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保护忧思录 是否为先占先得的无主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0:41 南方周末 | ||||||||||
是先占先得的无主物还是专供研究的国有财产 张 旭 2006年1月28日中午,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一个偏僻小村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屋内听到一阵嗡嗡震响,而苏大爷碰巧在户外,他听到了强烈的爆炸声,寻声望去,只见百米
在担心了一阵辐射物质和化学武器之后,苏大爷将石头抱回了家。这块重5.5公斤的神秘来客能够吸住磁铁,有人说是陨石。苏大爷的儿子苏丁全联系专业部门鉴定未果之后,内蒙古晨报将消息通过互联网散布开来。 身为小行星科学家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在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就派出工作人员前去探个究竟。对于这几年的国内陨石搜寻,北京天文馆总是走在前面。通过外观鉴定并简单地考察了陨落点之后,工作人员从陨石上敲取了一丁点儿样品。 这是本世纪在中国发生的第一次有目击证人、陨击坑和陨石样品的陨击事件。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和思考也刚刚开始…… 群众路线 一提到陨石,很多人立刻联想到1976年3月8日的“吉林陨石雨”。那次陨石雨,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雨,也是中国陨石研究和陨石科普的里程碑事件。国家组织了联合考察队,中国的陨石研究从此进入系统阶段;同时,新闻单位的得力宣传使得国人普遍对陨石有所了解,陨石知识也日益普及开来。 获得陨石标本是陨石研究的第一步。在1990年代前,这似乎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地政府和群众都非常配合。遇到陨石坠落事件,群众会配合科研人员实地调查,主动报告并上交陨石,其间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民间一直传说1916年有陨石降落于河南任丘议论堡村。事隔58年后,北京天文馆根据群众线索曾去调查,毫无收获。一年后,村民杨文玉偶然知道科研机构调查陨石的事情,想起爷爷年轻时收藏的一块陨石,立刻写信上报,并骑了200多公里的自行车,将陨石送交给北京天文馆。 在吉林陨石雨的新闻效应影响下,陨石坠落事件开始为地方政府和新闻单位所重视,科研院所获得的陨石信息和样品也增多起来。从1990年代开始,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收藏热潮 不过,这种局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了变化。在美国,民间对陨石收藏的兴趣陡然增大。这股潮流很快就冲击到了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民众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当老百姓发现陨石和钞票之间存在等号关系时,他们对陨石科研的支持热情也很快冷却。 1997年2月15日深夜,山东省鄄城县董口乡上空爆发陨石雨,形成了15平方公里左右的椭圆形陨落带。这次,国内奇石爱好者和商人在第一时间蜂拥而至,当地村民也适时而动,就地出售捡拾的陨石,甚至将煤矸石当作陨石出售。“当时,他们还只是‘半地下活动’,偷偷摸摸地进行。……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我们回收到了一点样品。”王思潮研究员回忆道。王现已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退休,他先后见证了30年来中国陨石的回收和研究。 另据考证,1516年6月(明正德十一年)广西南丹曾下过铁陨石雨。陨石分布在宽3公里、长10公里的带状区域内,后因年代久远多埋藏于地下,1958年因大炼钢铁而被挖掘出来,政府和科研机构先后回收了其中的9.5吨标本。1990年代开始,前往南丹寻找和倒卖“南丹陨石”的活动一直很盛。如今,世界各地的陨石贩卖网站都有号称“南丹陨石”的陨石出售。“南丹陨石”几乎成了陨石收藏界的知名商标。 进入21世纪,在国内,民间对陨石的收集贩卖已成趋势。2004年12月11日23时许,甘肃省兰州市发生火球事件,因为有数千的目击证人和地震波资料分析,科研单位估计会有成吨陨石坠落。很快,全国各地有数百人来到兰州东郊,除了科研人员和爱好者外,绝大多数是来做陨石梦的。“这次,陨石贩子们彻底公开化了,我和他们接触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王思潮说。 陨石商贩们以前大多从事文物和奇石贩卖,近些年开始搜寻贩卖陨石,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2005年6月,新疆阿尔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因地貌奇特建立“陨石公园”。不久发生部分“陨石”被盗事件,引起当地警方的重视。这些“陨石”(成分是玩辉石)究竟来自火山还是太空尚不确定,却已被陨石贩子死死盯上了。 待价而沽 自一个月前数克样品被取走后,苏丁全天天企盼北京天文馆打来电话。“本来答应我三天内给结果,还有鉴定书。这么久了,还是没有消息。”苏不无抱怨地说。初鉴为陨石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苏的手机响个不停,“国内有出几十万的。还有国外的电话,我也听不懂,找别人翻译……外国给的价格更高,但我想让它留在国内。” 已经有拍卖公司接洽过苏丁全,苏则认为鉴定书是待价而沽的必要条件。