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 正文

尖峰对话:多普达总裁杨兴平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6:12 新浪科技
尖峰对话:多普达总裁杨兴平聊天实录
多普达总裁杨兴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观看多普达杨兴平聊天视频(如无法观看,请下载微软Media Play播放器

  杨兴平精彩观点:

    一,真正要把3G发展起来,最关键的还是要把内容、服务要做好。

魔镜教你穿透爱情 联想笔记本Y200热卖中
最大的2G免费邮箱! 不信你的IQ比我高!

    二,我认为在短期内要做到一统天下,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

    三,无线互联网应该基于互联网的标准。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直播室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对话又重新开始了,现在我们请到的是多普达总裁杨兴平先生,对于杨兴平先生我想对业界来说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我想多普达的手机在我们手机业出现,在很长的时间我们都认为多普达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但是它还是生存下来了并且在这个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想一个多普达的创办者肯定是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东西,首先我们还是想请杨总跟广大的网友打一个招呼,问候一下。

  杨兴平: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对我们多普达的认识和支持,同时也非常感谢这两年多来我们新浪的网友,可以说新浪里面还有很多多普达的发烧友,非常感谢我们新浪的网友对我们大力的支持。也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在这里通过国际通信展,通过新浪的对话跟大家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交流与沟通。谢谢大家!

  主持人:对于我们行业来说对多普达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我们很多网友对多普达并不是非常了解,刚才我们说到什么智能手机,可能还有很多网友不是非常清楚,我想请杨总首先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多普达,包括也介绍一下智能手机的基本情况。

  杨兴平:我想这里简单地介绍我们多普达发展的历程,另外我们整个产品发展的历程和理念,多普达是建立在2002年的4月份,当时我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中文的电脑手机,多普达686,这应该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通过这款产品我们希望是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电脑手机和智能手机的概念。但其实这个概念我觉得不是很清楚,究竟什么是智能手机。其实我觉得这个概念做一个比较好的定义。

  这个手机是必须有完全传统的手机,他必须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它必须具备电脑的功能,因为其实未来得智能手机最主要的功能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同时要有大量的应有软件、内容和服务,要通过这种智能手机提供给用户。所以我们认为作为智能手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是一个电脑了,就不是一个传统的手机了,同时在这个电脑上拥有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使大家非常自由地在这方面添加不同电脑的应有软件,可以不断地其扩展,不断地去更换各种应有软件。这样的话我们智能终端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智能的价值和作用。

  下面我们很快就会推出第三代手机818,这个就是真正划时代意义的,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小的一款电脑手机了,这个从体积、重量、整个手感比我们前面两款要好很多,这个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款产品如果是投放市场的话,我们对它的期望值要超过其他产品。这个可以让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携带电脑手机。另外一条就是围绕着多普达的515、535,现在是565,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这款产品是非常的热销。全国各地现在断货,我们现在广东基本上一个月就可以卖一万多,这个其实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新闻了,这种智能手机你一个月卖一万多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多普达的高价位手机。

  我们一般价格都是8千到1万的价格,我们逐渐逐渐通过我们的努力,想办法把成本降低,所以我们现在把价格基本上从3千到8千有好多产品了,我们到今年年底我们希望多普达在世面上的产品达到10款,这恐怕是智能手机基于微软的手机是少见的,因为在中国可能是第一大。我们大家也可以在微软的展台上,去看微软展示所有平台的智能手机,多普达是主要的。所有别的智能手机得量加起来的量还不如多普达的量,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70%。

  整个发展的过程不是很重要,我觉得重要的是,就像刚才主编谈到的,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理念,因为无论单纯的电脑和手机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电脑在这行业里面的几大巨头都是蛮艰苦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今后发展方向越来越模糊了,传统的手机大家也看到了,自从今年以来,传统手机,大的手机厂商都碰到蛮大的挑战。

  应该说市场份额和销售量都要下降,而多普达恰恰相反,我们每一年无论是从我们推出的产品量还是我们的销售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所以基本上按我们的销售额每一年可以翻番。从这里面大家看到了,新的产业基本上在中国逐渐地形成了,这个概念已经被大家接收了,当然首先是我们这些行业里面的这些,应该说是引领时尚、科技潮流的这一群用户者帮助我们把这个概念普及了。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我们各大媒体、包括我们新浪、通讯世界都做了很多工作,帮助我们把这个概念推广开来,在这个产业基础上,让大家都看到了前景,大家都有信心,我相信现在只要是立下决心要在通信行业领域的重要几个企业,都在智能手机上面或多或少的投入。所以我觉得今后几年这个市场会更好,大家都会逐渐地加大甚至快速的加大这个投入。

