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正文
《烧.com》第一篇 萌芽 第5章 谁催生了新浪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28日 19:19 新浪科技

  投资家们摘下白手套,把手伸到面盆里面去搅和,杠杆兼并堪称一场文化革命,它表明了久经考验的资本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学家达尼埃尔.古德曼

  两个打着夏利车的年轻人在北京皇冠假日饭店见面,他们谈论的话题却惊人的大:做
一个全球最大华人网络。

  利方掀起新浪,这话在公元1998年底轰动一时,甚至超过了同一时间发生的张朝阳荣登数字英雄的新闻,无论中外媒体都对其进行了长篇报道,不仅因为它号称全球最大中文网站,而且因为人们更在争论到底谁是兼并者?是中关村的四通利方还是美国硅谷的华渊网?

  作为这一事件的记录者,我们发现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在当时都是非常模糊的,反正就是有两家网站宣布一块儿做一个最大网站了,至于为什么是最大,如何成为最大,直到今天在内容上仍然各自独立的中美网站如何整合,在泡沫初起时被人们忽视了。大家在为新生事物叫好,只要你敢说,我们就敢写。

  今天我们希望能把这个过程还原出来。

  1998年9月26日,这一天是星期六,王志东依然穿件夹克衫,打了一辆夏利来到北京皇冠假日饭店。与此同时,四十岁的美籍华人姜丰年身着黑色T恤、蓝色牛仔裤出现在王志东面前,爱打篮球的姜丰年曾经进入过台湾的甲级队,时至今天仍然身材高大,声音浑厚,一副运动员底子。

  两年后,当王志东和夫人刘冰一起出现在趋势科技的新书发布会上时,人们才闹清楚这里面的名堂:姜丰年、陈怡芬夫妻和陈怡芬的姐姐、姐夫共同创立了趋势科技公司,而后趋势科技在美国和日本先后上市,姜丰年也获得了他在股市上的丰收。但事业正处高峰的姜丰年一样抵制不了互联网的巨大诱惑,1996年姜丰年认识了斯坦福三位大学生,后者正在互联网的巨大热情下过着精神贵族的生活,期盼着有一天一夜成名。当了几个月的顾问后姜丰年有点把持不住了,“不如干脆跳下去吧,”他对陈怡芬说,“亲爱的老婆,你一定要支持我,往后两三年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会忙得一塌糊涂,在各地飞来飞去,你一定要把家照顾好。”随即姜丰年出任新创办的华渊中文网站首席执行官,日访问量很快突破了100万人次,只是距离目标中的中文网站第一名尚有不知多少公里的路要走,而姜丰年知道没有第一名的牌子别想到纳斯达克圈钱。

  此时的王志东正试图与硅谷的公司联盟,通过茅道林,王志东连续三次前往美国拜会了20多家公司,当茅道林问王还需要什么合作伙伴时,王回答:软件公司、硬件公司、网络公司、中国人开的公司和美国人办的公司,每类都见,越多越好。

  见到姜丰年之前的1998年8月,王志东第一次上网浏览了华渊网,一个看起来比利方在线成熟得多的中文网站。

  一见如故

  9月26日的会面是王和姜的第一次见面,在这之后双方拉开了一长串的谈判序幕。双方此次会面并没有明确目的,但寻找合作伙伴又都是两人的初衷。据说由于都是程序员出身,俩人一见如故。在交谈中,姜丰年得知四通利方不仅有很好的软件产品,还有访问量很大的利方在线网站。两人越谈越投机,最后说到一个共同的想法:俩人都想创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谈话终于进入关键时刻,就在王志东脑子里思索以何种方式合作之际,姜丰年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干脆两家合并算了! "但精明的王志东只是报以微笑,顺水推舟留下一句活话儿:“我们不排除任何形式的合作。”

  这时,距两人见面不过30分钟。

  王志东回去很快算了一笔账,华渊当时的市值为2000万美元,据说还有1500万美元的融资马上到手,而四通利方的估价为1500万美元,如果两家发生购并,四通利方只能占小头儿。但王志东也知道:要让公司快速成长,以购并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是一条捷径;两家合并是优势互补,华渊的范围在北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而利方在线的强势在大陆和香港;更何况尽管四通利方进军互联网的战略已经明确,但网站定位比较模糊,如果得到华渊等于拥有一个专业网络公司的经验和知名度。

  看来,合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但由于四通利方的估值要比华渊的少得多,合并后,王志东等人的股份就会明显比姜丰年少,那时新公司也许就不姓王,而姓姜了。对这点,王志东在心理上接受不了。

