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亮北京报道)RealNames,一个类似3721的“网络实名”技术———“Keyword(关键字)”的服务提供商,一家被微软看好并与之合作的公司,一个曾引起CNNIC与3721矛盾激化的公司,在5月14日宣布倒闭。
2000年3月,因看好“关键字”技术,微软与RealNames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同,获得其20%的股权(初始价值约为8000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的现金。根据RealNames公司总裁兼 首席执行官Teare的说法,RealNames还承诺在合同期间另外支付2500万美元,以换取通过IE提供“关键字”服务的许可。
RealNames公司以此出售其“关键字”系统,售价大约在每年49美元到498美元之间。价格主要是根据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注册的“关键字”的流行程度。但该项业务的收入非常微薄,RealNames本意是想通过IPO筹集现金向微软支付,但在合同签订数周后,纳斯达克市场开始经历.com的灾难,公司也不得不延期上市。
2002年3月28日,微软与RealNames的合同到期,微软对RealNames发出最后警告,称将终止合同,并只给RealNames三个月的期限处理善后事宜。此时,RealNames还欠微软2500万美元。
微软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这是与RealNames公司达成的一项艰难决策。我们每天都在努力使MSN更加易用。然而从企业观点和用户体验来看,RealNames的服务并不令人满意。微软方面称,一些专业术语的“关键字”返回的搜索结果存在问题,搜索结果通常与目标毫不相关。而且,微软也没有时间监控这项服务,以确保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5月3日,Teare再一次拜见微软,希望最终能说服比尔.盖茨,但Teare的最后一次努力也以失败告终。
Teare认为,微软拒绝续约的关键问题是“控制力”而不是“金钱”。因为微软无法控制“关键字”基础架构及利润,反之,它却可以控制IE浏览器。微软无法控制“关键字”向谁出售,但它能完全控制搜索引擎的收入,并希望也将浏览器置于完全控制之下。
他甚至还指出,微软正在开发自己的“关键字”导航系统。
对此,微软发言人MattPilla则表示,公司不续签合同原因是对RealNames有关专业术语的“关键字”搜索结果感到失望,并且一些搜索结果与意图无关。他认为,微软要想在这种“关键字”系统下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正变得日益困难,因为人们经常得不到需要的结果。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微软很有可能会购买RealNames的资产并推出内置服务,这将使其获得与AOL“关键字”系统相同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在在线服务市场中与AOL时代华纳公司进行竞争。
5月7日,微软决定结束与RealNames公司的合作,不再允许该公司在IE浏览器上启动“关键字”服务系统,并将于6月28日关闭RealNames的服务;5月14日,这家国际著名的Keyword服务提供商正式宣布倒闭。
Realnames公司组建于1996年,曾拿到超过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并于2000年向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组织IETF递交了第一份关于“关键字”寻址技术的国际标准,成为是全球最大的“关键字”寻址服务提供商,但这个业内老大的公司却在微软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许多人认为,微软的做法是想控制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以其产品的垄断地位左右“关键字”寻址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控制整个互联网的入口,如果任由实名公司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基础服务就不会在微软控制之下,从而影响到微软的整个战略选择。微软不在乎钱,只在乎控制权。
虽然,微软是否会真正介入“关键字”寻址业务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如果微软真的发力,不论CNNIC还是3721,不论是通用网址还是网络实名,谁都难逃一劫。
有迹象表明,CNNIC目前正在与合作伙伴———香港第一电讯进行积极接洽,该公司与微软在技术方面有着深入的合作,CNNIC希望借此获得微软的技术支持;而有消息说,3721也在积极与微软进行接触。但如果微软真要进军“关键字”业务,这些努力都很难成功。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