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知远
我们都生活在米兰的高级服饰和好莱坞的电影之中……在一个发展迅速的、一切都被流行化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必须是这方面的专家。——汤姆·彼得斯
服饰是一个时代的重要表征。一种形象的说法是,经济繁荣时期,女士的裙子很短, 而经济萧条期,则很长。《经济学家》杂志最近则注意到,西装领带开始回潮了。
还记得几年前,我们是多么热烈与兴奋地谈论,硅谷的年轻人牵着宠物狗上班,在新经济模式下,员工可以穿着任何能激发他们灵感的服装。这场着装革命由硅谷迅速波及许多传统的银行、咨询公司。
而今天,西装回潮了,从美国总统到新经济领袖拉里·埃利森甚至中国的网络公司的CEO在露面时,都表现得一本正经。就象《经济学家》评论道的:“如果你想显示自己不仅仅是新经济的弄潮儿,那就赶快给自己准备一套时髦的三件套西装吧。”
但放心吧,西装不久就又会被仍进衣橱里。永远都不要指望,我们再回到从穿着到表情一丝不苟地大公司时代。自从汤姆·彼得斯与他的同事罗伯特·沃特曼在19年前出版了《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以来,我们的商业界就被带入了汤姆·彼得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个人自治将取代组织化的监督,标榜创意与行动高于一切,个人而非数字与制度将成为一切商业行为的核心……
没有人会忘记1982年《追求卓越》造成的惊人现象。此时的美国商业界正在倍受日本公司的咄咄逼人扩张姿态的困扰,日本公司普遍采用的严格的制度化管理让这个战败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二战后,日本人似乎将幕府时代对军阀的忠心、战争状态时对天皇的效忠、家庭中晚辈对长者的无条件服从,全部转移到对公司利益的克敬职守上了。美国人与日本人都愿意将之归于管理学家W·爱德华·戴明所倡导的“质量管理”原则,但更重要的是,日本文化中对集体主义与一致性的尊崇,使得“质量管理”这样的强调服从性的管理方式更易被执行。即使有李·艾科卡这样的强力人物出现,美国的商业管理还是疲软得令人心痛。面对强烈地个人主义精神的员工,美国公司领导成了被长期讥笑为低能者。向日本学习,一部分人开始叫嚷道。
汤姆·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的《追求卓越》成了美国商业的拯救者。这本充满个人感情色彩的管理书籍,为管理设定了一个积极的目标,而非强调面临的难题。彼得斯提出的杰出企业的8个特性几乎为未来20年的商业管理奠定了格局:
1、偏好行动而不是沉思
2、在产品和服务上接近顾客的需求
3、鼓励自治和放松,而不是紧密监督
4、对雇员的态度是鼓励其生产力,避免“我们”和“他们”这种对立情绪
5、以一种被称为“走动式管理”保持与大家的紧密接触
6、“专注于自身”以保持商业优势,因此避免了无关的风险
7、组织结构简洁,人员精干
8、对目标同时保持松紧有度的特性但却不窒息创新的控制系统今日的企业领袖没有人不承认深受汤姆·彼得斯原则的影响。《追求卓越》成为第一本销量超过百万的商业书籍,所有的媒体与商业人士都在谈论这本书,它象当年的迈克·杰克逊的《颤栗》专辑一样畅销。这本书甚至促成了商业书籍出版业的成熟。而至于我们的汤姆·彼得斯呢?这个1942年出生于巴尔的摩、在康奈尔与斯坦福学习过、在华盛顿戒毒所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过的家伙,成了一位标志性的明星人物。
在他之前,管理学是隐藏在学者的面具之后,象彼得·杜拉克那样的管理学大师除了著说立说与讲课外,真的情愿做个“旁观者”,管理学是隐藏在幕后的。而对于喜欢穿着简单的深色服装汤姆·彼得斯来说,他喜欢生活在聚光灯下,他喜欢和人群分享自己的激情与意见,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无法拒绝的煽动性与亲和力。汤姆·彼得斯说,管理不仅是理性、命令、控制,它更是一种好奇心、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游戏。在一场接一场偶报酬惊人的的演讲中(90年代中期,非美国区每场9万美元),汤姆·彼得斯用他惊人的个人魅力与表演能力,将那些公司高级经理们带入一个哈里·波特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天才式的人物,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拥有更敏锐的头脑与创意。汤姆·彼得斯的爽朗的笑声与动情的手势,将每位聆听者内心深处最崇高与激情的部分,毫无保留地激发出来。
哈佛、斯坦福、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内的管理学教授似乎对此不那么在意。在他们看来,汤姆·彼得斯有点不学无术。他喜欢将那些流行的词语、还算有趣的笑话一股脑塞进他的畅销书里,和管理思想搅拌起来。一种典型的彼得斯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易卜生的台词就是易卜生的台词,莫扎特的曲子就是莫扎特的曲子。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对商业有用的东西。”
《追求卓越》在获得空前成功后,《商业周刊》在2年后称,该书提供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已经失败。汤姆·彼得斯错了吗?
噢,当然我们的汤姆也知道。他知道自己的思路从来都是跳跃、缺乏连贯性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兴奋点转移得是那么快,他会说:“当我前一部作品感到厌恶和困扰时,我就决定写一本新书。”
尽管后来的不管是《管理的解放》还是《论创新》都未能获得《追求卓越》那样的成功,但汤姆·彼得斯已经成了今日管理学的代名词。倘若说,查尔斯·泰勒所开创的科学管理,将人置于制度压迫下,从而获得了工业时代的效率的话;那么彼得斯则是大胆地将非理性思潮引入管理界,将对个人的尊崇提升至组织之上,并将个人的创造力在商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极致。而汤姆·彼得斯本人天然的表演气质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当然,今日的汤姆·彼得斯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光彩,人们甚至开始遗忘他了。但这种遗忘背后,正是因为他的思想已经如此深入彻底地进入了商业管理界。汤姆从来就不是一个深刻的管理思想家,他是一位传教士。他的全部思想在《追求卓越》中已经表现殆尽,就象他坚持的“行动比思想更重要”,他在不遗余力地巡回讲演中,用他总结出的“杰出企业的8点”洗刷了美国的公司管理。重新回顾在上一次dot-com狂热中,新经济领袖们所倡导的平面式管理、包括他们个人极富戏剧化的个人表演,无不被汤姆·彼得斯早在10年前就提出过。极端自由主义与个人精神,是彼得斯为商业领域引进的最大贡献,就想拉尔夫·爱默生与亨利·梭罗将之引入美国文学与思想一样。它参与制造了刚刚结束的网络经济狂飙运动。
但千万不要以为,股票市场的破灭就意味着这种管理模式的终结,也不要意味CEO重新穿西装就意味着商业重又回到了理性、自律的时代。历史发展从来不可逆转,休闲装时代很快就会回潮。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是彼得·杜拉克所说的“高级经理考虑得更多的是跳槽而非升职”的时代,也是汤姆·彼得斯所说的“混乱、非连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都会象我们的管理大师一样“象13岁的孩子一样追求时髦而又自我陶醉,当时尚向他们投来淡淡一瞥,他们便忘乎所以,紧随而去。”
欢迎继续活在汤姆·彼得斯的世界,他是商业时代的拉尔夫·爱默生。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