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硅谷动力记者邱伟
惠普康柏惊天大合并让世人震惊,合并的冲击波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惠普与康柏的兵家重地:中国。而冲击波下的中国…(eNet记者报道)
【eNews专稿】惠普康柏忽然宣布的举措足以让我们震惊。震惊不光在其几百亿美元的 收购金额--毕竟美国在线高达1800亿的数字让我们咋舌后也许再也咋不出来了,更多的震惊是两个几乎大多数业务都重合的竞争对手怎么就走到了一起?
数字家们摆弄着集合,在他们看来,两个集合的交集越大,交和后产生的新合集就越小--也许惠利特正是这么想的。但费奥丽娜却看到是相同业务的成本削减,这也许是数学所不能体现出来的。于是,大洋彼岸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并购拉锯战……
相对于大洋彼岸的热闹与精彩,此岸的惠普中国与康柏中国明显要沉寂的多。在宣布合并后,中国的惠普康柏们均闭门潜居,双方一片寂静无声。记者们纷纷出动,媒体报道上却鲜有中国公司领导高层的只言片语。康柏中国甚至下了严格的规定,除了市场总监一人,其他员工均不能对合并发表任何新闻评论。
其实,中国的安静并不是真正的“安静”,在安静的河流之下,还流淌着一道暗流,当我们俯身听下,会听到它的“波涛汹涌”:双方员工的悸动不安、高层领导的去从选择、机制的并转关停、产品的舍取方向等等,都是未知的迷途。
在这里,种种的不安都来自一个假定:那就是3月19日的股东投票将能顺利通过合并案。人们利用假定来为未来设想,这是绝对正常的,否则人们无法对未来的改变做出预先的判断,一切仍将遵循旧有的轨迹。所以,当我们把放大镜移到这起巨额合并案对中国的影响之下,成功的假定也是必须先行的。
让我们遵守假定,看一看合并成功后,中国的惠普康柏们何去何从吧!
关注之一:庞大的可怕
恐龙的庞大令人窒息,当两大庞大的恐龙纠缠到一块产生的庞大感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可怕
就在惠普康柏宣布合并的半个月前,康柏中国还在满心欢喜。因为康柏中国刚刚又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同时传来康柏将在中国市场增加1亿美元投资的喜讯。在康柏中国的员工看来,一切都是那么顺心顺意,也许照这样下去,康柏中国只需要2-3年的时间便能超过惠普中国。
但造化弄人,喜讯之后却是震惊:自认为“机会更大”的康柏却被其贬低的对手惠普鲸吞了。
更可怕的是,员工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思想就是:“我会不会马上就被裁掉了?”据靠近漩涡的知情人士说,康柏中国的员工充满着焦虑与不安,惠普中国可能好一些,但可能表面平静下的员工其实人人都在心中打自己的小算盘。
裁员,对工作努力的员工来讲,永远是可怕的字眼。
裁员行动:中国大裁30%
在惠普康柏宣布合并后,即成立了一个合并工作组,为合并做准备,为并购后的资源与文化的整合做出种种准备。当然,裁员多少属于他们的计算范围之内。
在合并消息正式发布后不久,这个工作组就宣布:“新合并的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5万人。”但这只是保守数字。
惠普和康柏合并后的新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雇员人数超过14.5万人。市场分析公司Gartner Dataquest表示:“并购后的新公司将取代戴尔成为全球头号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但是康柏与惠普两者之间的机构重叠现象非常严重,这意味着很多供应商、生产线以及制造工厂都将被压缩。”
Gartner Dataquest公司预测在第一轮就会有1.5万到2万名员工被裁,而且还表示这仅是一个保守的数字。“裁掉2万人并不足以保证并购后的新公司能够高效经营,随后其还会裁掉更多的员工。”
而在中国,惠普康柏的业务重叠更多。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等都是惠普康柏在中国主要开展的业务。所以,在中国地区的裁员数字将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据权威人士预测,惠普中国公司将裁员30%,康柏中国的裁员数字比惠普还要多,但目前无法计算出其比例数。
惠普中国裁30%!康柏还要更多!令员工恐怖的行动在合并成功后就要开始了。
双方的最后一战在中国?