“不过,我不能再等了,很快就要外出务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地质与地球研究所都给苏本人打过电话,希望对方提供哪怕是一点样品,但苏对此毫无反应。显然,苏先生正在盘算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下一个主人。 中国自古对陨石就有特殊的情感,陨石总是被看成上天的启示,陨落事件也是国家大事。因长期的文化沉淀和积极的新闻宣传,在中国,陨石收藏的势头直追海外。现在,国际上陨石从1克1美元上下到价比砂金不等。如果陨石有特殊成分和来源,价格还要高很多。1998年在美国纽约,一块重0.28克的火星陨石卖到了7333美元,这个价钱是同重量金子的1000倍。 陨石研究本是“靠天吃饭”,现在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随着金钱流走了,而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科研机构只能做无米之炊。 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迄今他们也仅仅回收到十几次陨落的样品,其余的都是与其他科研单位交换得到的。新疆哈密有人获得130公斤铁陨石,并寄给紫台少量样品请求鉴定。对方曾许诺赠送几公斤样品。但鉴定消息通知对方后,联系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王思潮遗憾地说:“1997年在山东,应该是紫台最后一次回收到陨石。距今已经快10年了。” “无主物” 从天而降的陨石到底是国家财产还是私有财产? 当苏先生精心包裹密封好陨石时,他并不担心政府或其他人宣称对这块宝贝拥有所有权。当地的法律咨询机构已经主动给他吃了定心丸,他们依据民法基本原理,认为陨石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属于无主物。而法律对待无主物的原则是,先占先得。当地镇政府也支持他出售陨石,只是建议不要弄到国外。 在我国,只在地质矿产部令199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作为部门规章提到,陨石作为奇特地质景观应予以保护;还有就是《吉林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6)作为地方性法律提到,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陨石等同样受到保护。 英国、西欧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前殖民地国家,很早就对陨石立有法条——陨石归坠落地点的土地所有人所有。掉在谁的地上就是谁的!现在,这些国家也在改变主意,正在借鉴本国的文物法案来修正有关陨石的法律。另外,澳大利亚等国则早已将陨石视为文化遗产,干脆严禁走出国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采取跟踪和追讨流失别国的文化遗产的方法,来防范和杜绝非法进口、出口和转让具有所有权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陨石。 美国著名的陨石收集者黑格(Robert Haag)并不是科学的敌人,他曾向科研单位提供陨石以利研究之便,与他人合署的文章也曾发表在著名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即使这样,1992年他前往阿根廷,向一位自称对陨石拥有所有权的当地人购买一块37吨重的陨石,阿根廷政府旋即认为此行为违法,并拘留黑格,没收陨石。后来黑格虽被释放,但陨石永远留在阿根廷。 王思潮说:“我反对陨石为无主物的观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土地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陨石属于具有科研价值的自然资源,当然不是无主物。” 王深感遗憾地说:“我们国家立法没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陨石就是其中一例呀。”没有陨石法规,让新老科学家们时常感到没有尚方宝剑可用的尴尬。 陨石立法 因为没有明确的法规,当老百姓获得陨石后,除非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觉悟和热情,否则科研机构就只有眼馋的份了。如果发生了陨石雨,科学家们还要和陨石贩子赛跑。 相对几乎绝迹的国内陨石研究来源,南极则成了搜寻陨石的天堂。中国曾多次组织南极陨石考察,战果不凡,从1998年12月在格罗夫山回收到第一块陨石,到上个月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结束,我国总共拥有南极陨石9834块,跻身世界三甲之列。相对于国内,南极的陨石真是“物美价廉”。 此外,中国丰富的陨石资源甚至令其他国家的一些人员垂涎。比如,今年初日本流星研究会的司马康生曾前往中国寻找2004兰州陨石,由于没有任何法律约束,诸如类似外国科研人员来中国寻找陨石的情况,可能比陨石贩子更难处理。 谈到民间陨石资源,一直主张将陨石作为科研资源予以保护的Fossus网创办人王宁说:“现在,国内所有的陨石售卖网都以出售假陨石为主。陨石贩子的主体是从古董商贩中蜕变过来的,因缺乏基本的专业科学知识,所以现在还不成气候。除了少数极为专业的贩子外,均不能直接威胁科研机构获得陨石。但如果国家不尽早出台管理办法,‘黑市’队伍如果真的形成,科研机构就很难赶上他们搜寻‘坠落陨石’的速度,对‘发现陨石’的回收难度也将大大增加。” 在古生物学界,某块化石一经研究发表论文,化石就作为标本为科研机构收藏,不再适合个人收藏。这样,作为证据以备将来质疑或者再研究之用。而陨石标本不但具有和化石一样的要求,更因为研究要求对样品本身具有破坏性,因此很难在收藏家和科研机构之间找到一条双赢路线。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严俊提交了尽快制定《地外物质(陨石)管理条例》的建议。