至就是很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你,这样就是说这中间有一个运营商和终端商如何来合作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的问题,运营商在价格模式上,运营模式上,怎么进入3G终端,像视频业务的发展,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这些都是关系到终端能不能支持你的业务,运营商能不能使终端能够配合它的业务一块儿来做,这三个方面需要注意的。

  秦文江:我主要介绍制造商这个角度,谈一些情况。我们英华达是移 动终端消费主产品的一些供应商,不但覆盖移 动设备,我们产值也做到将近25美金,实际上从今年上半年我们也积极参加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组织的产业会议,下半年我们从整个市场部的规划和产业联盟的要求之下,我们也积极在进行商业化的准备工作,在整体上我们第一个把技术进一步完善,我们也在规划在上面针对TD技术的优势,来规划一些特定的业务。因为当我们商用在市场的时候,事实上在市场上还有2G的产品存在着,类似像小灵通,所以这样的话,真正的成功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怎么能把我们这些国内的企业,通过这一次TD通过自己的国际化的终端标准,能够推动整个企业的一个发展,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怎么能够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模式,在公司的产品,在初期能够被市场进行论证。我们做了一些规划,包括流媒体的业务,所以这一次我们在展台上也展示了我们流媒体的播放,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自主开发的。另外我们也积极在跟一些运营商做一些沟通,来研究一些新的一些业务模式,类似于像网络游戏,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开发的一个《三国演义》在TD的终端上面。我们借助我们2.5G上的一些优势,我们也有300多项专利,从总体来讲,我非常有信心,TD的终端在今后商用这一块应该是有信心能够促成国际标准,走向成功。

圆桌论坛: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新华信市场咨询研究公司副总裁王冠珠

  王冠珠:我的特别同意杨总提的。我们3G发展这么多年,讨论了这么多年,但是他们确实没有接触过3G,因为他们看不到终端,我们在网络在不断进行这种改进,从2G的末期整个终端发展的趋势,手机发展的趋势,已经不仅仅是承载话音的通讯,还有展现出特点,手机是媒体的承载,同时它跟传统的媒体又不同,有互动性,随时随地性,准确性,这也是3G未来一个趋势,手机是信用,手机这种的话,我们在门口的已经有手机门票,已经开始在逐渐来做,未来会承载个人信用的功能。第三个,手机还是一个数字和文字处理的一个这种的高性能,终端的智能化,同时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第一个就是心态的问题,3G与2G不同,2G的发展的时候就是成熟了,但是在3G的发展是不成熟的。用户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且没有人跟我通视频的电话,我们在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无论企业,供应商,消费商我们在做这个问题,一个市场细分的问题,手机面向一个高端的市场,我们在设备商在供应的时候,寻找自己契合自己的空间,时尚客户群,经济型客户群这是我们要去考虑的一些问题。

  辛鹏骏: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就3G发展自己很多看法,很多看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借这个机会,请王秘书长,我们现在TD—SCDMA的最新进展。

  杨骅:产业今年已经在产品化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它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经过上半年专项测试,通过这个测试,进一步验证了TDCDMA的,在技术上,在实际应用上带来的一些好处得到了一些验证,通过网络的验证,使得业界的同仁承认了TD—SCDMA的发展。也促进了产业的产品化的发展,第二就是在系统设备方面,去年的时候我们也是在这个时候展会上我们也展出了很多产业链,我们更多意义上来讲,那个时候更多是样机,今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系统产品都是系列化的产品,都是定位于商用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环境要求的满足不同组网要求的产品,所以产品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预计大概在今年年底,系统的产品就能够大规模来投入使用,现在信用厂家在开发的同时,在生产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准备,第三个我们芯片获得了很大的突破,芯片在今年我们陆续,去年我们有个别厂商芯片完成了芯片的首轮开发。到今年我们芯片一共六家,都出了芯片,大部分芯片不仅实现了3G的功能的提升。个别厂商也实行了512K这样的能力,在芯片的性能上面,省电模式都有很好的提升,芯片的省电大概做到120到180待机时间这样一个水平,这对终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好处。终端产品我们今年可以说是获得一个突破,在去年我们大家看到是有一些样机的外形,去年我们更多是要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进入了这个产业,开始开发这个产业,到今年这个产品就出来了。通过这个测试,极大促进终端产业的发展,这次展会我们有14个终端厂商,并且这个终端不单单打电话,而且做可视电话,数据下载,这是TD—SCDMA终端方面取得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在明年年末我们能够达到商用的水平,现在实事求是说我们还是有所差距的,待机的时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客户来说,还是希望三天四天充一次电我们还需要提升。在互联互通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一致性的工作。那么第五个方面的成果,我们在TD—SCDMA未来得发展我们有有一个突破,这个现在已经从第一轮的产品实现来说。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后续演进方面我们做了工作,我们在今年整个全球的发展,也是紧跟了国际上的发展,根据后续的技术的演进也成功了提出了两个方案,也了得到了国际界的认可,作为后续演进五个方案中的两个,这为3G未来得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今年的产业获得了非常大一个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在明年的产品上面,我们将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实现完全的商用,谢谢大家。

