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厂商动态 > 光明日报 > 正文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人物访谈:吉通董事长齐鸣秋

http://www.sina.com.cn 2001/03/09 11:52 光明日报

  从在国内首发IP卡,到近日吉通卡降价,吉通已经从默默耕耘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背景:齐鸣秋是吉通最早的创建人之一,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MBA学位,在担任吉通公司总裁之前,历任中国机电招标中心副主任、中电进出口公司副总裁等职。在他的带领下,吉通公司从濒临垮台到如今成为中国六大电信运营企业之一,并首次在全国发行IP卡,从而引发电信资费大降价。在日前记者采访齐鸣秋时,他把吉通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归结为吉通赶上了中国大力支持信息产业发展、赶上了电信体制改革的好时候。他说,吉通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体制不顺不敢宣传自己

  记者:我们知道吉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金桥工程的业主,但后来一直默默无闻,是不是吉通不太敢宣传自己?

  齐:吉通当时的定位确实很尴尬。直到后来,我们在员工培训时还开玩笑,吉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给联通准备队伍。联通成立时,从吉通也过去了一批人。

  外界对吉通不了解,确实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去管理体制不太顺,造成吉通不太敢宣传自己。吉通自生下来起就面对强大对手,是在计划体制没有完全解体、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起来时成立的,归属电子部,是主管行业之外的而又从事电信业务的企业。由于体制不顺,造成行业壁垒,给吉通的政策也不到位。当时对如何打破电信垄断,如何鼓励竞争,我国还没有先例,观念也没有转变。这就造成我们当时不敢太张扬。我们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存问题。

  背景:1993年3月12日,时任副总理的朱?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金桥工程成为“三金工程”的启动工程。此后召开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决定:金桥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也是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平台,属于国家信息化的骨干网。而吉通作为金桥工程唯一业主单位,负责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1994年1月12日,吉通由电子工业部发起成立,主要由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组建,包括彩虹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国投电子公司等30多个股东单位。1996年国务院又批准吉通公司经营国际互联网络业务,当时,金桥网是我国两大商业互联网之一。

  国家支持至关重要

  记者:吉通起步时十分艰难,是否因为当时打破垄断的时机还不成熟?

  齐:我接手吉通时是1994年,1995年变成总经理,1996年变成总经理和法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当时吉通的责任不是要打破垄断的问题,而是承担着促进、发展国家信息化的重任。

  国家对吉通的支持对于吉通发展至关重要,1996年6月,国务院颁布我国四大互联网,金桥网、教育网、科技网和中国电信。吉通既是四大互联网,也是两大商业网之一,因为教育网和科技网是公益性的;此后,国务院把金桥工程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87个续建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务院立项。所以它是一个国字号工程。在启动这项工程前,批了三百万美元的总理基金,说明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金桥工程,看得非常远。金桥工程的提出与美国提出信息化的时间相差不到一年。信息化怎么搞,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搞,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以“三金工程”为领头带动国家信息化。所以当时吉通发展虽然慢,但在战略上的意义比较大,起到激活我国信息化工程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亲自视察金桥工程,并且题了辞。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金桥工程一直是比较关心的。

  苦练内功等待时机

  记者:在中国联通成立之后,原吉通的大量人员随之转移阵地,吉通作为金桥工程项目业主保留了下来。二者最初定位是吉通主要发展数据通信,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服务;联通主要做语音通信,面向公众。“肥肉”被拿走,对于吉通的发展一定有很大影响?

  齐:作为企业,要发展还是要等待国家体制的改革。这四年当中我们侧重内部管理,留下队伍,等待国家大的环境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如果跟不上,企业就没办法生存。1994年到1997年,吉通在强大的竞争面前没有死掉,生存了下来。现在你们可以看到,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网站死掉了,我们在1996年很多人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情况下,一直能够坚持下来,说明企业苦练内功的重要。在企业外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要稳住队伍,第一要保持队伍不散,第二要给他们信心,要大家看到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

  背景:金桥网最初走的路子是天地一体,以卫星网为主,与邮电系统数据网互为借用,并与各部委和各省市的信息数据专用网互联互通。这条路在短期内见到效果。1995年,吉通完成了全国上百个卫星小站的安装调试,建成了连接30个省和地区的信息网。吉通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企业和机关,国家经贸委、广电部、水利部、交通部、林业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都是其用户。

