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et硅谷动力专稿】在打击番茄花园上,政府被微软利用了。作为补偿,对微软也要“平衡”一下。
建议国家取消学校的微软课程内容,特别是与微软开发工具有关的内容,戒断青少年的微软产品成瘾症。也帮助微软减轻盗版压力。
番茄花园的五层结构
番茄花园这件事,并不象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不把其中道理一层层剥离,就会中招。
第一层是盗版层面。番茄花园涉及盗版侵权,这点毫无疑问。如果硬说盗版合法,就会钻进与政府和法律作对的圈套。所以,执法就是,该怎么样怎么样。
第二层是网民的反应,多数网民站在番茄花园一边,要剥离开看,网民的真实意思表示,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以较低成本获得软件,这是所指层;把番茄花园当寄托对象,是能指层。剥离二者,才能识别网民在盗版表面后的正当要求。
第三层是番茄花园的模式识别。番茄花园的问题在于,用自由软件的规则,进行商业软件开发,二者错了位。细心一些,就可以剥离出网民欢迎自由软件模式的积极因素。
第四层是知识产权战略层面。奥运会前的第19天,微软纵容盗版战略到期,收网捕鱼是意料中事。
第五层是反垄断层面。微软垄断表现在,花十年时间培养用户的成瘾性,以事实标准占有市场份额,排斥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它违反了民法诚信原则(权利不得滥用)。
基于以上多层次的考虑,对此事的态度可以明朗为:一方面,对番茄花园不要护短,法律上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不妨先遂了微软的愿;另一方面,要遵从网民的实质意思表达——降低软件进入门槛——抓紧通过反垄断规制微软。这样政府才能一碗水端平。
微软产品成瘾性
通过番茄花园,发现了新的问题:网民对微软软件已出现重度成瘾症状。
当年英国贩卖鸦片,使中国处于被动,是否是有意为之不知道,但微软有意让中国人成瘾,却有盖茨1998年7月20日在《FORTUNE》的讲话为证。有人为微软辩解,说他不是那个意思。但在我看来,那只是主动谋划让中国人成瘾,与顺势而为让中国人成瘾的区别。就象英国人是主动谋划让中国人吸食鸦片上瘾,还是从市场上观察到这种形势顺水推舟,没有太大差别一样。在“他们会因此上瘾”(盖茨语)的认识上,是没有区别的。
通过番茄花园这件事,我们应从资本高度,而不仅仅是产品高度,认识软件成瘾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第一次把成瘾性现象提高到资本层面研究。贝克尔说:“‘增强效应’(reinforcement)作为成瘾性行为的一个定义特征,是指目前增加某种药物或其他商品的使用会引起将来对这种商品的需求的增加。用消费理论的术语来说,‘增强效应’意味着过去的消费品和现在的消费品是互补品的关系,也就是说,所消费的成瘾性商品和成瘾性资本二者是互补品。”
以黄赌毒为例,在前的消费,会象投资一样,转为个人资本,扩大后继消费。所谓成瘾,就是个人资本投入造成的消费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