  与此同时我们做这个产品,单纯地硬件去做的话是没有出入的,一定要把相应的内容、增值、服务内容做上来,我们就要把整个产业链搭上来。我们过去两年多实际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我们做这个普及工作和基础工作,我们包括跟运营商的协调、努力,共同去推出这个业务平台,过去两年多来,我们跟中国移动推出了一系列的业务,包括搭建数据业务的平台,建立智能手机的论终端坛小组,我们做了很多的铺垫工作。不管是从整个数据业务的推广和产品上,我们都是做了很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是传统的手机厂商所重视的东西,这应该是它的优势,从未来得发展来讲,任何一个企业只有把各个方面都做好了,才有可能在这个融合的行业里面能够有竞争优势。

  主持人:作为一个商务人士,我非常支持赞成多普达的概念,同时我觉得自己也是这样一个用户,当然现在我虽然没有用多普达的手机,实际上概念是一样的。我想未来的方向就是手机、计算机和电视的一个融合。

  那么我们未来的通信工具很难说叫手机了,可能就是一个通信的终端,这个终端可以支持通信的功能,同时很大的强度就是它是一个娱乐的工具,这个可能是未来的方向。我想这个是不是您当初做的时候的初步设想。

  杨兴平:毫无疑问这也是当时创立多普达的根本思路,从我个人来讲,首先我做的不是通信,我首先做的是跟电脑有关系的,通过研究电脑,无论是理论上的原理,还是网络、数据、数据库还是本身的电脑原理,智能电脑,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然后把它应用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来互联网整个发展,应该说93年我们在美国就开始大力地投入,参与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包括从最初基本的信息构想,总互联网上,然后到做到电子商务、互联网B2B等等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投入到互联网,当我们把整个传统的互联网做好了以后,我们逐渐地感觉到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我们怎么样把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内容和服务能够非常方便、非常简单地、非常有效的提供给用户,它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互联网的内容和服务,这是我们当时所要立足追求的一个出发点。

  所以在后来我们回来在中国成立多普达之前,我在美国也做了两年多的尝试,只是当时在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感觉到美国的市场反而不如中国的市场,因为中国的传统互联网,还有传统的电脑系统,不如美国发达。中国的无线网络比较发达,而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在美国,实际上我们从办公室、家里都要自己开车的,所以很难有空余的手来能够玩这种移动终端,而在中国更多的依赖于移动终端,我们怎么样通过移动终端,这个我特别强调你刚才讲的,我们不合适把它叫手机了,实际上是多媒体的移动终端,通过这个终端来随时随地获取互联网的信息和服务。

  所以我们的思路毫无疑问是围绕着数据业务,而现在目前从整个高科技的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当初几十年前发展电脑到发展手机,到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三个产业的融合。而从手机本身,它也看到了,从当初模拟手机到现在数字手机,数字手机主要还是已打电话为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家都看到,今后会从语音为中心,转化到以数据中心,这个就不是手机了,不只是为了打电话,而是为了提供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的服务。

  主持人:那么现在的情况多普达的手机应该说主要还是2G的手机,还有GSM的,支持GPRS的,这样的情况我的个人感觉就是电脑的功能比较强大,比如说处理很多计算的功能,处理影像、图片。但是网络的速度现在还跟不上,当然不是多普达的问题,而是整个应用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我想可能下一代的发展主要还是在3G的时代才会给多普达更多的机会。我想您对3G的期望值是什么?或者从你现在的感觉,现在我们中国是不是需要3G对整个市场带来新的发展。

  杨兴平:我们最希望3G的网络在中国搭建起来,因为只有逐步宽的带宽,我们这种多媒体的业务才能好,我们智能手机的用户才能有更好的体验。其实从根本上来讲,对于我们做智能手机的企业来讲,其实上3G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把现在的GPRS的通讯模块换成3G的通讯模块,也可以换成AG的,这个都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为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很容易的把这个通讯模块更换过来,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大家关注3G是好事情,但我们必须要看到实质,看到本质,真正要把3G发展起来,最根本的关键还是要把内容、服务这块要做好,就是说你在投上千亿的投入建网络之前,你必须要做好有一些真正服务,能为你将来的有回报,这对运营商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他投上千亿的投入之前,如果没有看到业务,帮他尽快的资金回收的话,是不会建这个网络的。