严俊在《地外物质陨石管理条例》草拟稿中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领海陨落的地外物质,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个人、单位和地方政府机关不得占为己有。” “首先是老百姓找陨石的积极性应该予以保护。另外,完全禁止陨石交易恐怕也有些天真。”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考虑得可能更深些。“肯定需要立法,关键看怎么立。弄得不好,陨石(还)会流失。”这些年,北京天文馆多次举办陨石展览,推动了陨石的科学普及工作。 “在世界著名的美国图森(Tucson)国际矿石展销会上,年年都摆放着来自中国的珍贵陨石和大量走私化石等待买主。前者国内没有立法,也就罢了;后者国内有部分明确法规,境遇还不都是一样?”王宁说:“不立则罢,若立应务必完善。” 在结束采访时,王思潮研究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外太空探索和探月计划,这仅仅是第一步,要从月球和其他星球取回岩样,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遥遥无期。如果我们连送到家门口的陨石都保护不好,就太遗憾了。” (P1154131) 天外来客的意义 陨石孤独地游荡在外太空,见证了太阳系的演化,向我们提供了原始太阳星云的形成、小行星相互撞击事件以及行星的演化线索,堪称太阳系最古老的标本,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张 旭 在我们居住的太阳系,不仅仅有太阳、行星、卫星和彗星,在茫茫外太空还游荡着宇宙尘埃和大量的岩石碎片。其中少数碎片会与地球相遇,当它们在大气层中烧蚀未尽就会陨落坠地,就成了通常所说的陨石。 陨石,因其奇特与神秘,数千年来一直为人类所关注。《春秋左传》记载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陨石于宋五”(河南商丘境内降落5块陨石),这是被确认的世界上有关陨石的最早记录。通过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确认的陨落事件就有365次。 陨星的降落蔚为壮观。陨石通常以每小时7万公里左右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陨星体前方空气被高度压缩,这种打气筒效应对陨星体产生强大阻力,所产生的隆隆作响的冲击波声震甚至可以为地震仪器所记录;不仅如此,它还导致压缩空气骤然升至万余摄氏度(太阳表面大约为6000摄氏度),陨星体本身也被空气加热到上千摄氏度,表面离子化形成高光度火球,甚至在日光下都可以见到。最初以数倍音速下落的陨星体,在热胀冷缩和空气拍击的作用下会发生爆裂,甚至形成陨石雨。比如,2004年12月11日午夜,兰州市的很多市民报告,夜空出现的“流星”和太阳一般明亮,并伴有巨大的轰鸣声,令许多市民以为发生地震,弃居而逃。 不同的陨石来自太阳系不同的区域,反映着太阳系不同的演化阶段。陨石通常被分为三类:石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这是根据陨石中铁镍含量自低而高界定区分的。而陨石中绝大部分(92%以上)含有球粒,它们的来源最为古老,是从原始太阳星云中直接凝聚出来的产物,现在最古老的样品有46亿年之久。而无粒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统称为分异陨石,它们是由球粒陨石经高温熔融分异和结晶的产物,代表着小行星内部不同层次的样品。科学家注意到,很多铁陨石可能来自于5亿-7亿年前的一次母体碰撞事件。另外有关玻璃陨石的成因及来源则有许多不同说法,是否是来自于宇宙空间至今尚有疑问。 地球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各种剧变,早期物质都已变质,经熔融、侵蚀、掩盖而难觅踪迹。因此,人类很难从地球本身推测太阳系的演化史。而陨石孤独地游荡在外太空,见证了太阳系的演化,向我们提供了原始太阳星云的形成、小行星相互撞击事件以及行星的演化线索,堪称太阳系最古老的标本。科学家依据陨石和宇宙线以及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可以推定它们在宇宙中漫游的年龄和落地年龄。近些年,在陨石中不仅发现了烃类、乙醇,还找到了氨基酸、脂肪族化合物,因此也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生命来源于陨石的假说。 陨石甚至有可能含有太阳系以外的物质——在极少数陨石中,存在太阳系物质不可能具有的同位素异常,有可能太阳系外物质因超新星爆发等天文事件混入了陨石。1997年12月9日的格陵兰陨星以每小时20万公里的速度和垂直黄道的角度入射,以至于来自奥而特云或者弹弓效应都无法解释如此高速地陨落,科学家推测该陨石整体来自于太阳系之外。 陨石对科学研究弥足珍贵,但是要得到陨石却必须“靠天吃饭”——完全凭借运气。尽管每天大概有100吨量级的地外物质进入大气层,但是大多是流星体和宇宙尘,其中陨石只占很小一部分。根据一些研究推测,每年掉落到地球上的陨石虽然数千块,但地球表面大约70%的面积是海洋,还有大量的丛林、荒漠,实际能够发现的陨石很少,而目击陨落过程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和非洲沙漠地区收集到了大量的陨石样品,其中包括罕见而珍贵的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 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天幸运地发现一块奇特的石头,依据前文所述陨落的物理过程,可以初步鉴别陨石。首先,陨星体在陨落过程中表面发生的熔融作用,形成毫米级黑色熔壳包裹着陨星体,随着日久风化,熔壳也会渐渐退色。其次,湍流的超音速气流会在陨石表面形成类似拇指压过的坑,称为气印。尤其是对铁质的陨石,此特征尤其显著。再之,陨石大都会和磁铁相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