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域名抢注,先下手者为强?

http://www.sina.com.cn 2000/04/21 13:40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张志君 策划 张志君 陈 颖 撰稿

  (片头,主题歌"回家"约15秒)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脑之夜》特别节目"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两 位演播室嘉宾,他们一位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张凤铸教授,另外一位是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的吴辉 副教授,张教授,您好,吴教授,您好。

  (片头,主题歌"回家"起间隔作用,如不插,可顺接)

  主持人: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几经努力,一年前终于拿到了北京户口。最近,她说她又上了一个"户口",我感到很 奇怪,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上的这后一个"户口"是给她自己办的公司上的网上户口。网上户口,人们通常称之为"域名"。 今天请两位来,就是想请你们谈谈网上户口-亦即域名--抢注的问题。

  张: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您刚才说,"域名"人们通常称之为"网上户口"。我基本上同意这种说法, 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似乎不够确切。在现代汉语中"户口"一词通常是指"户籍",所谓户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地方公安机关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区居民的册子,转指作为本地区居民的身份",很明显,"户口"一般只与个人有关,而我 们这里所说的"域名"一般却是非个人行为,它一般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标识,如果硬要将"域名"与" 户口"联系起来,那么我们不妨可以说它是"企业或机构在因特网上的户口"。

  吴:在我看来,与其将"域名"叫作"户口",还不如称其为"商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注册的"商标"为好。

  张:吴老师说的很有道理。的确,正因为更像商标(Trade mark),掺杂有很多"商"味成份,才存在着" 抢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商标,其英文解释是"Design special name,etc used to distinguish a manufactureris goods from others",其中文解释是" 刻在或印在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机构 都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和别人的相混淆,一些心怀叵测之徒正是盯准了这一点,才利用现有互联网上的某些可乘之机先下手为强 ,抢注别人的域名,以达到不正当谋利的目的。

  主持人: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报户口也好,申请商标注册也好,都是有一定程序和规则可循的,赛博时空中的域名 注册有没有什么规则呢?

  张:当然有。最基本的规则一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唯一性规则-国际域名是在全世界统一注册的,每个域名 都具备惟一性,一个域名被注册以后,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权再注册相应的域名,此其一,另一个规则是所谓的时间顺序规则, 即谁先申请谁先注,将这两点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域名黑洞",近几年来,某家企业、某种商品被别人抢注" 域名"的现象时有发生,倘若您点击鼠标上网,调出诸如"Changan ·Com "、"Xiali ·Com""D azhong ·Com"等域名,您可千万别轻易把这些域名与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长安汽车"、"夏利汽车"、"大众 汽车"联系在一起,因为-想必您已经猜到-这些域名已被长安、夏利、大众以外的公司或个人抢注。

  吴: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国的一些知名企业和知名商标如"永久"、"雪花"、"亚都"、"黄河"等有相当 一部分已被别人抢注,甚至某些旅游胜地如"烟台"、"乐山"、"昆明"等也被抢注域名者在因特网上占了先机。有些别有 用心的人甚至对同一个域名用中、英文同时"覆盖",如"黄河"就被人同时以"Huanghe"和"Yellowriv er"抢注。

  张:传统中国章回小说里提到山大王拦路抢劫之前口中都念念有词:"此路是我开,此山是我呆,若想打此过,拿钱 买路来!",那些抢注别人域名的个人或公司的抢注行为每每使我想起那些剪径蒙面大盗。由于域名之于企业往往兼具"户口" 和"商标"的功能,因此,它往往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它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与商标相近似的无形 资产,恶意抢注别人的域名,实际上乃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主持人:该如何对域名这种赛博时空中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呢?难道除了让不守"规矩"者窃笑以外就别无办法 了吗?

  张:当然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说,至少可以采取"开源"、"截流"两种因应办法。所谓开源,就是在"·Com" 域名外,加设七个其他顶级域名:"·firm"(公司、企业)、"·Store"(销售公司或企业)、"·Web"( 突出万维活动的单位)、"·Arts(突出文化、娱乐活动的单位)、"·Rec"(突出消遣、娱乐活动的单位)、"·I nfo"(提供信息服务的单位)、"·Nom"(个人)。加上这七个新的顶级域名以后,倘若此处域名被抢注,被抢注者 还可以到别的领域中去发展;所谓"截流",就是改进注册办法,设定一定时间为申请域名置疑期,在此期间如无人提出异议 才批准新注册的域名等。

  吴: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还可以采取重新申请中文域名的办法来对付域名的恶意抢注。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互联网 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0年1月18日正式推出了全球首家中文域名体系,申请中文域名不仅可以推动更多的用 户上网,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事业,同时也从一个全新的层面拓展了域名资源空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域名资源的供求 紧张,也可以减少域名的无谓纷争。

  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我们觉得域名抢注问题的解决之道必须置于Internet这个大的赛博时空中去考量, 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我们对付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许多法律、法规,有约定俗成的道德、文化,但在虚拟的网络时空中却缺 乏一个具约束力的"游戏规则",有许多执法机构约束抢注域名者时采用的往往都是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法律、法规,如美国 、英国近几年来对恶意抢注域名者的制裁依据的就是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商标法"或"商标淡化法",这颇有些捍格难通之 感;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谈到人性的善恶问题学术界一直有性善、性恶两种说法,我个人认为,人性的善恶与后天的环境有相 当大的关系,网上的域名抢注与上网者的人性及网上的"后天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同时,那些被别人抢注了域名的受害者 也应三思,网上资源固然有与公海、南极一样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属性这一面,但如果作为一个想要"做大"的企业或机构你不 居高望远,而是任凭别人去捷足先登,那么,别人也不会特意留下机会给你,尤其是在"游戏规则"尚不健全的今天更是如此 。

  主持人:所谓"惟自救者才能生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俗话说,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对于那些恶意抢注别人域 名者,我们想说,请三思,不要机关算尽太聪明!对于那些被抢注域名者,我们想说,反思你自己!好,感谢两位嘉宾,也感 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网上广告--掀起你的盖头来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一言难尽话黑客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问网络,谁能成为英雄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伊妹儿,让我欢喜让我忧
相关专题: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