  所以我呼吁很多我们也界的合作伙伴们,大家共同地努力,努力尽早地把这些适合于3G的内容和服务先做起来,这种智能手机的终端也必须要有足够的普及度,你有足够多的终端用户的时候,这种用户才会更多地用这种网络。如果它的数据处理能力很差的话,没有足够的内容和服务的话,拿宽带的手机来打电话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不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现在走的是比较务实的路,不是过多的走3G,我们现在强调基本上2.5G,我们基本上把这个内容和服务做好,把这些终端做好,就是有这种能力来处理多媒体的数据,要不然你视频没办法看,像很多应用软件也不能用。所以我们始终在为3G在铺路,在做准备,当然3G上得越快,对我们产品的普及会越快。

  主持人:下面我要问和技术有点关系的问题,我特别关心3G的操作系统,为什么呢?我们2G的手机都有操作系统,但是没有觉得操作系统的存在,因为打电话打通了就完了,但是事实上有的感觉是什么呢?大家有彩信,彩信就看不了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就有问题,但是到了3G以后,可能是有视频,可能是玩很多不同的游戏,就要装很多软件了,这个不同操作系统就可能装不上去,现在的情况多普达用的是WindowsCE,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做LIUNX,那么这样就是多个操作系统存在,那么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兼容和联通,就会造成这个产业有很大的问题。

  说白了,现在我所知道的其实微软在这个行业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而且那么多真正很大的手机生产商,比如说像诺基亚,比如说像爱立信,他们都是自己开发的。如果这种情况导致了很多产业有多个操作系统的存在,我想这个产业的发展绝对是不好的事情,我所知道的情况,就是我们最后的情况就是Windows几乎是一统一下,LIUNX基本上很少。

  我想听听您的感觉,在3G的时候,我们会是怎么样的情况?

  杨兴平:您刚才描述的所有都是事实,而且还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现在问题的根本关键,是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些不同的操作系统所带来的麻烦,因为每个操作系统所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一样,我们要求一点实际上格式要统一,要安排好。这些都应该是要统一的,你不管是什么操作系统,但是要统一在这个上面。你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系统,但文档的格式要统一。但是我想他们也会加强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我认为在短期内要做到一统天下,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这个问题可能要问一下微软他们会更合适一些。

  主持人:谁都不想做让步。

  杨兴平:但是从我产业的发展来讲,对用户来讲确实很麻烦,兼容性差,但我觉得一开始是好事情,让大家都去竞争,技术它的更新换代,它的改进都是靠竞争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有这样几个主流的操作系统,应该还是有利于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我下面要谈到的,这些问题其实还不是根本,因为现在我们这种智能手机,它手机里面的东西实际上只占很少一部分了,更大一部分是跟运营商的网络系统,跟他们的内容和服务这一块,有没有衔接好。

  那这一块的标准就显得更重要了,所以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提倡和倡导一个概念,就是无线互联网应该基于互联网的标准,在传统的互联网在PC上完全都实现了,大家都实现了接受了,那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内容通过移动终端,通过多媒体终端提供给更大的移动用户,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应该遵循过去大家都以顾问的标准,也就是说把互联网作为无线互联网标准。

  有了这个标准以后,不管是基于什么操作系统,它都能够获取这些东西,看到这些网页,它下载音乐的时候都能听到音乐,只要符合互联网的标准都没有问题,这样的话都能够很健康地发展。那么它一旦为一个操作系统做了以后,别的操作系统都不需要担心,因为它只针对互联网的标准,所以整个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游戏规则可以遵循。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同时有几十家终端厂商基于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你同时可以有几百家、几千家,所以这样整个无线互联网就可以比较健康地发展起来,这就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我相信无论是从什么操作系统,他们都考虑到这个因素了,都在往这个方向调整,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基于这样一个互联网标准以后,我们大家都懂得这个游戏规则,整个产业就有希望了,因为整个从终端到网络,到内容,它所涉及的面比任何一个终端里面要复杂很多,设计的企业、设计的技术都很多很多。所以这个标准的统一是很重要的。其实操作系统不需要统一,但是每一个终端跟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上的内容,这个界面必须要统一,这应该是互联网上面的,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是不是技术的问题。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们说一个手机他们的核心技术大概可以涉及到核心芯片、CCT或者CMOS,还有电池、还有操作系统,还有应用软件等等这方面的技术。现在我觉得我们中国真正在核心技术上面,掌握的企业很少。这种因为没有掌握到核心技术,没有掌握的能力,使我们在整个产业中处非常被动的地位,前一段时间大家看到手机运营起来要一百万像素的手机,其他我们国产手机厂商号称一百万像素的手机就生产不出来,人家不给他CMOS和CCT就不行。

