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媒体都报道了搜狐的股票下跌事件。这里,我们以产业、人文的角度探讨一下这件事背后的隐语。
特邀主持:人民网记者赵亚辉
特邀嘉宾
对话人:
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
中国产经新闻副总编理论学家王小东
面对摘牌,谁来救市?
赵亚辉:4月3日(美国时间),纳斯达克网站的搜狐股票走势图和走势表显示,从今年的3月6日开始,搜狐股价跌到在1美元这个位置,到3月8日,第一次跌到1美元以下,收盘价是0.938美金,成交量是41700股。第2天,搜狐的成交量猛增到824700股,四个交易日后,搜狐股价反弹到1美元以上,但是只维持了2个交易日。3月16日,搜狐股价再次跌至1美元以下,直到今天,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维持在1美元以下。
从搜狐股票走势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1月份到现在,每当搜狐股价跌幅比较大的时候,交易额都明显的增长。特别是3月8日第一次跌到1美元以下时,交易只有41700股,而第2天交易量就有了个爆炸式的增长,猛增了19.8倍,达到了824700股。随后交易量一直在四、五十万股左右,到了第五天,股价终于涨到1美元以上。这个过程中交易量的猛增是否是个“救市措施”呢?
张朝阳:纳斯达克规定,救市者不能是和公司相关联的企业,如果本公司救市,则必须要做一个相关的声明,因此搜狐不会救市,也没有救市。搜狐交易量的变化不是某个强有力资金介入的后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公开市场上有人相信搜狐,了解中国,但有人不相信,比如说早期的投资者对新经济已不再抱有希望,他们想套现,于是套现的人出去了,而那些相信搜狐的人进来了,这样一来一往便促使了交易额的变化,进的多出的少就有可能使股价上去。换句话说,在股市比较低迷、大盘都很低的情况下,这样一种交易是一种健康的,可以把一些真正相信搜狐的人带进来,把不太信的人退出去。
赵亚辉: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一家公司的股价如果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就会收到亏损通知,如果连续90天不能回升到1美元以上,并一连守稳10天,公司就面临被摘牌的危险。现在搜狐的情况距离收到亏损通知还有15个交易日。
王小东:如果我让股价始终不到“连续30天低于1美元”的警戒线,到了将近30天时救一下市,让股价超过1美元,然后再重新开始一个30天,就可以不被摘牌。从走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搜狐的交易量和现今股价,要救市不需要多少钱,80多万股,每股1美元的话,也就80多万美元,这对一个公司而言,是笔很小的数目。
张朝阳:摘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发生的,虽然我们的大盘在现在都处于一种逃之夭夭的状态,但在纳斯达克就这么少数几家中国公司在那儿撑着,所以机会还是很大的,而且投资者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认识。因此,我们希望广大股民能够从搜狐的角度来看,从公司一个季度的业绩来看,看到希望。现在,有些人对搜狐没有信心了,但同时也产生了新一批对搜狐有信心的人,所以我们要在最终把股票掌握在对中国真正了解、对中国更有信心的人的手里。
赵亚辉:搜狐这段时间的股价比较稳定保持在0.8—0.95美元之间,自然地听之任之不会使其发生大幅度变化,搜狐股价的变化的需要外在的刺激。
张朝阳:业绩,公司的业绩是一个真正的刺激!虽然现在我们的注册用户数量还保持疯涨,根本没有停下来,但这些东西不是大家所关心的,我们更着重的是公司的盈利前景。对于公司今后如何赚钱,我们也在不断地做出许多的举措。我们会让投资者不断地看到我们的业绩,同时看到我们在花费方面的显著下降。我们相信如果投资者慧眼识精的话,他能够看到搜狐这样的进展,给予我们支持,搜狐股价就肯定能在被摘牌之前得到回升。
文化鸿沟与信息不对称
王小东:的确,从某种角度来说,股票反映了股民对公司的期望值。搜狐的股票价值低于其现金持有量,说明股民认为公司手里的现金不一定会善用,可能会继续打水漂,要让股民看到企业真正有可能赢利,才有可能扭转局面。
赵亚辉:现在搜狐面临的问题是,他面对其实不是中国的网民,而是美国的股民。
张朝阳: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鸿沟,文化的鸿沟导致了现在美国股民首先受大盘的影响,Nasdaq已经跌到1600多点,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大多跌幅在90%以上。我认为美国的股民对本国的互联网的经济也有一种过急反映的情况,要逃大家都逃,要热大家都热,这也是股市的一个特点,它的摆浮是比较大的,一般是考虑短期的利益。
为什么现在搜狐在现金烧得速度很低,拥有现金量很高(6000万美元)的情况下,市值只有3000万美元。这里面就有文化鸿沟的问题,美国股民没有与搜狐很直接的沟通。比如说美国在线、或者雅虎即使市值回缩得很厉害,也没有低于现金量。因为美国人都在用美国在线和雅虎,所以每天都知道这个东西肯定会上升的,所以还抱有一定的希望。但是文化的鸿沟导致美国的投资者对中国概念除了看一些数字以外,没有别的多方面的接触。
赵亚辉:美国股民对搜狐没有感性认识,但是对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的企业也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是这样的股票相对比较好。
张朝阳:这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理有四种相互作用,比如说有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作用等。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相关系数,现在中国的公司和美国的投资者之间系数特别小,所以会大起大落。如果相关系数特别强的话,公司真实的进展和股市的反映是一个比较紧密的挂钩,公司推出点什么东西,股票就上来了。而中国企业的信息的不对称,相关性很弱,所以听到一点风声,就会就大起大落。比如曾经有一次,中国政府要给我们发新闻执照,我们的股票一天涨了50%。
剥削传统产业的利润