  看准时机加快发展

  记者:在地面网由中国电信一统天下的时候,吉通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齐:我们选择了卫星业务作为切入电信业的突破口。卫星业务投资小、建设周期小、组网灵活、覆盖面大,对毫无根基又急于杀出一条路来的吉通而言,属于见效快的一招。当时吉通的资金也相当紧张。成立时30多家股东总股本是6000万元。在运营过程中,除了股东后续投入、政府贷款,还有两亿元左右的国债资金和一部分通过项目合作引进的外资。美国的南贝尔公司和日本的软银分别投入过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这些外资目前已退出。即便如此,吉通6年来总投资额也不到10亿元。为了鼓舞士气,当时公司的财务情况我很少让员工知道。

  虽然我们从卫星业务起家,在电信市场上插进了一只脚。但主管部门原电子工业部手中的资源有限,吉通虽然拿到了卫星通信的执照,但卫星通信的频率信道资源和容量还是有限的。在组建自己的地面光纤网以前,吉通只能主要租借中国电信的光缆。

  处于求生存境地的企业,唯有尽快抢出一片天地做发展空间,向外拓宽生存环境、向外争取资金,吉通才能挺住,才有活下去的可能。卫星网启动最大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覆盖面大,可以避开地面网封杀,因此在1996年我强行开通卫星网,当年就盈利1000多万元,1997年盈利到2300万元,队伍也成长起来。

  背景:1995年以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吉通是一次转机。当年9月,金桥网作为国内互联网两大互联单位之一,获得国际信道出口权。吉通的发展生机出现了。吉通拥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独立的国际出口信道,这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资源。1996年6月,吉通正式向国家计委申请金桥网立项。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吉通的项目可行性报告。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金桥网项目建议书,并把金桥工程列为九五信息化重点工程。金桥网的地位至此确立,并获得了政府贷款6000万美元的支持。

  现行的《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将国内的国际出口分别归由ChinaNet(中国电信)、CERNET(教育部的中国教育网)、CSTNet(中科院的科技网)和ChinaGBN(吉通的金桥网)四家管理,只有这四家才能拥有国际出口权。他们当中,教育网和科技网不能进行商业经营,这在当时就形成了ISP领域内中国电信和吉通两家竞争的局面。

  管理体制改革使吉通起飞

  记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吉通带来了真正的生机?

  齐: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吉通在互联网中地位的确立,使得它在这一领域可以和中国电信展开竞争。而且,大家的起跑线是差不多的。互联网接入领域毕竟还是告别了中国电信一家垄断的局面。吉通的网络也开始由初期的卫星通信网为主向光纤传输网为主、卫星通信网为辅的格局过渡。1998年10月,金桥一期工程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续建工程正式开工,一期的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历时三年。

  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竞争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后来我们出现转机,就是因为国家管理体制出现重大转变,电子、邮电合并,成立信息产业部。合并以后,吉通正式归属信息产业部管理,把我们正式列为电信运营商加以管理。我记得很清楚,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后的第二个星期,一位副部长就带着所有的电信管理局的局长、副局长、处长到吉通公司现场办公。他们发现这个公司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他们感到很惊讶。主要领导表示要给予吉通以扶持。

  原来我们的卫星业务是开一个城市,发一个牌照,但我们的用户可能是跨省的集团企业,它的业务涉及范围也是全国性的,按照原有的规定我们的业务就很不好操作。部里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给了我们一个全国的牌照。

  原来我们没有三位号码资源。三位号码代表你是一类电信运营商,是代表品牌。中国电信有169,163,吉通作为四大互联网运营商没有,用户心目当中就认为你不够资格,就不一定上你的网。对我们的要求,信息产业部一位主要领导表示,三位号码资源再少,也要给。于是我们很快拿到三位号码,我们的公众形象大为改善。

  网络技术重要的是应用

  记者:在卫星网之后,IP电话又是吉通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齐:对。IT时代的到来,给吉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IT实际上是新一代网络的基础,IP电话只是互联网承载的业务之一,这个技术已经在全球开始。信息产业部研究,全球都在把电信网向IP网转移,包括许多技术都以IP技术为核心,因而如果老是把重点放在铺网和带宽上就不行了。

