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里江北京13日报道】对市场传言的东方集团入股吉通一事,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和吉通总裁齐鸣秋均予以否认,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误传。
张宏伟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事实是东方集团底下有一个卫星通讯网络公司,这个公司和吉通有技术合作,只是业务上的关系。要有这样的事情,我们早公告了,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
齐鸣秋也明确表示:“这是一个误传,我们目前没打算在资金上和他们有什么合作,我们主要考虑让老股东增资扩股。”
张宏伟解释说:“一般的卫星通讯技术只能单向的向下传,不能往回传。我们的技术是最新的,能实施双向传输,像这样的设备亚洲只有一台,就在我们的卫星通讯公司。所以吉通租用了我们的设备为他们服务。”
张说:“市场的传闻,可能是因为我在去年政协会上提过一个建议。朱总理去年不是说过银行、保险、证券、基础电信领域对外资开放之前先对内资开放吗?去年的电信条例也规定国有股权要保证51%的比例,民营可以入股49%。
张宏伟齐鸣秋都说没这回事
现在政策上已经没有这个限制了,但实际实现起来比较难,人为干扰因素太多。因此我建议政府制定措施,尽快扫除这些障碍。毕竟中国入世以后,不是国企去应对外资,而是中国的企业集体去应对外资。”
张还说,东方集团与吉通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是下一步的事情。
虽然传言被否认,但业内人士分析,传言最终得到印证的情况也不无可能,如果双方正在初步洽谈的话,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现在是不会轻易露中口风的。
出道甚早的吉通并不被业界一致看好。对它来说,前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巨头,后有网通和铁通等极具竞争力的电信新秀,面对竞争,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吉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吉通当年成立时总投资是6000万元。在运营过程中,除了股东后续投入、政府贷款,也有两亿元左右的国债资金和一部分通过项目合作引进的外资。美国的南贝尔公司和日本的软银分别投入过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但这些外资在有关部门看来是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所以在上市前均已通过谈判退出。去年吉通酝酿已久的海外上市,又因市场情况不利等因素被迫后延。据齐鸣秋说,吉通6年来总投资额不到10亿元。
IP电话的出现为吉通赢得了可观的现金流,但要满足今后快速发展所需资金,显然还是不够。
东方集团创立于1978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该集团不仅早在1994年1月就上了市,拥有香港、内地3家上市公司,而且是美国亚联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拥有的东方集团财务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张宏伟本人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中国民营经济20年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中国民营投资业的老大。
专家认为,擅长资本运作的张宏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出对保险、金融和电信业的兴趣,而现有的电信条例对民企进入电信业已没有政策障碍,如果双方真能合作,这是一个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