实际上,从宣布合并的那一天起。惠普中国与康柏中国从高层到员工都开始了较劲。
在2月初,惠普就开展了一个“完美风暴”的市场推广计划来全力攻打中国笔记本市场。据内部人士称,惠普发起“完美风暴”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打败康柏。虽说在整个并购框架中是惠普吃掉康柏,然而具体在一些行业,在最后的整合中谁将成为主导尚是未知数。因此,这两家公司趁合并还未变成现实之时,加紧市场的争夺就代表抢夺话语权。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惠普进入到中国笔记本市场第五名的目标正好压在目前排在市场第六位的康柏之前。知情人士透露,康柏服务器在全球是第一,而在中国市场却是惠普占优势,而在笔记本市场上却正好相反,康柏的市场份额要好于惠普,因此,惠普中国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其在中国笔记本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以便将来可以在与康柏的合并中取得更多的主导权。
这里,比较动听的说法是“争夺未来在新公司的话语权”,其实,在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人人自危,多一份自己的努力成绩,也就多了一份被留下来以至于将来被新公司新领导重用的资本。
在一番争夺之后,两周前,康柏中国区总裁李金水“因个人原因”离职了。而在惠普方面,据传闻两个以上的事业部总经理因为销售的疲软被降职了,而且现任惠普中国区总裁留任新惠普中国区总裁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新惠普中国区总裁将极有可能由康柏大中国区总裁俞新昌担任。
关注之二:中国新惠普
惠普康柏们已经强大,但仍不属于第一阵营,他们奋力的联姻正是为了突入可以占据势力优势的第一阵营,在未来的各种生产线上用强强联合来塑造第一
基于目前惠普康柏产品线的大量重合,合并成功后,新惠普业务重要极有可能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IT架构方面,新公司通过对惠普和康柏的服务器、存储、以及软件的合并,将提供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服务器,从而更好地适合于互联网架构下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2)服务方面,新公司将建立一个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服务体系,通过新惠普的服务部门在全球的65,000多名专业人士,成为大型企业的服务供应商。
(3)硬件设备方面,扩展为包括PC,手持设备以及新的互联网接入设备在内的接入终端设备。
(4)图像及打印业务。
让我们把眼光再拉回中国:
强强相加统治服务器市场?
根据CCID的调查报告,2001年第四季度,惠普的服务器以21.21%占据着中国市场份额的首位,其次是IBM、浪潮、DELL、联想。康柏的服务器份额掉出了前5名之外。在合并后,新惠普将更加牢牢树立其市场老大的地位。
由于惠普技术的强大,虽然康柏基于Alpha技术的服务器在全球占有34%的第一份额,但新惠普将极有可能放弃Alpha技术而使用惠普技术,在新的技术上,中国市场的第一份额将被新惠普紧握手中。
忧虑:双方技术的可能不融合将是新惠普的忧愁。
中国潜在竞争对手:
联想--去年7月,联想有了万全服务器,同时号称亚洲最大的服务器应用方案中心--联想应用方案中心也正式揭幕。方案中心的落成,再次表明了联想今年早些时候宣称地要在2002年第四季夺取国内服务器市场“No.1”老大位置的决心。但联想的技术实力将大大制约其发展。
浪潮--去年8月,浪潮集团宣布将斥资20亿元人民币投入服务器产业。浪潮集团将在今后三年内将把这笔巨资投向服务器的技术研发、生产测试、解决方案、用户支持以及渠道建设等五个领域。但浪潮有一个巨大的欠缺,那就是渠道。
市场预测:联想浪潮可以有作为,但短短几年的新惠普在服务器的庞大根基根本就是无法撼动的。
优势互补完成服务合围?
这里的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为咨询服务,在这方面,从费奥丽娜上任以来就开始了对咨询服务的探索。先是准备收购全球知名的咨询服务公司普华永道,虽然后来放弃了,但惠普自己的咨询服务也在这期间成长了起来,据说惠普中国的在2001年曾订立过一个高大的目标:60%的增长。
惠普咨询的最大优势是在其多年经营中知道用户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利润。当然还有惠普这块金字招牌。
当然也面临很多问题:从产品方面讲,惠普的产品线并不是大而全,它缺少数据库、中间件,而在硬件和以Openview为代表的软件方面较强;从资源方面讲,从事咨询的人员还不多。
康柏方面的咨询服务却一直是处于劣势。
其二是产品服务。这方面惠普是劣势,康柏占有着一定优势。康柏在全国拥有近百家授权维修中心、8家授权培训中心,相比惠普,康柏的产品服务更到位更体贴。这也是为什么康柏的市场比惠普做的好的原因之一。
惠普中国的咨询服务加上康柏中国的产品服务,相信未来在服务领域,新惠普的中国业务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英雄迟暮能挤进PC前五?
