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上移动梦网
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政策与产业 > 正文
特约评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谋--许知远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31日 17:01 新浪科技

  《第三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3.O)
  作者:肯.奥勒塔
  出版:兰登书屋

  《衰落之前的傲慢》(PRIDE BEFORE THE FALL)
  作者:约翰.海尔曼
  出版:哈泼科林斯

  许知远/文

  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企业界与政府之间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斗争。

          ——历史学家荣.切尔诺评价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反托拉斯案

  我个人认为,赚钱是上帝赐给我的天赋,与他人无关。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比尔.盖茨的父亲在评价微软垄断案时用了一个简单而清晰的句子:“这次是他的政府在控告他,而不是什么巧克力冰淇凌。”在肯.奥勒塔看来,这何止不是巧克力冰淇凌,它简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本具有如此耸人听闻名字的著作中,《连线》杂志的这位特约作家将1995年视作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世界上最有强大的国家与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公司之间的对抗开始了。

  我得承认,这场战争正在变得冗长与乏味,比尔.盖茨与托马斯.杰克逊法官已经成为一出肥皂剧,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一眼。即使敏感的华尔街似乎也对判决结果或者上诉失去了足够的兴趣。人们对于微软是否垄断本身已不再在意,即使大法官自己在私下都承认“证据不足”。构成垄断的关键要素是该公司是否利用垄断地位制定不合理价格,是否真的妨碍了消费者的利益。显然,微软并非如此,人们会抱怨Windows软件有bug,却无法想象会出现替代者。

  我们对比尔.盖茨的个人形象的关注已经吞并了垄断案的法律细节,就象2个世纪前的拿破仑令那整个欧洲黯然失色。我时常怀疑驱动这场战争的动力,并非是政治家们对“自由竞争的渴望”,而是现代民主社会庸俗的平等主义带来的“反英雄情绪”。我们最初喜欢比尔.盖茨是因为他是个满脸雀斑的孩子,最初的媒体有意地夸大了这个软件天才的缺乏经验、腼腆、马马虎虎……弥漫于90年代之前新闻报道中的这种盖茨形象,有效地拉近了普通人天才之间的距离,并让读者相信信息时代“人人平等”的概念,盖茨之辈不再象当年的约翰.洛克菲勒、J.P.摩根那样高高在上。

  这种相对单纯的情绪几乎持续到网景公司推出互联网浏览器、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非正当竞争时,这是1995年,也是美国股票市场开始疯狂之时。浏览器之争迅速成为攻击比尔.盖茨个人财富的借口。1997年,这个仅仅工作了20年、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人拥有了400亿美元的财富。

  一种恐惧、不信任与深刻的嫉妒开始在公众与媒体中以不可抑制的速度蔓延。神话般的洛克菲勒资产不过是10亿美元,他当时控制了美国90%的石油产业。比起100年前的美国,今天的世界已经联结一体,无处不再的传播业将一切事物都加倍的放大与更迅速的传播。当年的洛克菲勒还可以深居简出,但今天的盖茨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评论的对象。他的同行们太阳公司的麦克利尼、Oracle公司的拉里.埃利森出于一己之私而擅自将自己视作公众的代言人,声称盖茨与微软在与全人类为敌;而媒体人则充分地运用着过分发达缺乏理性的想象力,认为盖茨是产品与财富足以控制整个世界,是新的独裁者;而公众,他们渴望看到一场更加活生生的闹剧,如同热衷于讨论莱温斯基裙子上的精液一样,低级趣味让他们心情迫切地看到那些大人物的丑闻,已完成对于自己平庸暗淡生活的报复。

  而比尔.盖茨自己呢?他完成了由年轻的创业者向企业巨人的转化,年轻时的随意在中年时看起来就是傲慢无礼了,这种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傲慢在几百亿美元身价的衬托下被急剧的放大了。在指责声愈来愈喧嚣的时刻,比尔.盖茨卸去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反而心平气和地钻进了自己的技术世界。对于垄断案,他会说,倘若微软真的开始那么关注案件了,那它就可能变成当年缺乏生气的IBM了。激怒政客、竞争者与公众的正是这种毋庸质疑的漠视。人们本能地要争夺会自己可怜的自尊心,就象因为长期曲居第二而耿耿于怀的拉里.埃利森时刻不忘攻击盖茨一样。

