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3G移动运营商不宜超过3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21:28 IT时代周刊 | ||||
从市场的容量、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来看,3G来临之后,移动运营商不应该超过3家。因为太少就会形成动力不足的情况,甚至是勾结;从频率资源的角度讲,也不能分得太多,让很多家去做会很浪费的。中国未来有几家运营商来竞争?大的运营商之下还有很多小的,不是只有大的活下来,小的也可以活下来。 我其实对3G没有太多的幻想,我觉得它是一个进步和阶梯。如果今天让我选择2G或 中国的市场比较特殊,因为中国2G的市场没有饱和,这样就形成不同意见。有些人认为不能错过时机,要快一点上;有一些意见是要观察观察。我认为不要过于激进,但也不是消极等待,供给和需求在高科技里面是相互推动的,当前的网络承载的业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各国3G的经验,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只是一个品牌,一个平台。大量的中小企业,包括SP、ICP,大家一块合作才能把需求挖出来。3G是一个起步的阶段,把无线通讯技术融合到人们的生活中,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做事,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便利。 3G网在中国要成功,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继续解决话音业务的普及问题。中国的移动电话还没有饱和,根据经验,达到60%以上才是饱和期。更大量的应用是用移动传送多媒体的信息,对商务人群来讲这不是消费,而是工作方式。无线宽带网络的部署成本比较高,也不是全国漫游,但3G可以做得到,可以做商用化的部署。3G对我们建无线宽带信息网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目前3G对用户的前期宣传肯定不够,因为大家的讨论还在技术层面,在消费者知识的普及层面还差得很远。一旦启动3G网络,要建更多的实验室,应该让消费者参观,应该搞一些知识普及。3G业务起来之后,需要有消费体验的。3G很多业务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在通信领域,尤其是进入了数据多媒体时代,那是需要有知识水平的。现在确实需要对消费者进行普及,运营商一定要花些成本。 中国的3G应用还是很难的,因为中国很多企业不愿意合作。日本和欧美做得比较好的是放下架子,把航空公司、动画片公司等都找来,告诉他们自己有一个平台,大家一块来赚钱,一起探讨怎么做。而中国的网络运营商从2G时代开始就是自己把规则定下来,如果其他人同意的话就一起来做。这种方式应该改变,应该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怎样让消费者满意,怎样分配利润,怎样承担风险。如果这样做,中国的市场还是可以成熟起来的。 从全球来讲,3G是一个全球化的部署。中国的市场也越来越全球化,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实验室的研发到形成技术标准、产业化开发、3G网络的部署、3G技术的饱和,这有一定的周期,我个人判断是不超过10年。1997年很多大厂商就开始在实验室做3G实验了,到现在已走过了七八年,中国也进入了一个冲刺期,制约中国3G的因素会越来越少。 王旭东部长谈过“2008年之前,中国会承诺推出3G技术”。很难想象到2008年才去建网,实际上这样来不及,不能提供稳定成熟的业务。3G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讲,是即将要来了,也许给你带来的不是革命性的体验,而只是真实的体验。我们的成本可以控制,风险可以控制,为什么就不用新技术?3G绝对不是一个贵族化的网络,它是一个平民化的网络。我们用新业务替代旧业务,让老百姓享受到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何乐而不为呢? 发展3G有风险,就是恶性竞争、资源重复等问题,政府要控制数量问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在应用层面,就是对需求的培育。这点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别的国家也没有太多经验,中国所有的网络运营商也是竭尽全力通过一些套餐使消费者买账,如果消费者不买账,会很难办。我觉得对风险要权衡,把握得不好就可能造成损失。 从市场的容量、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来看,3G来临之后,移动运营商不应该超过3家。因为太少就会形成动力不足的情况,甚至是勾结;从频率资源的角度讲,也不能分得太多,让很多家去做会很浪费。中国未来的3G运营商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有宽带、3G的无线网等,有一些可能比较多,有一些可能比较少,有一些可能就加了一些光纤网。 中国未来有几家运营商来竞争?大的运营商之下还有很多小的,不是只有大的活下来,小的也可以活下来。小的可以做虚拟业务,做批发业务零售,做虚拟运营。网络是有限的,但它的带宽够了就可以。业务提供商可以多一些,这样可以促进它的服务水平,可以留住客户,可以降低成本。 (作者为某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