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摩托罗拉中国新业务与工程部吴达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0:48 新浪科技 | |
![]() 图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区网络事业部新业务与工程部总经理吴达光。(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5年9月14日-16日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和全球3G设备和业务展示在中国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办。会议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3G产业的发展。新浪网为指定门户支持。9月15日会议进入第三天。 图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区网络事业部新业务与工程部总经理吴达光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主讲人:吴达光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新业务与工程部总经理 中国区网络事业部。 我的题目是“变化环境的网络设计”。 通常一个技术的世代更替都会呈现出一个S曲线,从移 动通信来说,第一代的模拟移 动通从八十年代末起动,九十年代初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慢下来了,到94—95年的时候第二个S曲线出现了,这就是第二代数字移 动通信(GSM/CDMA)。在十年以内,第二代数字移 动通信迅速取代了模拟网络。2G在话音业务方面完全满足了移 动通信需求。但在数据通信上面,第二代在技术上则力有不递,现在出现第三个曲线,就是3G,包括UMTS, HSDPA, TD—SCDMA、EV—DO。问题是,第三代是否像第二代的时候一样,进入市场后迅速取代前一代移 动通信?答案不是那么简单。因为2G网络规模非常大,已经十几亿的用户,国内已经有3.6亿的用户,二代的建网规模大、手机多。GSM的手机就有上千种选择,还有非通信的功能,如相机,MP3整合到手机上,看起来2G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再向前看,第四个曲线又出现了,就是基于OFDM的技术的WiMax。据说2007—2008年就会投入市场,这个技术提供更宽的频宽,造价会更便宜。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进行一个3G的投资,对运营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到底怎么上,上多大?怎样既满足市场对3G业务的要求,又能在投资上控制在适度范围,以避免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造成过量投资,把资金绑死。怎样帮助运营商设计一个“适度”的网络,也是对设计工程师的重大挑战。 我们说的网络,网络到底是用来做什么呢?让我重新定义:网络是把系统的容量分配到需要打电话的用户。从这个定义来说,传统网络设计就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为什么呢?传统的网络设计主要是集中在物理层面,比如说要做很多的物理数据的仿真运算,以保证物理连接是没有问题的。但客户到底在哪里?就不是很清楚了,最初是把客户的分布看成是一个很平均的分布。等网络建设起来以后,再根据现实情况,哪里的用户多就多加一个站,进行事后的一个补救。这种做法很粗糙,不是科学的做法。 现在的GSM和CDMA已经有了十几亿的用户,是不是可能找出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来描述话务量的分布,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把系统的容量更好地分配到有不同话务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 大家知道,每0.48秒手机就发出一个测量报告,这个测量报告(MR)包括近30种测量内容,其中包括话务。如果把这个MR做一个海量的采集,比如说做一个7天的采集,然后对这个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可以更全面,更好地描述用户的话务分配,用户行为和用户感受。但是这样还是有缺点,即所有MR都是属于网络端的,因为它们最精密的位置信息只限于基站的“Sector”。如果把这些MR做一个位置算法,把MR放到用户打电话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数据的属性从网络端搬到用户端,我个人看来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这样做是将数字从网络上解放出来,放回它应该放的地方——用户端。这个关系的转变,让数字描述了用户的感受,真真正正代表用户。 在摩托罗拉里面有一个很好的位置算法,把所有的MR放回一个100M×100M的格点,这样就可以得出话务量和分布。(为用户感受图)如果我们采集七天的话,大概有20亿个MR。把七天内的电话全部采集,然后放回打电话的地方,它代表的是全部用户的感受,是真正的代表最终用户。 从每一个结点上面,我们知道话务的分布、知道用户的感受,我们精确地知道客户在哪里了以后,知道客户的行为,知道他们是怎样用这个网的,那么我们的设计就有了依据。因此我们再重新改变整个设计流程,根据客户的话务分布再设计一个网络,准确地适度地把系统容量分配到每一个话务的地方。再把这个设计进行物理仿真,设计出来的网络既符合物理的需要,又可以把网络的容量精确地分配到有的话务的地方去。 在这以外,还有几个好处。例如,把MR与它的位置相连,可以提供我们以前没有的透视点力。我们通过算法很准确地找出高干扰,有遮挡的,所谓Problem Cells。因为我们能准确知道这个站的容量覆盖,如果把这个站拿走以后,系统上面就会马上知道按照这个参数还有一些话务留在了哪里。我们从网络设计的角度上面,可以调整附近的站。 同时我们还可以很准确地找到LAC的边界,如果我们在网络建设以前已经把这个LAC挪到需要的地方,就是可以把网络进行一个优化。 另外Pilot Pollution,这个很重要,我们可以很准确地掌握出来它。 一般来说,网络要建好,有一段时间的成熟期,大概是两三年的时间,需要进行优化,调整等等。而通过这样一个流程,基于准确地知道话务的分布,准确地知道用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成熟期往前推移,知道用户在哪里就把容量放在那里,可很快完成站点选择。减少很多的错误,因为很准确地把网络分配到了话务需要的地方。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利用率。在设计时已经把LAC和(Pilot Pollution)导致污染处理好,网络就可以做好了预优化。 通过这样一个流程,我们能准确知道客户在哪里,有什么需要,客户的行为,有根有据地,科学地设计出一个预先优化的网络。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满足物理层面的要求,又能很精确地把系统的容量分配到有话务的地方。 未来的网络可能是多代(Multi—generation)共存的,是多种介入技术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服务。(图)如果以后是这样一个网络的话,能准确地知道用户在哪里,在设计上显得更加重要。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是西单,我们可以把这个100M×100M分成大概Data占多少,Voice占多少数字。可以准确地知道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设计用不同地接入方式给客户提供服务,结果会是最好的。 总结一下,如果能准确地知道用户在哪里打电话,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作为一个工程师就可以准确地把网络分配到用户那里。在摩托罗拉认为,用户的感受应该是无缝的,无论他在什么接入网上,因此,我们的网络设计也应该是无缝的。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