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把脉国产手机 销量下滑有两大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9:11 信息时报 | |||||||||||||
时报记者 陈堂安 近日,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国产手机的处境不容乐观。曾经是国产手机利润冠军的夏新几乎跌到最低赢利水平:其利润总额同比减少了1亿元,手机毛利率由此前的24.45%降至10.06%;科健三季度全面亏损,总资产同比负增长3.19%,且还发出全年预亏公告。而波导、TCL、熊猫、首信等等国产手机厂商的赢利水平也在不同程
与国产手机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国外品牌的业绩飘红,摩托罗拉第三财季净利润达到4.79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索尼爱立信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5%。那么,令人深思的是,一度风光无限的国产手机业绩缘何在今年出现集体滑坡? “旁观者清”,站在竞争者的角度,洋品牌巨头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日前,时报记者与摩托罗拉全球副总裁兼北亚区个人通讯事业部中国移动业务部总经理任伟光进行了一番交流。 摩托罗拉全球副总裁任伟光认为,与“洋品牌”相比,国产手机在成本和渠道两大传统优势逐渐缩小,是其市场业绩下滑的根源。 国产机零部件并不“占便宜” 信息时报:最近国产手机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你认为导致国产手机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任伟光:国产手机在过去几年的增长很迅猛,是因为国产品牌采取了惯用的价格战策略。大家知道,价格是最能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但是,死拼价格的结果是利润大幅度下降。在前几年,手机的利润还很大,所以即便生产成本相对高些也还有钱赚。现在手机行业的利润已经降到10%以下,而生产成本不可能天天都下降,尤其是在手机零部件的采购上,国产手机的成本不会比别人便宜。我认为,价格战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到了零点,不可能再靠这个模式生存下去。 信息时报:那么,你认为国产手机应该靠什么生存? 任伟光: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我发觉国产品牌在这几年的技术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还是靠台湾、韩国贴牌贴出来,如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企业的利润不会大幅度地下滑。这一年来,国产品牌遇到了技术的断层,比如百万像素手机的推出普遍比国外品牌慢得多就是例证。此外,在多媒体技术方面,国产品牌追上来没有那么容易。 渠道优势被洋品牌“紧追” 信息时报:但是有技术并不一定成功,国产手机还有优势渠道和产品设计上的优势可以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 任伟光:当然。因此国产品牌也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因为国产品牌有自己的优势。与国外品牌相比,国产品牌有两大优势:其一,渠道渗入较深,且比较扁平化;其二,设计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但在这一两年来,在渠道上,国外品牌也在群起直追,不仅采用直供的方式,销售点还扩展到中小城市,现在国产手机在渠道上的优势越来越小。在产品设计上,国外品牌也越来越本地化,比如我们的许多产品就是根据中国人的习惯设计出来的。 不会走家电老路是因技术更新 信息时报:有观点认为,国产手机可以凭借价格战将国外品牌挤出主导市场,就像几年前的家电产业一样,你认为手机业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任伟光:现在中国手机产业不会重蹈家电业覆辙。这是因为家电业和手机产业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产品本身的不同。家电是家庭用品,手机有点像时装,是时尚消费品。不同的产品,其市场的发展轨迹是不同的。 其二,手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比彩电要快很多。在技术层面,国外品牌比国产品牌有很深的积累。而在当前的环境下,有技术的厂家才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对于彩电业而言,某一技术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更新,大家可以拼杀价格,这对国外品牌可能不利。但是,手机技术的更新很快,技术变化大,而且是多方位之变,手机也不再是单纯的手机,是一个有很多数据化产品的移动终端。这对于国外手机厂家比较有利,因为技术可以使国外品牌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