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0/04/21 13:24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张志君/策划/撰稿

  片头:配以"回家"的主题歌,(约10秒左右)

  主持人(演播室,下同):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与我们一起进行"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 我是主持人米佳,今天我们很荣幸地为大家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大学艺术系副系主任,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彭吉象教授;另一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叶自成教授。彭教授,您好,叶 教授,您好。

  (再接片头,如困难,可直接下面谈话)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谈话的话题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我在《中华新闻报》上读到了一篇题为"请关注另一场战争"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旁征博引 ,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发生在"因特网"上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彭教授,您能给我们谈谈这种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吗?

  彭:好的。你所说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一种文学语言的说法,国际上一般称其为"信息战"(Informati on warfare)顾名思义,信息战就是指为谋求信息优势,夺取信息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像看得见硝烟的战争有攻 、防之分一样,看不见硝烟的信息战同样有攻、防之分,前者主要是扰敌、毁敌,如搞乱敌方电脑数据,散布网上虚假信息、 用网络"逻辑炸弹"(Logicbomb)摧毁敌人的计算机系统等,后者则侧重阻断敌方发布的计算机病毒、安装防止敌 方攻击的网络安全系统等等。

  主持人:这种战争是怎样进行的呢?

  叶:一位名叫麦克·坦科斯利的外国人曾用虚拟的口气为我们描绘过这样的战争:首先,将一种经过精心泡制的计算 机病毒通过网络输入到敌方的电话交换网中,导使敌方电话失灵,然后,将预先埋下的逻辑炸弹(Logicbomb)在敌 方的空中和陆上交通管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中引爆,使敌方的交通失灵,然后干扰敌方的无线电信系统,打破敌方的军事部署 ,然后在因特网上散布大量的对敌方不利的信息,直至动用电脑黑客将敌方首脑的不可告人的个人隐私全部解密,使敌方首脑 信誉扫地等等,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地。

  主持人:真是够惊险的了。简直有点好莱坞电影惊险大片的味道。

  彭:如果你把这一切都仅仅理解为是为虚拟而进行的虚拟,那你可就大错而特错了。据英国的《星期日电讯报》报道 ,1995年9月18日至9月25日,美国进行了一次名为"联合勇士"的演习,一个号称为"计算机天才"的美国空军上 尉为在场的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表演了不用一枪一炮就能将美国大西洋海军舰队篡夺过来的"游戏",这位电脑高手仅凭借必备 的上网设备一台电脑和一个"猫"(调制解调器),就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不可一世的大西洋舰队的计算机 指挥系统,然后,凭借隐藏在电子邮件(E-mail)中的密码,他最终不动声色地夺得了对整个舰队的控制权。事后,美 国军方高层人士发出了"网络是危险的"哀叹。

  叶:网络的确是危险的,利用网络进行的战争更是波谲云诡,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主持人:您能具体谈谈吗?

  叶:可以。虽然从最本质的意义来说,网上战争也是一场战争,但这场战争所使用的武器却在传统的武器库中寻觅不 到-无论是传统的常规武器库,还是有核国家的核武库。常规武器我们就不用说了,就算是杀伤力最大的核子武器,其杀伤范 围也都是有限的、有形的,而网上杀手们所使用的却是只存在于赛博时空中的比特(byter),这种武器,在真实的物理 时空中人们用肉眼难见其踪,再有,由于网络自身的"互联性"特点,因此,从理论上讲,那些杀得性起的高手们只要摧毁了 敌方网络中的一个子系统,就可以像推多米诺骨牌一样将敌方的网络全部摧毁,但这还不算可怕,最可怕的还在于目前存在于 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各种各类武器,无论是常规武器,还是核子武器,经过许多年的磨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制订了 一些条条框框加以使用上的限制,即使是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令世人闻之色变的核武器的总发射按钮也是掌控在负责任的 有核国家的最高元首手中,而对网上杀手们所使用的各种"赛博武器"如"逻辑炸弹"(Logicbomb)、计算机病毒 等,迄今为止,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用法律条约的方式加以真正的限制。

  彭:更加可怕的是由于"赛博武器"的制造和生产并不像物理时空中的武器,尤其是那些大规模性杀伤武器如原子弹 、氢弹、中子弹那样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因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官方部门甚至最高元首也对持有这种武器的个 人没有绝对的掌控-谁也没有一把掌控全国赛博武器的"钥匙",这就为那些自外于主流话语层的异见分子们提供了最理想的" 对敌斗争"的武器。

  叶:的确是这样,前不久,多家电视台播出过一部港产电视剧《国际刑警》,其中有一集说的就是一个自称来自缅甸 金三角的恐怖分子雇用了一个"电脑神童黑客",企图用攻入东南亚金融系统计算机中心的举动以发泄私愤,尽管最后他们的 企图没有得逞,但这一集的内容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彭:您说的那部电视剧我也看过。赛博世界中的武器一旦被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人所掌握,就可能会使真实的物理时 空永无宁日-事实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传统的媒体上读到、看到或听到日新月异的电脑病毒的消息,前不久,我买了一份1 1月8日的《北京晚报》,该报第一版上就提到一个比CIH病毒还可怕的电脑病毒-"秘密"病毒,类似的病毒其危害性早 已不亚于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各类武器带来的灾害,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承认这是一种对技术的滥用,而不承认它可能会 对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人所造成的伤害-倘若我们正视到这种赛博武器的危害,并加以理性的、超脱了技术层面理性反思的话 ,我们就会多几分神圣的忧思,为人类,也为我们自己。

  叶:我想再补充一点,赛博时空中的厮杀,可以发生在国家之间、族群之间、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个 人与社会之间,或小集团与国家之间,换言之,正像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那样,它极有可能会被恐怖主义分子看好,成为他们的 新的"杀手锏",一旦这些看不见的比特武器掌控在一小撮极端分子手中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这个世界可能就会真的永无宁 日了。

  主持人:难道就没有办法制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吗?

  彭:难!很难!首先,这场战争是看不见硝烟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敌人已把你"搞掂",你仍毫未觉察的情况,其 次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杀手们可以用庐山真面目出现,也可以"蒙面"操刀,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当然,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技术层面上说,任何上网的团体-上至国家,小至 单位-和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加密保护,用高技术手段为自己打造一个"宙斯盾",同时,有关方面应不断加大 、加快反病毒软件的研发力度,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有关国家应尽快在国家间建立类似《反核条约》那样的预警系统,规范团 体之间的信息战,力争在国与国之间将赛博战视为一种战略威摄手段,尽量少用之互相攻击,同时应加大对那些已有劣迹的黑 客们的监控力度,不让他们与恐怖分子同流合污,当然,最理想的办法莫过于像我们中的老祖宗们所期盼的那样化干戈为玉帛 ,将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彻底封杀。

  主持人:您说得太对了,看来,赛博时代我们要学会理性的反思,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发现并且正视网上之战可能 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就会使我们的世界多几分和平。好,再次感谢两位嘉宾,也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再见!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网上言情--虚拟的爱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网吧,如何喝出文化与品位来?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网络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赛博时代的文盲问题
相关专题: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