  作为生意场上的老将,姜丰年很了解王志东此时此刻的心态,年轻人渴望出人头地,想有大发展又不愿意在人屋檐下。两家公司的实力不对称就成为合并的首要障碍。姜丰年毅然决定,放弃随时可以进账的1500万美元的融资,以同等的股份与王志东谈判。随即,他给王志东发去电子邮件,约王志东到美国商谈合并事宜。

  在这之前姜丰年退掉了回美国的机票直飞香港,和华登集团副总裁茅道林见面,茅道林的表态非常重要:我们愿意努力促成这件事情。

  在美国的谈判中,王志东咬咬牙将一年前估值1500万美元的四通利方变成估值3000万美元,但姜丰年还是作出巨大让步,接受了。谈判持续了9天,几十道购并程序一一过关。10月27日,双方签约,华渊以1股换利方0.38股形式,同意被四通利方购并。合并之后的新公司里,姜丰年出任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CEO),王志东出任总裁,技术总监和财务总监均由四通利方人士出任。

  1998年12月1日,北京凯宾斯基饭店,由四通利方和华渊合并而成的新浪网正式宣布成立。此时距王志东与姜丰年签约只有一个多月。而从9月26日两人见面到10月27日签约,从一见钟情到定下终身也仅用了一月零一天。

  那么,11月份这一个月的时间,双方在干什么?事实上,在四通利方董事会,不只一个董事对这个决定表示反对。他们随口说出的几条理由就可以让王志东出一身冷汗:双方实力相当,究竟谁占主导权;四通利方是传统软件企业,华渊是新兴网络公司,两个行业跨度太大,如何整合;台湾与大陆、亚洲与美国的文化冲突;重新树立全新的品牌不是一日之功;建全球最大华人网站需要多少资金的支撑——意见一条一条地提出,王志东不知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国内网络行业又接连传出坏消息,许多网络公司支撑不下去,纷纷亮出红灯,甚至包括著名的瀛海威公司也发生了流星雨之夜的精英大出走,面对困难,王志东又拿出技术人员的韧劲,使出浑身解数,用了一个月才说服公司董事会同意这门“亲事"。后来王志东回忆说,“的确太快了,不仅别人没想到,连我自己也没想到。”

  能在那么短的时间从见面到合并全部完成,王志东事后公开向媒体解释称,他与姜丰年一见如故并迅速默契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一种相互信任,不仅源于他们有共同的背景和阅历,以及相似的性格,更由于双方能开诚布公,真诚地亮出家底。“他以前的成功给我很大信心,利方的快速成长也给他很强信心。还有,对未来的同样憧憬也是关键,否则不可能一起演绎出全球最大华人网站的创意故事,没有这一共同理念,就不可能说服各自的员工和股东。”

  除此之外,双方所做的事情和各自的队伍都体现了很好的互补性,进而双方的合并对彼此来说都是最好的出路,几乎就像一场门当户对的婚姻一样。

  在这场婚姻中,新浪名字取得也很有戏剧性。在10月27日协议签完之后,姜丰年问王志东:“合并后的网站叫什么名字?”此时,华渊的有关人士已经根据华渊的英文名称“SINA”取名“赛诺王”,并且印刷品即将付印。王志东当时说,“等一下,明天我给你回音。”他回到宾馆中想了一夜,第二天告诉姜丰年一个响亮名称“新浪” 。新浪网由此诞生人间。

  “你可以过三四个月再来看一看,你会发现大不一样,新浪这个名字好,网络时代的竞争,是和时间赛跑,我们要每隔三四个月就在网络上冲出一道新浪!"茅道林当时说。

  也许故事叙述到这儿已经很清楚,但当时为人们留下的悬念一直未解开过,到底谁收购了谁?

  到底谁收购了谁

  事实其实很简单,就是四通利方收购了华渊。

  本来王志东去谈时也是想如果能被人家收购已经是件不错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利方在线实在只能算主页水平、三五条枪攒出来的在线聊天室,而当时的华渊已是北美最大华人网站了,以至王志东后来笑着说:我们是用一个业余主页收购了一个成熟网站。

  1998年下半年王志东孤身一人来到美国东海岸的时候,他真有点儿赵云独战长坂坡的感觉,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语言不通,每天早晨王志东在宾馆里面眼巴巴望着窗外,等华渊的人开车来接他,接到会议地点后就开始吵,你们值多少钱,我们值多少钱,凭什么是你收购我,我为什么不能买了你?公司是面向中国还是面向北美?吵到精疲力竭时对方再用车把王志东送回宾馆,“当时特别担心,这要是吵翻了,人家一生气不开车送我,恐怕就要一个人客死在美利坚新大陆了”,王志东回忆说,到了晚上正好是北京这边的白天,于是指挥当时负责利方在线内容经营的陈彤等三五个人来变换页面,不断更新,“其实那会儿利方在线只是一个以聊天室为主、没有多少内容的玩家主页”,但在谈判那几天里利方在线花样翻新,让对方大吃一惊,在中国还有这么成熟发展的网络公司?

