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董事长黄恩龙:中国式孵化国际企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5:02 中国计算机报 | |
作者:袁钦玲 在中国生活五年的黄恩龙,喜欢说“我是中国人”,“我是北京人”,“IMC是一家中国公司”。尽管中国人认为他是位“老外”,把IMC看作外资企业,但他还是坚持这样说。 因为参加即将召开的MMEC(中国多媒体产业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2005推广活动,我认识了Eldon C Hylton,一位温文尔雅的美国人。他有一个很中国化的中文名字——“黄恩龙”。MMEC 2005的主办单位有三家:北京多媒体行业协会、美国计算机协会和黄恩龙2004年在北京注册的国际媒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IMC)。黄恩龙是MMEC 2005的三位组委会主席之一。 正如一位大学教授所评价的那样:想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绝大多数在美国本土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而黄恩龙则是在中国注册成立公司,在中国播种,再利用他的国际运作经验,把公司培养成一个扎根于中国的国际化公司。一个美国人创业在中国,黄恩龙的选择是个异数。 为何在中国创业 “我热爱中国文化,觉得自己的技术背景、工作经验在中国会更有用武之地,很多想法在中国更容易实现。” 在中国生活五年的黄恩龙,喜欢说“我是中国人”,“我是北京人”,“IMC是一家中国公司”。尽管中国人认为他是位“老外”,把IMC看作外资企业,但他还是坚持这样说。 他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他在加里福尼亚州长大,他的很多邻居、同学都是中国人。他过去25年的职业经历都是国际性的,欧洲、亚洲、南美州等国家和地区都留下过他工作的足迹。他告诉记者,“中国发展很快,为世界瞩目。我热爱中国文化,觉得自己的技术背景、工作经验在中国会更有用武之地,很多想法在中国更容易实现,我又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所以我留了下来。”黄恩龙的一些美国朋友说,对于他决定在中国定居、发展,他们并不感到奇怪。这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国界概念的人,一直在做一些国际性业务,又很喜欢中国文化。 25年来,黄恩龙一直致力于技术和投资领域。他曾经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建了位于休斯敦的Telesat通讯卫星公司,还曾担任美国德州William Y. Harry通讯投资公司总经理、Technology Futures通讯投资公司财务总监。来中国之前,2000年2月,黄恩龙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建了DivXNetworks多媒体技术公司,并担任该公司总裁。在他的领导下,DivXNetworks多媒体技术公司从美国和亚洲的投资机构获得第一轮560万美元的融资。现在,他所有的精力都在IMC上。 黄恩龙认为,中国多媒体行业正在蓬勃发展,IMC可以在中国获得很好的发展。他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解释为什么在中国设立IMC:中国有很多高等院校,多媒体研发实力强大;中国有很多有创造力的人才;中国法律已经比较健全,多媒体领域艺术家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与 长城结缘“研究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长城保护、考古、文化宣传中,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我很高兴能把工作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结合起来。” 在黄恩龙位于广安会议中心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司马台古长城的照片:蓝天下、夕阳中的古长城美不可抑。据黄恩龙介绍,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跟美国的一些大学实验室合作,进行高速计算支持下的数字技术研发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开发。前者目前还没有实质性客户,后者主要是对长城的维修、保护。IMC参加了长城数据库项目的建设。 2000年12月,第一次到中国的黄恩龙,到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爬长城。一方面,被长城的雄伟壮观、深厚文化所震撼,他心情非常激动。另一方面,了解到长城毁坏严重,2/3的长城已经被破坏或消失,他又非常痛心,“如果我们不进行保护,长城会越来越少。有志于长城保护的人员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希望我参与到保护长城的事业中来。研究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长城保护、考古、文化宣传中,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 9月底,黄恩龙将到美国圣地亚哥参加一个新技术发布会,他要在会上展示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端多媒体技术。他希望借此能引起各界对长城保护的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长城。尽管这项工作没有多少直接的商业利润可言,但是借此既能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又能保护长城,一举两得。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喜欢吃淮扬菜,喜欢中国家具,钟情中国文化的黄恩龙很高兴能把自己的工作和个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结合起来。 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公司在按照我的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我在控制公司发展速度。” 最初听到中国人讲“摸着石头过河”时,黄恩龙的理解是:已经有了一条既定的路线,然后用手拿起一块石头,把石头放在河里铺好路,再踩上去,这样一步一步过河。直到一位大学教授告诉他,“摸着石头过河”应该是未来是个未知的前提下,用脚摸索着河水里的石头,一步步往前摸索,他才恍然大悟。IMC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美式“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当记者质疑IMC发展速度缓慢时,黄恩龙表示,“9月在圣地亚哥的新技术展示和12月在北京召开的MMEC 2005占据了我现在所有的工作时间。明年,我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回到公司发展中,到时候公司能有较快的发展。现在公司在按照我的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我在控制公司发展速度。各方面因素已经到位,基础已经打好,一旦调整好,公司发展会变快。” 在2004年注册成立公司之前,黄恩龙已经做了将近4年的筹备工作,一方面花时间熟悉中国的政策,与政府等各方面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是进行技术开发,在中美之间进行技术合作。 这也就是“摸石头”的过程。他希望过一段时间后所有技术都能在中国进行研发。 MMEC 2005的主题是“跨越鸿沟”,提出帮助参展者跨越“企业与买家的供需鸿沟、企业与技术的转化鸿沟、企业与资金的需求鸿沟、企业与政府的沟通鸿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鸿沟、国内与国际的交流鸿沟”。当记者问黄恩龙哪个鸿沟是最需要跨越的,他认为,“跨越这六个鸿沟都很重要。企业做决定时,这六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摸着石头过河,摸索清楚所有的因素,才能做出决定。比如,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有最先进的技术,却不了解当地的文化,也很难有较好的发展。” 对于黄恩龙个人、对于IMC,会不会也有难以跨越的鸿沟呢?一个人到异国他乡创业,会不会有困难?黄恩龙说自己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说中文,不能直接和人交流。语言障碍造成很多困难。当然,语言问题是一个在世界各地都会遇到的问题。”现在他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日常用语。压力呢?“没有什么压力。我觉得很容易就能理解中国文化。我住在中国,工作在中国,这里是我的家。我的生活跟其他中国人的生活没什么两样。” 相关链接 MMEC 2005 MMEC(中国多媒体产业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2005将于2005年12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跨越鸿沟”。展览范围包括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数字内容、多媒体网络等。届时,将有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和主任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后期制作总监比尔·坎迪等主讲人发表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