  辛鹏骏:刚才杨秘书长也讲,TD的终端,20多款的终端,那么在明年可能更多,功能更全的终端,英华达公司是一个实力很强的公司,我们在上次做过一次活动,英华达也是积极参与到TD的研发当中,刚才秦总特别提到,我想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英华达为什么要做终端,现在有什么进展。

  秦文江:为什么要做TD终端,这一块也有源于最主要是杨秘书长这边的大力支持,我还记得那是在2003年的时候,3G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宣传,整体感觉我觉得TD的发展非常明了,我们也感觉,因为我们公司整体上产品介绍已经有小灵通,但是这两款产品比较成熟,第二个感觉上发展的成长的空间不会太大,因为核心的芯片或者平台,都都是国外过来的方案,那么我们在这方面,第一个产品在的价格方面,包括产品的支持力度方面不是太好,所以我们那时候考虑3G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我们那时候就从2003年开始下定决心要做TD,也得到杨秘书长大力的支持,也给我很多支持,在TD圈子里面的朋友,杨秘书长这边也帮我介绍,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想英华达的TD的发展还是要感谢大家的支持。作为我们终端的产品研发的制造公司来讲,TD来对于我们说不是一个信心,而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我们怎么极早做好产品的开发,另外及时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很大的压力,我们也是把这个压力成为我们内部一个巨大的动力。我们这次为了调流媒体的业务,我们好几天没有休息,加班加点也进行研发,另外我们在商用化也积极和周边的一些产业的一些朋友来进行合作,无论是芯片,系统,还有包括运营商也在初步来做一些沟通,从我们目前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在年底会有新款商用化的终端满足的朋友的需求,我们在一年规划的时候,就有适合老百姓的使用,有手机的速度,拍照的一些功能,在明年一季度的我们会推出双模的商用化的终端,在下半年还会陆续出几款。

  辛鹏骏:作为媒体来讲,我们真心希望手机商场积极参与到研发中来,我想问一下,我们新华信的王总,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研究和分析,在3G终端三个标准当中,怎么评价三个标准终端,三个标准的3G终端有没有一些分析,同时我也想问一下在3G终端的发展当中,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下一步?

  王冠珠:感谢主持人,从杨总这里学到很多TD发展的一些最新的情况和想法。我们对这块有一些考察,现在第一个我非常认同杨总的想法。但是我们同时一方面要来看现状,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发展趋势,回想一下在三年前,四年前的时候,大家更多都是挑战CDMA是否存在的问题,现在在讨论发展的问题,在从增长的速度来看,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第二点,在整个终端来讲,目前CDMA2000在市场上终端的种类,相对来讲是有自己的优势,但是WCDMA属于一个居中的一个位置,在普通的三大标准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就是说电源的问题,双模的问题,刚才也非常高兴,能够听到我们英华达在明年就会推出双模手机,这将是影响我们3G非常重要的原因,它是在全国普遍性的建网我们最终的消费者不可能使用一款单独的手机,所以双模是需要及时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各个手机待电,这里技术在未来得发展,技术本身就有一种省电系统。但是未来得发展我们可能会更好,三,在TD的终端具有一种更好的视频的情况,在未来得讲,这也有一些优势。

  辛鹏骏:我想3G终端和过去的移 动终端有很大的不同,和网络的相关性,和业务和应用的相关性,三,营销模式有很重要的不同,和2G在捆绑方面,我想请陈主任再讲一些你的看法。

圆桌论坛: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

  陈育平:关于这三种模式我个人认为现在实际上3G同十年前的提出到现在一些国家的应用,原来3G的模式它的标准制定,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不是老的技术,在原来的CDMA的技术说发展的,现在有WCDMA的发展,已经在CDMA中发展了很远了有很多工艺,不仅仅有CDMA的技术,有许多东西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说,已经走到,或者说叫增强3G的增强性。如果还是CDMA的技术的话,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3G一旦开始建设,技术性,业务性的一些问题,同时另外我想说一下,中国的3G一旦开始发展,建设,能够带动整个全球的3G产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个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手机的生产大国,向全世界提供,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有40%以上的都是来自中国制造。中国的这些厂家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商发展成 ,包括手机的制造,手机的设计,手机的芯片的关键,关键芯片的生产,还有手机制造等等整个手机终端生产这个行业很大一个产业链了,第三方面就是说,中国的用户应该说一旦采取建设中国的3G网络开通建设,用户的增长量会迅速增加,而且就是说一定的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所以我认为这三个因素将是中国3G一但开始建设,将会带动全球3G产业的发展。