  最后谈下来的结果大家都很吃惊:四通利方值3000多万美元,华渊值2000多万美元,并由四通利方发行新股收购华渊。这个结果连当时在后方的四通段永基都有点反应不过来,怎么成了收购华渊了?因为此前四通利方融资时的估价只有1500万美元。

  这里面也出现了一个插曲,合并即将通过时,因为对华渊方面某位高层领导者的安排让其无法满意,这位高层提出各种反对意见,虽然事情最后得到了解决,但也为未来埋下了伏笔:这样的一个跨国婚姻需要面对许多问题。在当时让他们走到一起的,与其说是惺惺相惜,不如说是利益要求,北美华渊需要中国概念,中国四通利方需要到投资者眼皮底下去,而在公司成立的时候董事会就在一起开了个会。

  新浪网的具体出生已经不重要了,它只是投资者和创业者共同达成的一个协议,人们需要用它来换钱,当时正是INTERNET最火的时候,是个网站,它不必有任何经营业绩,只要它的故事讲得好、潜力讲得多,就可以卖到上百美元的股价,更何况新浪网炒的是一个中国概念,而且还是一个全球最大中文网的噱头。

  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国外媒体对此事的报道通通是:美国华渊网收购了一家中关村软件公司并成立了新浪网。王志东们没有反驳,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许多话不能说,另一方面,在美国人那里这样的故事更加好听,如果说是一个中国公司收购了美国公司是一件很难让他们接受的事情。

  沙正治:一个让资本方满意的借口

  新成立的新浪网需要一个让资本方和社会舆论都满意的领导者,他不能是王志东,因为当时的王志东只是中关村一家小公司的总裁;也不能是姜丰年,因为姜丰年在网络方面的经验和资历在美国并不突出。

  要找出网络界的牛人并不难,但还要有一个条件,新浪网的CEO总要懂中文才行。猎头公司搜遍全世界也只找到五个相对符合条件的人选。

  1999年3月,北京新世纪饭店二层会议厅,王志东总裁、姜丰年董事长兼联合CEO召开了新浪网成立以后第一次新闻通气会,会上宣布,原网景公司资深副总裁沙正治和姜丰年一起担任联合CEO,在这之前,从投资公司过来的茅道林已正式加入新浪网担任首席营运长,也就是所谓的COO。

  “老姜,该你了”,王志东在北京讲完后,把主持会议的权力交给在台湾的姜丰年开讲,这就是所谓的电话会议。这样的会议以后新浪网开了许多次,也让很多人见识了新经济公司的全球化风采,每次业绩发布会都要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美国四地同时进行,并通过电话会议的方式由各地提问。

  而在这次会上人们也第一次见到了作为融资顾问的冯波,一个看起来和汪延同样年轻瘦高个儿的小伙子。和冯波、汪延这些不到三十的小伙子比起来,虽然沙正治人并没有来中国,但单从材料上看,新来的CEO显然岁数有点偏大,来新浪报到时沙正治已经50岁了,在网景公司挣够了钱的沙正治原本想退休,他还自己弄了一个投资基金到处投点钱玩玩儿,但新浪网几次邀请使这个老江湖动心了,他想再赚一笔。为了表明自己对赚这笔钱充满信心,沙正治自掏腰包以20万美元入股新浪网。姜丰年这样叙述当时的情形:“许许多多的游说加起来绝不止三顾茅庐,膝盖都快跪破了,甚至想法请他夫人吃饭,最后沙正治也经不住了。”

  为什么要这么苦苦请一位已经退休而且声言不干了的人来做CEO?因为当时的新浪网刚刚合并成立,无论是姜丰年还是王志东其实都不足以让华尔街认同。王志东年轻、没有国外背景、英文不灵光,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从来没有过融资上市的经验;姜丰年倒是搞过趋势科技这样一家上市公司,而且在美国得克萨斯拿了个政治学硕士学位,但他并不是一个可以做CEO来管理公司的人,他的爱好显然更倾向于篮球。

  这是公开的说法,另一种推测似乎更接近实际。在公司并购时已经显现出的文化差异使得第一个担任这个整合任务的人将接过一只烫手的山芋而不是一块香饽饽,对此,双方都没有把握。所以,姜丰年愿意将位置让给王志东。他主动提出,“王志东你来做,我全力支持你,我会逐渐淡出。”但烫手的山芋王志东也不敢轻易去接,他和姜丰年一样对管理好新浪没有信心。董事会最后决定,先将负责新浪整个管理的CEO位置空出来,让姜丰年做新浪的董事长,重心放在台湾业务和投资人关系上,让王志东做总裁,重心放在中国业务和产品上。

