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产手机缺席通信展 不屑还是逃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5日 15:37 通信产业报 | |
11月12日,由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承办的2003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据介绍,本次展会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厂商参展,是今年亚洲通信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展会,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追逐。来自世界各地的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三星等手机巨头齐聚展会。而国产手机除了科健、迪比特外,包括TCL、波导、康佳、夏新在内的众多国内手机厂商纷纷缺席,成了众多国产手机爱好者的一大遗憾。 另人不解是这次在我国本土举行,而且是规格最高的一次通信产品展会,不仅有利于国内手机厂商宣传自己产品品牌,更有利于国内手机厂商树立自身的国际形象。为什么都不参加呢?究竟是不屑?还是逃避?还是由于其他原因? 忙于处理库存不是理由 有消息说,此次国内手机厂商之所以不参加会展,主要是忙于处理库存,无暇兼顾展会。这种说法明显有些牵强。 当然,今年以来国内手机企业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新品迭出,而且价格大战一轮接一轮。高库存成了制约众多国内手机厂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是这与不参加展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况且TCL通讯总裁万明坚博士前些时日就向媒体表示TCL并没有太大的库存压力。其他像康佳、熊猫等也有类似的说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参加此次通信展反而有利于国内手机厂商消化库存。我国国内手机市场固然潜力巨大,但毕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处理库存,让产品走出去,销往国外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国内手机厂商也正在往这方面努力)。此次通信展无疑给国内手机厂商提供了一个推广产品品牌国际形象的机会,可以为进一步的进军国际市场做准备。 相信国内每一个手机厂商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显然忙于处理库存并不是理由。 如以国内手机厂商对此次展会的不屑为理由也是说不过去。因为各大手机巨头的云集充分说明了此次展会的份量和影响力,那么主要为什么呢? 技术仍是“软肋”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比人,气死人”。如果把不参加会展的原因理解成逃避,我想能够说得过去。这样国内手机品牌既不会因为和国外手机品牌正面相比而使自己相形见绌,又不会使我等消费者因国产手机的窘境而自惭形秽。选择逃避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从根本上说,国产手机之所以没有参展的原因,主要还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新产品,缺乏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亮点。 在此次会展中,索尼爱立信展示了其在3G领域的应用技术产品,以及今年推出的3G手机Z1010。西门子推出了以超越传统的双侧键盘手机西门子SX1为代表的四款西门子最新机型MC60、C62和CL55,再次体现了技术与设计并重的产品开发理念。国际手机巨头诺基亚展示的诺基亚3108,契合并张扬中文用户的“手写”文化,引领年轻用户群的“手写”热潮...... 而再回顾国内手机厂商,虽然今年在手机技术研发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水平仍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技术上仍然受制与人。核心技术仍然是国内手机厂商的“软肋”。 品牌是立足国内还是延伸到国外? 国内手机厂商不参加此次会展,虽然没有以技术为支撑的产品亮点做展示是主要原因。另外,笔者认为国内手机厂商的对品牌的短视行为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在众多的国内手机厂商中,科健现在应算是二流手机厂商了。但是分析科健参加此次展会的原因,这与科健长期以来注重国际品牌形象的推广是分不开的。科健一直致力于体育营销,赞助英超,赞助李铁转会成功等一系列体育营销活动,为科健国际品牌形象的推广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有效的拓展了科健在海外市场的份额。科健当然也不会放弃国际通信展的契机来推广自己的国际形象。 当然,国内手机厂商缺席通信展,也不排除与通信展昂贵的收费价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个收费数字应该与央视“标王”熊猫2003年度计划3亿元的广告投入有天壤之别的差距。熊猫把产品定位于高端,而此次盛会就是一次高科技的盛会,同时也是宣传自己的大好契机。熊猫为什么没有参加呢?是没有底气?还是无意塑造国际品牌形象?抑或有其他原因? 笔者认为,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尤其是像TCL、波导等国内手机巨头,在国内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为了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在做好国内品牌推广的同时,也应该更积极的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把产品真正的打出去,拓展海外市场,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内手机厂商压力日益加重 从此次通讯展国外手机厂商齐聚北京的气势以及针对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的各类手机来看,国外手机厂商要进一步逐鹿中国市场的势头越来越猛,国内手机厂商的压力也将越来越重。 仔细分析国内手机厂商在上一轮对国外手机厂商的绝地反击战不难发现,之所以取得如今的半壁江山,渠道优势、产品外观设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等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国内手机厂商准确的把握住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充分发挥了本土化的资源优势。 国外手机厂商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在渠道方面纷纷调整原有的营销模式。在手机产品策略方面也纷纷为中国消费者而“折腰”,锁定“中国特色”,重视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继西门子于去年请台湾代工设计,推出一款折叠型女性化手机以后,索尼爱立信成立伊始即宣布在北京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并于近日发布两款折叠型手机,以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世界手机业“老大”,诺基亚近日也宣布为了顺应在中国市场竞争的需要,将推出其首款折叠手机诺基亚7800。 同时各大国外手机品牌联合国内运营商的“价格大战”也是搞的如火如荼。国内手机厂商原有的资源优势将慢慢的不再凸现。再加上技术的“软肋”,国产手机厂商的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重。 国内手机厂商缺席此次展会影响或许不大,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大,各大国外手机厂商将会更加自由的逐鹿中国市场。国内手机厂商在这场“与狼共舞”的战斗中,光靠逃避不是办法,而应该苦练好“内功”,壮大自身的实力,积极的宣传和推广自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要在国内赢得竞争优势,而且也要把产品打出去。否则,面临的只有被“狼”吞掉的可悲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