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 ATM适应IP就能解决NGN承载网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9:47 eNet硅谷动力 | ||||||||||||
作者: 英宁 【eNews消息】中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日前指出,承载网的问题是实现NGN的最大瓶颈,而且目前仍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NGN的目标无法实现。ATM和IP这两种技术都有优势。ATM既然不适用于IP,但现在90%的应用都是基于IP的,那就让ATM适应IP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刘韵洁表示,NGN最大特点是融合、开放,作为分组的NGN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的,在业务功能和传输功能分离的基础上,能够使用多种宽带、有QoS保证能力的传输技术。软交换停留在业务层面,没有解决承载网的QoS。在解决承载网的问题方面,电路交换技术、ATM技术都已经被证明不可行,互联网路由器技术到目前也没有实现提供综合业务、提供电信业务。也就是说现在承载网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中国联通认为,技术发展到现在,路由器能做到有ATM功能、有IP功能,主要的问题是想不想做。实际上,ATM的很多技术优势被继承了,例如路由器硬件的交叉矩阵技术就来自于ATM,MPLS技术也是借鉴了ATM技术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把ATM的优势保留下来,改造其不足之处,让它适应IP。 如何做到在一个网上实现多个业务。中国联通的做法是设计多个逻辑网,每个逻辑网都根据承载的业务来定自己的QoS,可以做到在一个网上提供的业务比传统的独立的网好。目前在这个网上,互联网用户有一千多万,电路仿真业务可以提供几万个2M带宽,电信网也有六万多个在线用户,CDMA也有一千多万用户都在这个网上跑,而且目前这个网络的负载已经达到了80%~90%,甚至有时接近100%,但仍能保证很好的传输质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整个网络是智能的。核心节点采用改造后的大容量路由器,把改造的ATM放在网络边缘。 在城域网方面,中国联通的设备可以覆盖九十多个城市,提出了业务接入控制点和呼叫控制结构的架构,从1999年开始设计,2000年投入运行,现在已经运营5年了。有关调查报告表明,全球20家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中有85%都在2003年到2004年开始启动通过IP/MPLS技术进行网络融合的计划,预测2006年到2008年盈利。中国联通的网络已经延伸到美国和香港,而且可以提供电信级业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这个网络经过多个测试,排名都是第一。这说明ATM与IP结合体现强大生命力 ,在经济效益方面,2002到2003年,盈利30多个亿。除了安全问题没有鉴定之外,其他的NGN功能我们基本都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