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职业电子竞技堵不如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17:41 金羊网-新快报 | ||||||||||||
石敬涛 很多人不曾想到,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的电脑游戏也能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在广州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据保守估计,目前在广州以电子竞技为职业的人约有20多名,而业余从业者则达数百名,大概有三四十个战队。
(6月5日《信息时报》报道) 哲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对于靠打游戏为职业的电子竞技族来说,同样如此。 首先,从文化的、产业的角度上看,电子竞技游戏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构成元素,就像当初备受争议的武侠小说不是已被选入教材了吗?在欧美和日韩,电子竞技产业非常繁荣。电子竞技在韩国被称为“国技”;在日本,竞技娱乐产业的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汽车工业。 其次,电脑游戏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有研究表明,玩电脑游戏能提高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习有障碍的孩子通过玩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学习技能,超过90%的优秀电脑程序员是电脑游戏的热心玩家。对孩子迷恋电脑游戏,关键还是在引导。 另外就像科学家钻到实验室不吃不喝,职业打机人为保饭碗透支健康还是可以理解的。 所有来看,职业电子竞技手应该说是一个顺应时代而产生的一个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兴“职业”。这群新人类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接纳。一味地否定排斥和“堵”,只是一种无知的落伍。而在理解基础上的把握、参与和引导,让贪玩的孩子能从中得到乐趣,让以此为职业的人能“建功立业”,像奥运健儿一样,在电子竞技场为国争光,这才是正确的顺应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