根据CCID报告,中国台式PC上,联想以26%多占据着绝对地位,惠普、康柏均未进入前5名。其次为方正、DELL、同方,第五名的IBM占据份额为2.48。
相信惠普康柏中国合并后,台式PC将能挤进前五名,超过IBM,但是,由于没有联想等的本地化优势,没有DELL的低成本(在合并后PC部分的行政费用仍会高达17%,相比DELL的11%,新惠普也无法追赶),所以,在台式PC业务领域,新惠普可能追赶上IBM,但将无法赶超更多。
同样,在笔记本领域,新惠普也将仅仅能挤进前5名。
虽然新惠普在国际上的PC领域将能够呼风唤雨,但是在中国,不得不面对现实。
打印与图像维持惠普核心?
打印机业务一直是惠普的核心,这也是惠利特反对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看来,惠普收购主要业务围PC的康柏,将会把惠普优势的从业绩优良的打印机拉向迟暮的PC边缘,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且不区论,但有一点却是证实的:打印业务一直是惠普利润的核心。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来看,也是如此:惠普得打印机尤其是激光打印机,一直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
前段日子,惠普又宣布进军图像领域,与老牌明星柯达一争高下。
相信合并后的新惠普也将非常重视打印业务,而且将继承目前惠普的打印市场份额,仍牢牢占据激打的首位。
打印业务的一些竞争主要是来自于日本的佳能等厂商,他们的竞争将是全球的,中国业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关注之三:不清晰的格局
刚刚宣布合并,置疑的嘘声就响成了一片,“更大=更好?”疑问问了一遍又一遍,毕竟,庞大恐龙的细枝末节太多太乱了,种种的怀疑让人不由不心自油生从开始宣布整合那一天起,中国市场为世人所迷惑的不清晰的格局就出现了。
这个迷惑最先来自于关键客户,惠普康柏在中国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电信等大量的关键行业与关键部门,这些忠实用户群在听到合并到的疑虑就是:客户们是否将面临销售谈判对象突然被解职、已签商业合同效力消失、技术支持承诺无法兑现、服务没有着落、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遥遥无期、商业损失无法弥补等各种业务窘境?遥不可及的新惠普对于这些已经和老公司老人员打惯交道的客户来说,缺乏足够的信任感。
其次的迷惑来自于惠普中国与康柏中国的高层,由于两家公司的中国业务在很多产品和技术方面重叠,未来哪些产品线会在合并中淘汰,哪些会被保留和强化?这些问题不光涉及到两家公司和其业务伙伴自身的战略规划和调整,也涉及到高层人员的未来去从。
再次的疑惑来自于普通用户,被用户们评价良好的康柏中国市场服务将何去何从?康柏中国经营多年建立的庞大机构,包括各地办事处、近百家授权维修中心、8家授权培训中心和客户响应中心、保税库、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以及庞大的营销渠道网络等等,并购后是否还能继续正常运转,各类合作伙伴的商业利益是否能继续得到保障?同样,惠普中国的普通用户服务又要怎么转换呢?
还有一个重要迷惑来自于双方文化上的差异,两家公司的文化是决然迥异的。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曾再三强调,导致惠普成立63年来一直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惠普的产品和技术,而是惠普已经形成的成熟企业文化。但原康柏中国区总经理李金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谈到了企业文化,但他却认为“康柏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这竟然被李金水认为是康柏中国最吸引他的魅力所在。两位中国团队带头人的言论代表了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理解上的巨大差异,惠普做事的严谨与康柏思想的自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两种企业经营思想和做事风格熏陶出来的两类员工,在未来长达1-2年的漫长合并过程中,能否真正融合,将会成为左右合并在中国能否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两家公司中国区的业务太庞大了,仅就合同一项,双方拥有近万家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每天都要达成上千个商业合同,让人眼花缭乱。令人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太乱!我们暂且不去怀疑惠普中国拥有强大的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但是如果并购案发生在惠普中国业务健康有序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在中国合并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可目前,惠普中国本身也正处在业务改革和调整当中,惠普中国正面临最大的管理难题。
种种问题让人不得不对合并后整合疑窦顿生。面对未来不清晰的格局,惠普中国与康柏中国要小心了。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