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
张志君 策划 张志君 陈 颖/撰稿 (片头、背景音乐、主题"回家",约15秒左右)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加我们的《电脑之夜》特别节目"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今天,我们很荣幸地 请到了两位现场嘉宾,一位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著名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尹鸿教授,另一位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刘惠芬 副教授。尹教授,您好,刘教授,您好。 (以背景音乐或片头间隔) 主持人:前几天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句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而今英雄在网络" ,由此,我不由想起长篇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的主题歌中的一句歌词"数英雄、论成败",今天,我请二位来,就是想与 二位老师"青梅煮酒论英雄",请二位老师从人文学者的角度推测一下,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成为新世纪的网络英雄。 尹: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英雄(Hero)"在英语中的通行解释是"Person respected fo r bravery or noble qualities"-转译成中文是指"因具勇敢和高尚品质而受到尊敬的人" 从这个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英国人的心目中,"Hero"(英雄)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勇敢"(bravery) ,一是具有"高尚的品质"(Noble qualities),应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期内,这种解释也没有什么不 好,但在已经进入新千年的今天,我老觉得仅仅这样来诠释"英雄",似乎缺了点什么。 主持人:缺了点什么呢? 刘:知识和才能? 尹:对,确切地说,缺少了对当今英雄们所普遍具有的对现有知识的超前把握和灵活运用的才能的表述。我们今天要 讨论的是谁能成为网络时代的英雄,根据我的理解,具有对现有知识进行超前把握和灵活运用并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整 合才能的人最有可能成为网络时代的英雄。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像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他1968 年生于台湾,10岁时随家移居美国加州。与那些生于"Internet"发祥地的美国人相比,杨致远并不具备太多的优 势,论学位,他最高不过拿了一个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学位,而且学的还不是计算机专业-他学的是机电工程,但是,这个现年 才不过32岁的华裔青年却凭借自己对网络知识的超前把握(注意,不一定要全部把握,但一定要超前把握)和灵活运用,以 及对网上现有资源的创造性整合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网络中的信息搜寻问题。长期以来,怎样把环球网(Worl d wide web)上人们喜欢并且愿意前往访问的地方列成名录以便用户查询,一直是一个困扰众人的大问题。怎样解 决这一问题,杨致远突发奇思妙想:利用环球网搜索引擎(Web-wide search engine),将每天快速 增加的环球网网址作出明确清楚的分类,让用户上网后易于寻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在一个名叫大卫·费多(David F ido)的美国同学的配合下,杨致远很快就搞出了这个"Search"(搜索)软件,一经投放到网络中,立刻大受欢迎 ,数不清的用户都到当时还在斯坦福大学地址上的他们的网站来查询,弄得斯坦福大学的网络十分拥挤,校方叫苦不迭。在这 种情况下,杨致远毅然决定中断在读的博士学业,筹资50万元成立了"雅虎"公司,"雅虎"在华尔街上市以后,杨致远的 个人资产一夜间飙升至1.7亿美元。杨致远并不是网络时代的唯一英雄,与他一样风华正茂,英名远扬的还大有人在,张朝 阳、求伯君、比尔·盖茨、乔布斯、克拉克、安德森,简直数不胜举。 刘:过去,学术界一度为"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而争个不休,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英雄都是时势造出来 的,由于各种媒体的不遗余力的炒作,今天的一般老百姓有一种感觉,似乎在今天谁都可以成为网络英雄,其实,这实在是一 种误导和误解。网络英雄的产生就像体育竞技场上冠军的获得一样,从来都是波谲云诡的,据一位日本专家估计,每一个网络 英雄(如比尔·盖茨)的背后,至少都倒下过上万名失败者。 尹:成为网络英雄不易,保住网络英雄的地位更难。我个人认为要保住英雄的地位,应当"三力"俱佳,所谓"三力 "是指判断力、体力和想象力,这三力对于网络英雄地位的巩固至关重要,光有判断力而没有体力和想象力,那是莽断,光有 体力缺了判断力和想象力,你充其量只能是个匠人,光有想象力而没有判断力和体力,那弄得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空想主义者 ,但如果能把"三力"结合起来,善想、善断、善干,别人即使想要与你"华山论剑",也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刘:尹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想说的是,要想保住网络英雄的地位除了善用"三力"以外,还应敢于说"不"。这里 所说的"敢于说'不'",不仅是对别人,对一切既有的甚至已成为"公理"的知识,而且还包括对自己,甚至最主要的是对 自己。法国有一个小说流派叫作"打倒巴尔扎克"流派,在这个流派的创始人看来,巴尔扎克实在是太伟大了,不打倒他,就 不可能超越他,这个文学流派的创立给人的启发是深刻的,每个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巴尔扎克-网络英雄们往往可能更会 觉得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所谓"马恩列斯毛,老子排行第六"是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敢于甚至不愿意对过去的自己对昨天的 自己甚至今天的自己说不,不能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话,要想保住网络英雄的地位,势必不易,西方有句谚语,叫作,最大 的敌人是你自己,愿以此言赠予那些已成名的或打算成名的网络英雄们。 尹:除了敢于说"不"以外,我觉得还应有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情怀。所谓悲天悯人,《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 释是"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一般说来,网络英雄都是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非常显赫身份的"成功 人士",他们虽然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但却可以凭借自己的金钱和物力及社会影响力多行善事,这样往堂皇一点说是替 天行道,往实在点说,也可以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脉和声望-这一点对于网络英雄也十分重要。在美国的华尔街,投资者们往 往青睐那些比较干净的"网络概念股",正因为这些比较平净的网络概念股公司的老板们不是为富不仁的工业寡头和金融巨霸 ,所以,才使得众多的股民对其公司的股票作出了积极的回报。 主持人:听了二位老师的高论,我感触颇深,看来,网络英雄成名也易也不易,保住网络英雄地位也难也不难,关键 的是自己的把握、超越和升华,所谓"人之贤不肖,在所自处耳",好,感谢二位教授的光临,也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伊妹儿,让我欢喜让我忧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电脑社区,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网上言情--虚拟的爱 相关专题: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