赵亚辉:这里还有一张表,这是Nasdaq网站上搜狐竞争对手这个栏目的情况。从最近52周股市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搜狐股价最高时是13.78美元,到现在(4月4日)为0.8438美元,第二个是AOL,最高时为69.37美元,现在是35.15美元。第三个路透,最高时为128.3美元,现在为66.88美元,第四个是雅虎,最高时为173美元,现在12.44美元。这里又有一个现象,以传统产业为依托的AOL和路透的缩水比例差不多,都是一半左右,而雅虎和搜狐的缩水量差不多,达到了90%95%。从侧面证明网络经济的泡沫是的确存在的。也就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并不是搜狐做得不好,而是整个大盘的风格影响了所谓新经济的表现。
现在,投资家、媒体、股票分析师、甚至包括互联网企业本身,都觉得互联网不像原先设想的那样是形成一个产业,只是成为传统闭环统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这样就造成了股票巨跌现象的发生,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互联网的基本看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王小东:现在的这种情况也许是过冷的,但比过热的情况距离中心点可能要更近一点。现在事实很明显,互联网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传统产业的工具而已。过去,它的位置被单独的放得特别高,现在又回到传统产业的轨道上去,我觉得这是适当的。
赵亚辉:回到传统产业规律中的不但包括股票的价格,还包括现有的互联网公司本身的实际价值,也正在回到它“事实上的基本点”。
王小东:这个基本点可能比现在高一点,但绝对不会像过去那么高了。
张朝阳:我肯定同意过去有点太高了,而这种高是一种非理性的,我觉得当时的高也和人类贪婪的本性有关系,一下子赚这么多,想得到更多,而且交易人在美国各处进行买卖,本来事情是一个小规模的事情给它放大了好多倍。至于互联网到底是不是一个产业,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产业性,会形成新的产业,一个是会形成一种新的媒介,这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它硬是从传统媒体分出来的一块;还有一部分是一个通讯产业,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手机短讯,使得人们能够沟通,实际上介入了一种通讯的领域,这本身是硬是从通讯产业中划出了一块互联网的地方。电子商务,又从人们的行销的商业的领域又扩出了一块,形成了互联网的行销产业。
赵亚辉:现在所谓的互联网产业其实是传统产业的增值服务,它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资金流,而是剥削或者转嫁了传统产业的部分利润。比如手机短信是利用了传统的通讯设施而产生了一项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是有收入的,但是这种收入其实是转嫁了传统产业的部分收入。
幸运地长大成人
赵亚辉: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画家年纪很轻,事业也很有成就。一天,他拿一幅作品去见一位画界大师。大师问他:“你什么时候去的法国?”,画家答19岁。大师又问:“呆了多少年?”画家说9年。大师摇摇头,对他说:“19年在中国,你还没有懂得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你在法国也只呆了9年,还没掌握西方艺术的真谛,这个画我就没必要看了……。”张总是22岁到美国的,在美国呆了几年?
张朝阳:9年。
赵亚辉:也是9年。我想画家的故事可以隐语现在互联网圈内存在的这种现象:多数由海外回来的年轻人创办的网站在现今有不少处于困境,但是许多在国内土生运作的网站反而生存下来了。海外学子们了解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企业模式,但是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把握,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就会脱离成功的轨道。在中国办企业,关键在于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管理规律,还要把握好机会选准方向。
张朝阳:这个世界规律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我们太爱总结,要总结成一般的道理,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的。
赵亚辉:搜狐在中国第一个提出了门户网站的概念,但是在上市过程中却晚于新浪和网易,有什么要反思的吗?
张朝阳:我们当时有一些技术理念不够先进,所以有些吃亏,但现在我们改善了,我们技术队伍得到很大的加强;另外,当时搜狐在融资方面保守了一些。我们当时融的钱是新浪的十分之一,1999年我们的发展速度是慢了一点,慢的原因是当时董事会没有统一关于在中国发展的清晰的理解,在融资方面没有那么多钱来做,上市的时候可能晚了一点。别的方面我觉得我们公司走得挺稳的,我们没有烧掉很多钱,就创造这么大的品牌。股东对我们很满意,他们花的钱很少。
赵亚辉:那么你们是否能算一下搜狐从成立至今,你们一共融了多少钱?
张朝阳:我们第一次的融资金额是22.5万美元,第二次拿到了Intel的融资215万美元,1999年的时候股东又加了620万美元,至此有将近900万美元,这些钱一直让我们做到2000年的1月份,还没有花完,差不多还剩300多万。在搜狐上市时,我们又融了一笔比较大的融资,由盈科和联想投资的,融进了3000万美元。以后又再次融进了5500万美元。因此后来融的加起来有8500万美元。但我个人在花费上比较保守,几年来,除了公司必要的开支,现在帐目上还有6000多万美元。
赵亚辉:其实搜狐也是幸运的,赶上了上市的最后一班车,公司价值的基本点说比没有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要高很多。
张朝阳:我讲一个事实。就搜狐目前而言,我们的竞争力比前两年好得多,我们股票市场帮我们消灭了很多竞争对手。在市场宣传方面,我们再不用打那么多的电视广告和路牌广告,搜狐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现金,我们的网站流量比以前大得多,我们的竞争比以前小了许多。与1998年相比,就市场竞争角度而言,搜狐现在处在更加有利的地位,因此我会有这么大的信心。《数字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