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yte特稿】近日,因去年上市受阻而名噪一时的吉通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又为众人瞩目:其一,是它在最近一轮IP电话降价风波中,动作最大;其二,最近有媒体报道说,著名民营企业家张宏伟旗下的东方集团将入股吉通。
作为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构成,吉通IP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随着铁通正式杀入电信业阵营,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利益格局又面临重划版图之局。相对中国电信的强大、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拥有的移动牌照,网通和铁通各具优势的网络基础,吉通将来的业务将如何发展?至于涉及东方集团的报道,则体现了吉通在上市受阻后所引发的外界的各种猜测。吉通会作何回答?
近日,记者专访了吉通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齐鸣秋,对其业务构成、网络情况、融资结果和对外竞争优势进行了了解。
吉通不单做IP
记者(以下简称记):老百姓认识吉通大都是从IP开始的,能否介绍吉通目前从事的主要业务?
齐鸣秋(以下简称齐):吉通目前全国有118个分公司,1500余人,从事的主要业务是两大块:一是数据通信;二是语音通信业务(比如IP电话)。
吉通从互联网数据业务起家,最早做的是数据业务。数据这一块,去年的规模是六大运营商的第二位,但比中国电信从距离上还差得很远。数据通信主要产品是专线接入,比如大企业,大的集团用户,直接接一条专线,使用吉通167平台,根据用户通信量的大小,对他们实行计费。
吉通对数据应用用户提出的叫做宽带综合业务网,我们把落脚点放在综合业务上,实际上是多业务,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需求,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开发例如电话会议系统,IP的800业务、IP主叫业务、帧中继业务、服务器托管业务、VPN业务,现在开的业务,大概数据通信里有十几种业务了,我们预计在帧中继业务,会走在前面。
宽带网建设与应用开发 吉通更看重后者
,
记:吉通在宽带进社区上会有什么动作?
齐:吉通作为新的电信运营商应该有紧迫感,再往前想一步,宽带修得无限宽,但你能不能组织好业务上来,你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是成正比?你8股道修到别人家门口,结果根本没什么人使用,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也要算投入与产出效益。
我认为,要宽带和业务并重,不仅修宽带,还要送上基于宽带的多业务套餐,让你有更多的车在马路上跑,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落在多业务和综合业务上,5-10年中国的光纤肯定会大面积的发展,用户用量不足,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光纤将过剩。
如果把建设光纤比作基础设施建设,出卖劳动力的话,业务的开发比喻为出卖智力的,它是一个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关系。
爱立信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今后单纯的语音业务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而集语音和数据为一体的业务比例成逐年上升态势,基于宽带的业务开发将把人们带到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会在应用上先走一步,光纤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自己建合适,那我们就自己建,如果别人的光纤过剩,我们去买也行。
不放弃光缆的自主权
记:现在吉通的骨干IP网,有多少万公里,连接多少个城市?
齐:我们现在“以租代买”弄了10000公里的光纤,覆盖80多个城市,租了中国电信50000多公里的长途DDN,这两个加起来,覆盖了120个城市。
以前155兆的长途数字电路一个月是147万元,现在一个月是13万元,降了10倍以上,相当于我的成本降了10倍,如果租光缆比建光缆便宜,我们企业将来上市的时候,现金流就很好看,本来我们建光缆可能要几十个亿,现在租的话,可能几个亿就解决问题。像国外的公司他们就不买房,追求现金流。
记:是不是意味着,吉通今后几年不准备自己建光缆?
齐:没有,任何一个电信运营企业都应拥有自己的传输手段,否则就会受制于人,今后我们将根据市场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自己的基础传输设施。
记:“以租代买”的情况下如何发展?