  辛鹏骏:非常感谢,那么今天我们都讲到了商业模式中变化,终端应用的业务,会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而不仅仅是简单一个模式,我们也有一个非常,作为一个媒体我们有一个非常担心,担心什么,就是说我们知道中国在3G方面是一个积极稳妥一个政策,在市场的哺育,包括终端,开发方面,是否我们现在存在一些差距,比如我们和日本,和韩国比较,我们有这样一个担心,在未来得3G终端领域是不是又是日韩占主导地位,我们有一个担心。

  杨骅: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越来越需要正视的问题,在一代和二代发展的时候,运营商是整个产业发展的一个指导者,随着3G这种产业链的变化,在业务应用和内容提供这两个环节越来越大,而且到了3G完全就是商用这个时代,我相信它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会淡化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竞争要看你们要提供的服务和内容,这里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种变化就带来,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业务软件这种东西,也是有专利的。那么在这方面日韩走的比较,据不完全的统计,像日本业务提供商有10万个,相比较我们国内差距还比较大,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今后这个量会进一步要去扩大,在目前我们所认识的一些3G的,大家所认识的3G的业务上,今后的专业的制约,不仅仅是制造商,运营商也要有这个业务,也要专利需求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确实需要正视面对,中国整个3G起步比较晚,因此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来看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把专利问题局限在设备上面,系统上面,我们开始慢慢认识到业务方面也是很大的问题,这方面各有关单位都开始争取来改变这个现状。从我们TD产业发展的来看,我们也看来3G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现在在做两个方面工作,通用3G的业务,怎么样能够以一个更便捷的方式提到TD这个终端上面,我们根据TD的技术上,在这个系统上应用,使其他系统使用起来都便捷这样的一些业务开发,使得我们国家在3G业务上能够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不是到最后又受制于人的一种局面,这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呼吁,方方面面都来参与,使3G在未来比较畅通。

圆桌论坛:中国3G终端成功商用展望
英华达TD产品总监秦文江

  秦文江:我联想起上周在网说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他会把imode授权采用WCDMA的运营商来用,他不会授权给TD运营商,我看到这个消息,我就一个想法,事实上他们本身对TD没有很好的理解,事实说我感觉从国内的角度来讲,事实说我觉得在移 动增值业务这一块,经过几年的培养,我觉得事实上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特别中国移 动的梦网,从当时一个规划,从现在大大小小的SP,都培养出两百多家,国内实际上有自己比较成熟产业链的发展,而且我觉得以后的话,事实上都可以,这些经验一直用到TD上,我们本身利用TD,特别在上下级,评估利用率,包括数据带宽的优势上,完全可以领先于WCDMA2000,从我们这边的终端的厂商来讲,我们一直有一种想法,事实我觉得3G这个产业,对信息制造业这一块,还可以推动数字电影的产业的一个发展,因为本身3G很宽,逐步引进的话,这种模式也逐步有一些培养类似像手机报纸,移 动的手机电视,尽管市场刚开始,整体的数字还在启动阶段,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所以在一块我完全有信心,在加上本身激励,技术本身又是掌握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上,这一点不用担心,以后TD上来之后,又变成日流,韩流,前一段在发展当中,我们是消化吸收这一个过程,在3G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文化特色的产品。

  辛鹏骏:我想对应用和内容产业终端我们有危机意识,我们还是应该充满信心。中国市场是巨大,同时TD又是我们独特,非常高兴各位专家对3G终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们还谈到了TD等等。

  杨骅:谢谢各位读者,各位网友,我希望明年在TD—SCDMA实现商用以后,大家都能够来继续支持TD—SCDMA的发展,它将会带给大家优良的服务。

  陈育平,全球3G的产业因中国而骄傲。

  秦文江:英华达公司是中华民族默默耕耘一家公司,相信在TD的产业里面,做出我们应用的一个贡献。

  王冠珠:感谢各位网友的时间,同时相信在最近接触了越来越3G研究和咨询的工作,我们这儿出来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革命的时代,我们怎么去评价它都不为过,它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个产业的革命我们相信在每一块地方,都要准备好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这种变化。

  辛鹏骏:谢谢各位专家精彩的发言和我们分享智慧,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