  宽带现在还是卖点,可能将来就不是卖点,最后的问题是解决应用的问题。我把高速公路铺到你家门口,如果你还是两室一厅有什么用,如果你开工厂就有用了。网络建设要与我们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为此,信息产业部就选择了包括我们在内的三家做IP电话网试验。1999年5月17号,我们率先向社会提供了IP电话卡业务,给社会吹来一股新鲜的空气。我们抢到了先机,比其他商家整整抢先三个月。企业的高效率,说明内部管理机制运营得比较好。IP卡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使用便宜方便,社会反响非常大。我们当年的效益就十分可观,也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吉通国际长途IP电话市场份额现在高居40%以上。

  IP卡的成功证明我们能够承载大范围的电话业务,并且可以保证通话质量。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118个城市开通IP电话,仅仅从1999年到2000年底我们就由12个分公司发展到118个分公司。虽然吉通是1994年成立,但由于体制原因没有发展起来,真正发展是从1998年开始,到2000年跻身六大电信运营商之列,这说明我们的切入时机是选准了。一旦选准时机就要加快发展。

  今年我们推出宽带综合业务网,落脚点是在综合业务上,而不是宽带上。因为最后所提供的宽带,需要有更多的应用业务。路修得再宽,也要有车。我们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给你更多的产品,让你跑更多的车。

  网络资源会有过剩的一天

  记者:IP电话价格竞争态势已形成,下面还有多大的空间?

  齐:IP电话我们不主张急于打价格战,我们认为利润是一层一层吃够了再降。在第一次IP卡降价时对吉通冲击很大,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盲目跟进,我们还是在观望市场。实际上我们现在颁布的价格仍然是有利润空间的。IP卡之所以能降价,是说明IP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再加上传统网络费用大幅下降,155兆国内电路,原来年租费是147万,现在降到13万。随着光纤建设的发展,传输成本还会大幅下降。

  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先把用户资源拿到手,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追求销售最大化。

  痛苦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

  记者:吉通在发展过程中比其他的国有企业承担了更大的压力,有时你是不是也感到压力很大?

  齐:当时我确实感觉压力很大,很困难,有时半夜里突然觉得脑袋很疼,就坐起来。那时年轻就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压力大造成的。反过来我经常鼓励自己说,承受这种压力的机会可能别人还遇不到,你能有这样的机会是命运对你的安排。每当遇到压力的时候,就鼓励自己积极迎接这种挑战。如果你想干事,必须要顶住这种压力。

  上网是获取信息的渠道

  记者:你每天上网多少时间,吉通作为电信运营商在网络上应有怎样的责任?

  齐:我认为上网应该分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龄上网不一样。我一般早晨起来看我的邮件,晚上是看IT界的报道和其他信息。作为信息技术的管理者,信息的占有是十分重要的。我把上网看成是获取信息比较好的手段。如果查半天没有有用的信息,马上离开,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浏览。

  我们是网络运营商,我们上面是.COM,网络内容服务商。对于网站的内容管理来说,因为它反映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的素质。我觉得网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让人可以看,让人爱看,让人愿意看,它才有吸引力。同时网上的栏目要非常讲究,设计的栏目就带有引导作用。当然现在也有商业行为,设计栏目首先想到点击率高、上网率高,需要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更新时间快。所以一定要考虑社会影响,因为我们民族的素质要靠多方面影响,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网上也有很不好的东西,比如网上聊天,可以乱说一通。其实每个人都有很隐私的一面,你是把这你部分放大,还是把你那部分放大。如果老是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放大,长时间以后没有什么好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作为网络运营商,我需要做的是给网站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首先要为网站服务好,保证网络的安全、质量,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使得网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站的内容管理上。

  不要怕孩子接触网络

  记者:很多家长看到网上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就限制孩子上网,你限制你的孩子上网吗?

  齐:我不限制我的孩子上网。在信息时代,学生可以早一点接触网络。小时候给他计算机的知识,然后让他接触网络,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用触觉、视觉、听觉全面开发小孩的智能,有利于培养小孩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关注他,不能让他看不应该看的东西。儿童代表国家、民族的未来,应该让他们尽快学习掌握最先进的东西。本报记者邓海云



 相关链接
据传--东方集团正与吉通洽谈投资事宜 (2001/03/09 09:49)
东方集团拟入股吉通 电信业尝试对内开放 (2001/03/07 13:20)
吉通加紧准备以迎接中国“入世” (2001/03/01 10:34)
吉通在哈尔滨发展势头良好 (2001/02/28 14:23)
记者视角:吉通、网通冤冤相报? (2001/02/24 12:36)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三八节特别专题:做一个味道十足的女人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