  当然,对于未来世界的迷惘感是比尔.盖茨倍受攻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象洛克菲勒象征了美国由乡镇式模式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转变过程,比尔.盖茨代表了美国社会由工业时代演变为信息时代的进程。在转型过程中,由于陌生,人们而产生了恐惧感,在一片混乱中,害怕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操纵。100年前,报界与趴粪记者将洛克菲勒视作全美国最大的敌人,无耻地操纵了美国经济,并简单而粗暴地认为只要打倒他,就可以让美国经济重获自由。而现在,人们愿意相信这个叫比尔.盖茨阴险地躲藏在 Windows2000背后,操纵着全世界,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不过是他的雇员,整个世界是微软的1.0版本,盖茨随时可以给她升级。而人们处于对技术的天然恐惧,将盖茨描述为一个在生活中轻度弱智、冷冰冰的机器怪胎。

  于是,在这场战争中,冠冕堂皇的“促进自由竞争”的目的退隐了,人们借以对比尔.盖茨的攻击来获得集体性的自我安慰。这次反垄断案不同于十多年前的AT&T及IBM,它更相似于我已经不断提及的1911年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反垄断案。

  在那次案件中,那些急于争取政治资本的进步主义政治家与激情大于理性的扒粪记者们试图将洛克菲勒推向绝路。在那次审判中,大约444名证人提供了1100万个字的证词,案件记录里有1274件物证,长达1.2万页,装订成厚厚的21册。我当然不否认,这些证词中的确说明了标准石油公司存在着垄断的问题,但是人们是否忽略了洛克菲勒的证词:“它(标准石油公司)的销售区域是全世界,用最便宜、最好的煤油照亮全世界是它的使命”。历史表明,他说的没错,在标准石油公司全盛时期,它的确成功地将油价控制在最低。一部分报纸惊呼道:“洛克菲勒先生从他那个深居简出的世界中走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讯问,根本不象人们想象中的怪物”,“他态度和蔼到了真诚的程度”。令人欣蔚的是,标准石油公司在被强行拆解后,洛克菲勒的私人财富激增到10亿美元,利用这些财富,他建立了美国最令人惊叹的慈善事业。

  从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伟大的人物常常被别有用心的误读,公众夸大他们的弱点而忘记了他们的贡献。而现代的法律与民主制度的目的,也正是削弱杰出人物的才智,而获得人人平等的假象。而真正杰出的人物往往是用另外一套标准来评判的,就象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在战争期间试图控制最高法院,破坏三权分力的制度,但谁能说他不是伟大的总统。当然,其他人没有罗斯福那么运气,他们随时可能被公众的怯懦与嫉妒所迫害。于是丘吉尔在而英国获胜后却被赶下了台;而尼克松会叫嚷道,是我让美国从越南撤军,与中国建交,你们却只记得水门事件;至于刚刚离任的克林顿呢,他会抱怨说,是他削减了庞大的赤字,促进了医疗、教育改革,促使了长达8年的经济繁荣,你们却只顾谈论那一次每个男人都会运用的谎言……

  我们在等待盖茨的抱怨,是他一手把我们拉入信息社会的门槛……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1.8元租别墅办公
  • 轻松愉快 周末之旅
  • 新挑战 野外生存
  • 世博隆重招商
  • 比思得公司招聘
  • 广东区二手车信息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微软视窗XP涉嫌垄断 竞争对手联合谴责(2001/04/27 13:10)
    垄断案的反思:微软何以再次死里逃生(2001/04/27 10:36)
    欧盟将继续推进微软案件处理进程(2001/04/04 08:31)
    微软的“冰雹”计划遭遇反垄断冰雹(2001/03/28 14:28)
    商业中的马基雅维里精神(2001/05/15 16:20)
    开放资源,开放商业?(2001/05/15 16:18)
    汤姆-彼得斯的时代(2001/05/15 16:16)
    首席执行官--新商业政治家(2001/05/15 16:14)
    许知远专栏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动漫迷总动员--首届网络闪光动画大赛!
    透视两性:男人的一夜性与女人的一夜情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