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专题专题 > 正文

像电视剧火爆 《世纪之约》让科学家成为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6日 16:28 南方周末

  夏榆

  除了陈省身特别的雍容大度,其他的科学家或多或少会都会表现出傲岸不羁,他根本就不看你,他看观众。

  像电视剧一样火爆

  北京电视台的一档栏目《世纪之约》把科学家请到了荧屏上。在一个电视全面娱乐化的时代,这无疑让制片人手心里捏把汗。他们承认自己是在冒险,做好了被观众骂被上司骂的准备。制片兼主持人曾涛说:“以前我也做科学节目,做了五六年,但从来就没敢去采访科学家。站在制片人的角度,我不知道这节目怎么做,不知道该问什么,也担心没人看。”

  现在曾涛不怕了。每周播出的《世纪之约:科学家的人生探访》的收视率一直在上升,据AC尼尔森收视调查报告显示,《世纪之约》的平均收视率为1.7%,最高收视率为3.1%,其中的特别节目会使收视率猛升到7.1%,相当于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收视率。

  现在的《世纪之约》好像是在跟同在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争风竞雄,栏目打出的广告词是:“科学家,我们时代的明星。”“让科学家像明星一样耀眼,让科学家像百姓一样亲和。”

  从2002年5月开始,《世纪之约》约会了中国最重要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钱学森,地质学家黄汲清,数学大师陈省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物理学家周光召,医学专家吴阶平,平民院士胡亚美等三十多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

  2003年8月5日,欧阳自远像明星一样接受了《世纪之约》节目主持人曾涛的访问。他在天文台的办公室有两张很大的地图,一张是月球的地图,一张是火星的地图。作为中国探月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带给观众的是天上的消息。

  “1976年3月,在吉林有过一场世界上最大的陨石雨。整个吉林市的北郊,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落下了一大堆石头。最大的那一块是1.7吨,砸了一个很深的洞,第二块有400多公斤,第三块是123.5公斤,第四块80公斤,最小的那块只有1克,最重的最先落地,最轻的最后落地。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而这场陨石雨是3月8日降下来的。中国民间老是这么说,一个伟人逝世,天上就会有一颗星星陨落。老百姓用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对待这场陨石雨。这些陨石正好落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但是几百万人居住的一个地域,没有一个人受伤,也没有一间房子遭到破坏。有一个老乡背了一捆柴,一块石头掉到柴火里头去了,可没砸到脑袋。老百姓就对这些陨石寄托了一种感情,一种对周总理的哀思。他们都把这些陨石珍藏起来,锁进箱子,用个香包包起来,贴身挂着,希望总理能够保佑他。

  “但这只是些普通的陨石,来自一颗小行星,它在800万年以前就挨了一次撞,撞碎了,撞成一块大概十米大小,在40万年以前,它又挨了一次撞,撞成了大概四五米大小的这么一块石头。1976年3月8日,刚好跟地球的轨道相交,降落的位置就在吉林市的北郊。它的生成距今已有46亿年,跟我们地球同龄。”

  周光召的目光

  《世纪之约》的前身是1997年创办的《立体空间》,以引进国际一流的大型系列科普专题片为主,其中系列科学片《生命》讲述地球40亿年的发展历史,《新宇宙时代》展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从2002年5月开始,《立体空间》成为《世纪之约》,节目形态以谈话为主。曾涛解释栏目转向的理由是:科学已经渗透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更加关注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的品质和情感。

  “《世纪之约》第一期是做数学家王元先生,采访是在演播室,当时连着做两场,第一场是话题节目,第二场是王元先生的访谈,那种转换很突兀,就跟演正反角色一样,连说话声音的大小都不一样。”曾涛说。

  选王元做开篇,是因为哥德巴赫猜想。徐迟撰写的那篇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经让一代人记忆深刻。陈景润不在了,冲击这个著名难题的数学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中国数论学派”的数学家,王元是其中的一位。陈景润那篇著名的论文就是经他亲自审阅后作出了结论。

  1985年,卧病在床的华罗庚把王元叫到家里,交给他一张纸说:“你说过将来要为我写个传,我替你拟了一个提纲,供你参考,你看看行吗?”几个月后,华罗庚突发心肌梗塞,猝死于日本东京大学的讲台,老师生前的嘱托一下成了王元心头的重负。

  “我一开始就劝他不要去,那个时候他随时可能发病,在国内可以照料得好些。但是他不听,也许是我没有深劝。在机场接华老师遗骨的时候,我很难受。”在演播现场,王元面对观众讲述往事的时候神情凝重。那部《华罗庚传》,他已经完成了。

  “那些科学家非常智慧,也特别年轻,不管他们是80岁还是90岁。我原来觉得自己采访的是一些老头儿,老头儿能有什么新鲜的呢?等到真正面对面的时候,我发现这些老人的头脑转得飞快,比如陈省身先生,八九十岁了,你跟他说话稍不留意就会转不过他,你得死死跟住他的想法,盯住他的思路,不断听他说。

  “我们开始做的节目是在演播室,后来才是面对面。在我的印象中除了陈省身特别的雍容大度,其他的人或多或少会都会表现出傲岸不羁,他根本就不看你,在演播室最明显,他不看你,看观众。他不是不习惯面对镜头,而是傲岸。

  “最难的一次是做物理学家周光召的访问。周光召一向很低调,不大愿意说话,他当了科学院院长以后更少说话。很多人听说我采访周光召感觉特别吃惊。他们说,如果你能让周光召说出东西来,随便他说什么我们都愿意听。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听过他说话。我很兴奋,我要想办法让他说话。后来我看带子,在40分钟时间里他都没看过我,都是看着观众。你怎么能跟他说下去?说不下去。但我坚持在前40分钟里顽强地跟他对话,40分钟以后,他终于把头回过来,把目光对住我。”

  2002年12月5日是两弹元勋郭永怀先生逝世34年祭日。《世纪之约》策划了一个专题节目,纪念这位卓越的科学家。节目以谈话为主,访谈的主要嘉宾,是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李佩教授。李佩先生80多岁高龄,是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英语教授。曾涛见到的李佩神情清癯,心境澄明,老太太居所里的陈设都是她和郭永怀当年从美国回来以后生活的原样。老太太被请到演播厅,面对曾涛,面对现场观众,也面对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人们,讲述郭永怀的人生故事。

  1968年12月5日,一架从西北飞来的民航飞机在北京机场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中国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先生不幸罹难。人们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人用胸口护着的氢弹绝密资料完好无损。郭先生用身体保护绝密材料的事情,李佩是两三年前才从报纸上知道的。

  飞机失事后,李佩拣回来郭永怀的眼镜片、手表,还有一两样小东西。“郭永怀去世以后,我们大家都非常悲痛,这种悲痛我们大概持续了几十年。”李佩在讲述往事的时候神情沉静。主持人曾涛抹去了脸上的泪水。

  科学家通常是一群隐匿在传媒视界之外的人,怎么让观众接受他们呢?现在曾涛心里有数了:“科学家这样一个符号过去被简单化了,弄得人们都觉得他们就是陈景润那样的类型,走路撞电线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不相同。科学家不是一个科学共同体,不是我们电影里表现的戴眼镜穿白大褂说原始语言的那种。我们首先把科学家还原成一个人,而不是把他作为某个领域的泰斗。他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但我们更关注他作为人的那一部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