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我国手机低成本优势弱化 面临新整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11:21 ZDNet China | |||||||||||||
CNET科技资讯网12月10日北京报道(文/张岚) 12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在2004年手机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基于土地、资源、环境、人力等生产成本低廉,是我国一向拥有低成本优势,但目前看来这种优势正在日趋弱化。 邓寿鹏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其一,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周边国家,投资环境改善,低成本优势显露,成为新的竞争者;其二,加入WTO 以后,本国企业、本土企
提出京三角概念 邓寿鹏当天提出的另外一个信息是,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数据,虽然就区域总产值、出口值和销售金额来看珠三角地区对长三角地区,即广东对上海和江苏略有微弱的优势;但在增长率看,珠三角地区三项指标严重低于长三角地区。 邓寿鹏预测,到到今年年底,珠三角超过长三角的时代结束了,以后可能是长三角领先于珠三角的时代已经开始。 邓寿鹏特别提出了“京三角”概念,即与珠三角,长三角相类似的一个经济发展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首都经济发展圈。 有消息称,在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将把区域规划的编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将率先启动。 手机产业面临新一轮整合 “我们应该说去年我国手机产量的业绩是令人满意的,生产量增长54.8% ,销售量增长了56.1% ,出口量增长了50% ,出口金额增长了39%,但今年的情况没有去年的数据漂亮,这是事实,值得手机产业的同行们的深思。”在谈到手机产业的发展时,邓寿鹏认为,国内的移 动终端产业在成熟度、市场化、国际化、人力、开放性等等多方面都具有竞争力,但技术前沿性不够,不能制造出非常前端、高端的手机产品是中国移 动终端制造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邓寿鹏指出,目前中国手机产业存在产销失衡、研发空缺等多面的问题。他表示,今年我国手机终端厂商产能达到了1.7 亿部,但国内市场容量仅为产能的一半,而另一方面,多数手机厂商不掌握核心技术,研发空缺,产品处于低端,主要依靠贴牌,OEM 来生存也成为制约部分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邓寿鹏同时证实了手机牌照制度将在明年取消的消息。他指出,全面开放手机市场以后,必将有更多国内外企业将涌入这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结果是将可能出现新一轮的产业整合。“我国手机产业已经渡过了起步期、多企业竞争期,但市场正在走向集聚和联盟时期,国内目前有40多家手机制造商将通过兼并收购汇集在8 —10家大型集团之内或者是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