  那么最后的情况我们就说一个彩电行业的情况,虽然中国有很多家彩电行业,很可能也占了80%的市场,甚至把29寸的彩电卖到了一千多块钱拿不到利润,这种结果是什么,就是没有研发能力那么没有研发能力我们就没有发展,然后这种情况还是在低端的情况,人家用低端给你打了市场,最后的结果就是高端的市场无法培育,我们中国的手机也会不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杨兴平:我们有一个机会,当我们在发展智能手机,3G这个智能产业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国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觉得首先要创立出我们中国的标准,掀起我们中国的产业链,然后把成熟的技术,通过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能够引领世界的潮流。我觉得在这个时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要追求的,就是围绕新型的产业所要做的核心技术把它掌握好,这个核心的技术实际上把世界上最好的三个产业,把它最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建立起标准,这个标准如果我们把它做好,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又能够推进世界市场,那我们就有希望把它做大、做强,我们就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进入欧美市场。

  如果我们这种产品真正能够在中国发展好,能够在美国市场变成主导者的话,那我们就有希望了。我们呼吁在今后5年到10年这一段时间,我们中国应该有相当一批有势力的企业,共同探讨,建立自己的标准,最好把这个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在第三代、第四代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真正引领世界潮流,我们认为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在传统的电脑、手机、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主持人:杨总能介绍一下多普达在整个研发,在技术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呢?

  杨兴平:其实在谈这个问题,大家首先会有一个问题,这里面芯片是英特尔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它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什么地方?首先我觉得里面有几个层面需要跟大家简单说一下。第一个就是把英特尔和微软最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你怎么有机的把他们应用好,这不是一般电脑和手机里面单纯的东西,其实复杂的东西蛮高的,在基于PC的智能手机,没有来讲世界范围还不是很多,所以这个门槛还是蛮高的,那另外一个更大的挑战,就是我们怎么样把终端所能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能够与运营商跟内容提供商,跟他们结合起来,怎么样把这个产业链形成,这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我们一家企业,不光是一家厂商的挑战,还涉及到运营商和提供商,这个涉及到成千上万的企业在里面。

  当你把三个产业融合了以后,今后它的市场潜力,应该远远超过任何单一的产业市场潜力,相应的技术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技术,比方我们传统做手机的这些企业,你跟它谈ERP、CRM、BIOS这些系统集成的时候,很困惑,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同样你若跟搞互联网的企业谈,什么是CDMA1X等,他也不清楚。所以这里面就横跨三个产业的技术,要把它整合在一起,要共同建立起一个产业联盟,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这一块我们也非常努力地做这个工作,其实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标准的东西出来,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想进入国际市场的话,它首先第一步必须在这一方面要有创新,要有能力,然后引领潮流,把这个标准建立好。然后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在市场上检验它、推广它。成功了以后,进入国际市场,进入核心竞争力了,在这一块来讲,目前是大家比较难理解的,比较难看得到的。你说做一款芯片这是核心技术,你做一个电脑,拿出来那是好像看得见、摸得着也是一个核心技术。

  但是未来得技术不是某一个软件了,它是整个一个大系统,你能不能把它最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它整合起来,而在大系统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应该有什么样的产业联合,这些方面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思考,我们也提了很多的建议,我们包括跟信息产业部,跟中国移动提了很多分析的建议,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我们也希望在未来得竞争当中,变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讨论,但是今天我们的时间已经到了,最后你跟我们的网友再说几句。

  杨兴平:非常感谢我们新浪的网友,另外也非常感谢《通信世界》几年来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共同努力,最近我们多普达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希望提供一批好的、价格比较低廉的,但对我们来讲价格比较低廉也要三千到,但我相信新浪网对三千多还是可以的,但是更多的体验是靠新浪的网友帮我们传播这种理念。然后把你们所体验到的东西,告诉你周围的朋友,同时我相信在比较熟悉新浪的网友,你们会更多体验到内容的价值,这也是区别于我们多普达的手机区别于传统手机最大根本不同的地方,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觉得我们这种概念就能够很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通常概念的传播都是靠年轻的时尚人士和专业人士进行传播,在这个基础上都是大众消费者去使用这些产品。

  所以通过这次参加国际通信展,通过我们不断地在这方面进行一些使用和体验,我们会更有信心,对智能手机发展的未来,大家看得更清楚了。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在这方面能够更多地去传播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的传播,是光靠专业杂志,要靠我们每一个用户和朋友们去传播,希望我们这个产业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