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
张志君/ 策划 撰稿 主持人(演播室:下同):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您继续收看我们的《电脑之夜》特别节目"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两位现场嘉宾,一位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欧州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宁 教授,另一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大型传记文献专题片《邓小平》撰稿人宋毅军先生。王教授,您好!宋教授, 您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网络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 (出片头、主题歌"回家",大约10秒左右、起间隔作用) 主持人:王教授,我曾听人不止一次地说过"在网络上没有谁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意思大致是说在网络面 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您觉得这话对吗? 王: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一定的条件下,网络的使用者之间确实好象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作为一个 网民,你可以随意使用网上的BBS电子公告牌,与志趣相同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不必顾及自己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的身 份-不论你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只要你愿意,都可 以随时随地上网开侃。道格拉斯·卡默教授在总结BBS即电子公告牌的五大特点时说过,电子公告牌可以像普通公告牌那样 ,允许任何人张贴或发布任何信息以供人阅读,电子公告牌允许个人无拘无束地"倾听"别人的交谈,允许提问,允许不时插 入简短的评论,或者发表长篇大论-这些,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往往是都要受到某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或规则的限制的,而在网 络上你却可以"Unrestrained"-无拘无束。宋:除了使用Usenet新闻组随意往BBS电子公告牌上下" 帖子"发"文章"以外,在环球网也就是万维网上网民之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平等的。大家都知道,环球网也就是万维网 是以一项名为"超文本"(hypertext)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一项名为"超媒体"(hypermedia)的技术 为基础的,根据所谓的超文本传输协议,采用标准的HTML语言,再借助URL作为统一的定位格式,万维网构筑起虚拟的 赛博时空中的"地球村落",在这个既虚无飘渺又"触摸可及"的世界里,每个上网者都以平等的身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相 互间可以进行平等的跨越时空的交流。 主持人:二位老师的意思是说,网络的确有其平等的一面? 王:对。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网络又的确有其不平等的一面。 主持人:不平等的一面? 王:对。"平等"(equality)这个词,其英文词根是"equal",英文释义为"the same in size,amount,number,degree,value,etc"等,转译成中文是指"事物大小、数 量、数目、程度、价值等方面相等或相同",在现代汉语中"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 享有相同的权利"。(《辞海》),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均贫富、等贵贱";"皇 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封建时代的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早曾是资产阶级的口号,而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则一 直认为"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至少在现阶段,网络 面前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有人说,打高尔夫球是有闲、有钱阶层人士的专利,其实,上网,成为网民又何尝不需要有钱又有 闲呢?!对于任何一个自费上网者来说,上网之前他需要一次较大的投资,用于购置硬件设备,以前是买一部电脑,现在虽然 可以使用机顶盒,借助电视机上网,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PC机,还是机顶盒,都是需要有一笔较大的资金投入的,这笔投 入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人把电脑叫作"无限垫"-"限制"的"限","垫钱"的"垫"。有了这部"无限垫" 之后还要花钱买个"猫"(调制解调器),然后交上网的入网费和使用线路的电话费,这笔费用以前不久中国的china NET为例,开户费是100元,每月上网40小时者需交600元,上网20小时者,需交基本费300元,每月上网6小 时者,需交100元,即使每月只上网3个小时,也需交纳50元,这还不算超时部分,超过规定时数者,每小时则按20元 收费,这些开支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网络确实好象是对每个人都敞开大门,但这座"大门"却有点 像封建时代的衙门,进门是要花大把的"银子"的,没有财力或财力不足的人是不可能与一掷千金、腰缠万贯的大款们有什么 平等的。除了有钱以外,上网还须具备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闲,整天为衣食稻梁而奔波的人是不可能有那份心情去泡" 网"吧的。宋:有钱有闲者与无钱无闲者在网络面前是不可能有什么平等可言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 是,除了有钱有闲以外,上网遨游还需要另外"两有"-有文化、有技术。 主持人:有文化、有技术? 宋:对。所谓有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要受过一定的教育,网络和广播、电视有很大的不同,广播、电视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乃是真正的"大众"传媒-社会大众,无论你是精英人士,还是普罗阶层,只要长了耳朵不失聪,长了眼睛不失明都 可以去听、去看,至于理解不理解,理解多少,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可是"上网"却不像听广播、看电视那么简单,至少要懂 一些相应的外文词语,除了有文化以外,要想上网,还要有技术,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程序,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文化 、不懂技术的人也是不可能与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有什么平等的。 主持人:除了金钱、时间、文化、技术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平等以外,在网络面前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不平等呢?王:当 然还有,我们以上说的是单个的个人之间在网络面前的不平等,实际上不同的社团之间,不同的族群之间,甚至是不同的国家 之间在网络面前也是并不真正平等的。一位名叫大卫·琼斯的加拿大传播学者说过:"当今世界,得失标志不再是占领多少领 土或势力范围,而是对世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有人在谈到国际卫星电视时认为,它的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一 个侧面,并认为国际卫星电视已同核武器一样,成为强国的标志,美国的一位传播学者在一本题为"Media are A merica"(《媒介就是美国》)的书中不无狂妄地认为"下个世纪将是美国传播媒介统治世界的时代-从巴黎到印度, 从纽约到里约热内卢,整个世界都将被美国的传媒文化所淹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语重心长地提醒亚州人民:"西 方媒体,它们的报纸和电视,从中发挥着影响力。它们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电视、广播和印刷媒体。美国漫画、纪录片以及美 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把外界发生的大事带进了我们的客厅,而美国舆论,则从美国的角度和看法,向我们解释这些事件的含义 !"李光耀先生的话绝非民族主义的或"州粹主义"的危言耸听,仅就作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而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 ,当前国际互联网上所使用的语言80%以上是英语,我国在互联网上的中文网站占全球网站总数的比例尚不足1%。本来, 有许多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传统的三种媒体我们一直处于弱势传播的无奈大背景下曾寄希望于新兴的 第四媒体,现在看来,即使在这种真正成气候不过十年左右的新兴领域,中国和中华民族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来 说,仍属弱势传播,这一点是无庸讳言,也是回避不了的。主持人:看来,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个口号,一种理想? 宋:对,也可以说是一个温柔的陷阱。 主持人:那么,怎么才能为实现平等的理想而奋斗呢?王:首先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直面并不完美的人生,发现疾 病,以便于疗救,其次要寄希望于社会和族群乃至整个国家的超高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腾飞,在"科教兴国"、共同 富裕"的大前提下,尽力缩小国民之间在金钱、时间、文化、技术上的差距,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战略眼光和超前头脑, 跳出具体的技术层面规划中国的网络化进展,考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像我们的古人所说的那样"和而不同"。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到说"再见"的时候了,好,感谢两位嘉宾,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再见。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赛博时代的文盲问题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明天,你还会有隐私吗?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咫尺天涯?还是天涯咫尺? 相关连接: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开栏语 相关专题:网络时代的人文关怀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