齐:吉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滚动发展的,先将业务做出规模,再不断丰富补充建设自己可独立管理的传输网(含光纤网)才能走出适合吉通公司发展的路子。
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光纤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改变,这是第一,在骨干网上发生的改变;第二,我预计未来3-5年,在城域网、社区网,还将发生改变,还将有不少公司,盲目投资城域网和社区网。城域网分叉特别多,连起来可能比骨干网还长,投资特别大。
我们则合理利用各种线路资源,用较小的成本覆盖大量的用户,着力开发用户,用户是你真正的能增值的资源,光缆是在贬值的资源,作为一个新的运营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首先是把业务跑在前面,迅速扩大规模。
上市有待来年
记:在6大运营商里,移动和联通是上市公司,中国电信也要上市,网通有过一轮私募,铁通也在采用SPL的融资租赁方式筹集资金,吉通如何筹集自己快速发展所需资金?
齐:吉通对资本市场考虑的比较早,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没赶上好时机,实属运气不佳,因为我们做的时间比较长。
去年我们没有上成市,主要是国际资本市场情况不好,如果我们先走了几个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记:上市搁浅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吗,有没有吉通本身的原因?
齐:那个时候还没有,当时我们已经挂牌了,相关表格在美国和香港证券两个市场都交完了,聆讯也过了,即将进行路演。
我们全班人马都到了香港,准备路演,所有东西都准备就绪,包括整个队伍的包装,介绍吉通的录像带,对投资人讲的故事,未来现金流的审查,在两个证券市场都通过了。
11月16日,正式开始在香港路演,然后依次是欧洲和美国,但当时电信股急速往下回落,整体资本市场十分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敢随便下订单,大家都在等。因此,我们决定推迟上市时间,待市场转好时再上市。
记:硬上也能上(市)?
齐:硬上也能上,可能不会卖得很好,与其那样,不如回来再说。现在看来,未必是坏事,那时侯上的几个运营商的股票都跌了上百个亿,我们如果上的话,可以拿回第一笔钱,市值会丢掉很多,市值丢了想再扳回来不是特别容易。
我们现在一方面在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另一方面等待时机,准备在合适的时候上市。
和其他几个运营商比较,吉通虽然错过了一次市场融资的机会,但不等于永远丢掉了机会。
记:传言东方集团有意参股吉通?
齐:这是一个误传,我们目前没打算在资金上和他们有什么合作,我们主要考虑让老股东增资扩股。
记:可老股东现在情况也不太好。
齐:是不太好,但资金不是现在吉通的第一问题。今年主要是把业绩做好。通过这次未成功的上市,把我们的财务状况、业务发展、内部管理捋了三四遍,有利于今后我们公司发展和国际接轨,过去的一年多我们为了达到上市要求,虽然没有上市,但各项管理达到了上市要求,整体水平提高了一步。
资本市场上市对企业是一个飞跃,光每季度披露一次经营业绩这一条,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促使你所有的投资、管理都要围着它转,避免出现盈利预警,把公司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紧紧捆在一起,迫使公司在管理上上台阶。
另一个把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利益、经营者的利益全绑在一起,加速企业的发展。
吉通能促进老运营商改进服务
记:如何看待目前几大运营商的竞争,吉通的优势是什么? 齐:我们国家几个大的电信运营商,在国内形成有序竞争,将来入世后,才有实力竞争,如果在国家队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又多放出来几个“小土豆”,一下全死掉。
中国要形成电信主力军,应该有三大主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同时还应该有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电信运营商,像吉通、网通。这样能驱使老的运营商改进服务,竞争多元化,不能独家垄断,也不要寡头垄断。但也不能全部放开,“全民办电信”,那就麻烦了。首先扶植几个大的运营商,几个新的运营商,这样企业结构合理,产业结构也合理,市场供求关系,国家有序控制,从哪个方面考虑都比较好调控。
吉通优势
吉通公司的优势是结构轻型、管理先进、运作效率高,在业务和市场开发方面有特色。我们拥有国内第二大卫星网、第二大互联网,在IP电话国际及港澳台话务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反映了吉通公司的实力。 (文/万里江) 【责编:张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