  为了达到王与姜把新浪做成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的目标,公司的急剧膨胀将不可避免。像一辆超速行驶的列车,加上两个生疏的驾驶员,这种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使王志东和姜丰年如履薄冰。

  迅速发展的公司会导致人才与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为防患于未然,新浪网抛出两个庞大的计划,一个是人才计划:即近期招聘300名硕士, 100名博士,3名高级副总裁,1名首席执行官。另一个是融资计划:作为投资牵线人的华登集团副总裁茅道林测算,一期投资至少需要2500万美元,二期需要5000万美元,三期为1亿美元。

  尽管王志东早在几年前就思考中关村的企业为何长不大时,就已经知道近亲繁殖的企业与不规范的管理机制,是无法把企业做大的,但让自己一下子转变成至圣至贤也不可能。所以,招1名首席执行官和3名高级副总裁,显然是新浪的大股东们在发挥作用,股东们担心,没有国际化经验的王志东难以做好全球市场。同时,在两个公司磨合期,找一个中性的新人物全面负责国内与海外的新浪网管理与运作也大有益处。

  王志东只能接受这种安排。从1998年12月开始,新浪就通过世界知名的猎头公司帮助寻找高级管理人才,同时,通过社会和大学来招聘技术和开发人才。王志东更是参加了公司在北大和清华的招聘,并为此赶场一样地发表演讲。

  1999年1月28日,王志东在北京宣布,聘请原华登国际投资集团副总裁茅道林为新浪网运营长(COO)。茅道林加盟新浪网前的职位是华登国际投资集团的副总裁,负责中国大陆投资,管理1亿美元资金。

  1997年四通利方首家引入的650万美元风险资金,主要由华登引进,占了近一半,其后茅道林代表集团担任四通利方的董事,负责协助公司的战略发展工作。利方与华渊的合并,茅道林也是积极撮合者。茅道林这回由幕后走到台前,辞去了其在华登集团的高级职务,以独立身份出任新浪网运营长(COO)。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茅道林开始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主要谈一些与风险投资相关的话题,以及新浪的运营思路。但过了几个月,媒体的记者就很难再约到茅道林了,据称,茅道林的主要时间都放在美国了。直到2001年上半年茅道林才又一次开始出现在北京,他是应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的邀请参加一次关于“中关村离硅谷有多远“的讨论的。会上茅道林以新浪网的例子来证明中国企业在硅谷可以有很大作为。这被后来的媒体报道称为“茅道林准备夺权”。

  比茅道林更吸引媒体关注的,是前网景副总裁沙正治的加盟。许多报纸与杂志都对此给以大篇幅的报道。沙正治1994年8月加入网景,为网景创业时代元老,也是华人在网景出任的最高职位——资深电子商务副总裁。

  依照美国公司的惯例,新来的沙正治先和原来的CEO姜丰年一起当联合CEO,两个月后,沙正治去掉了联合两个字,姜丰年改当董事长,甚至在上市之前还可以打篮球。

  这样,继1999年3月获得新一轮2500万美元的投资后,由首席执行官沙正治、董事长姜丰年、总裁王志东三人共同领军、结合首席营运长茅道林、财务总监马克、技术总监严援朝的“梦之队"问世并赢来了满堂彩。

  关键是华尔街表示了认同。

  【备忘录】

  ●本章人物

  沙正治:1994年8月加入网景,为网景创业时代元老,也是华人在网景出任的最高职位——资深电子商务副总裁。曾担任过ActraBusinessSystem的总裁兼执行首长,该公司为网景与通用信息共同投资成立,专门发展网际网路电子商务应用性科技产品。加入网景之前服务于甲骨文公司(Oracle),出任Unix产品部副总裁。1986年至1990年间,出任慧智科技公司先进系统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烧.com》第一篇:《萌芽》第3章 没准儿公司还能上市呢(2001/10/25 15:35)
《烧.com》第一篇:《萌芽》第2章 风险资本家公司(2001/10/25 15:34)
《烧.com》第一篇:《萌芽》 第1章 数字巫师(2001/10/25 15:32)
《烧.com》第一篇:萌芽:前言(2001/10/25 15:31)
《烧.com》引言 风险资本推动的全社会造钱运动(2001/10/25 15:10)
新浪独家连载中国互联网反思实录《烧.com》(2001/10/25 15:06)
《烧.com》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零投入=高回报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农家大院转让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全国CAD培训
    上海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 奥索卡攀岩馆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天津
  •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商城数码假日专题
  • MD数码音乐随心听
  • 数码相机560
  • 数码摄像机伴你游
  • 摄录拍E体机
  • 索尼P20数码相机
  • 便携CD/VCD播放器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