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et特约评论】对于王志东去年用一款“Lava-Lava(以下简称Lava)”将即时通信作为自己第四次创业的突破点,笔者是不以为然的。然而,在海缆中断事故发生之后,有关这款即时通信软件的“擂鼓”式报道不时浮出水面,似乎一次地震就要把Lava从平民“震成”贵族,笔者感觉到有必要探讨一下。
作为曾经的软件工作者和老网民,笔者对于王志东本人是敬佩有加的。王志东算得上是国内IT和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悲情英雄”。第一次创业是视窗中文平台RichWin,随着微软推出中文版视窗,这款软件沦为一个过渡产品。第二次创业,王志东用利方在线和美国的华渊网合并组建了新浪网,但是最终在和资方的博弈中败下阵来。第三次创业是一个协作办公软件,在企业市场似乎还没有掀起波澜。这一次,王志东选择了即时通信,要和QQ、MSN等巨人玩单挑。
北大毕业的王志东当之无愧是一个软件技术高手,然而,他似乎欠缺了一点比尔·盖茨的商业战略眼光,导致每一次创业行动都留下小小的遗憾。RichWin似乎没有预见到微软对中文市场的虎视眈眈。互联网创业给王志东留下最大一个遗憾。作为中国互联网发轫时期的“三剑客”,张朝阳和丁磊仍在坐守搜狐和网易,王志东“早已乘黄鹤而去”。王最大的失误是没有预见到中国大陆互联网发展的大好前景,过早选择了和美国公司合资。回想当年,“最大华人网站”、“北美新浪”、“台湾新浪”等等名词似乎气势逼人。今天,我们未曾听说过一个面向“华人”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听说过北美和台湾的新浪如何如何。这次合并,除了让新浪网的域名多了一个“.cn”的累赘外,也在日后给王志东带来了一场痛苦堪比“夺子”般的悲剧。
商海沉浮带给人的变化有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当年的一位软件传奇人物,到今天却多少和制造概念扯上了关系。
大约在五年前,笔者就在就职的公司里使用了协作办公软件,这种软件可以提供工作流、项目等管理。但据相关的报道,王志东号称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协同应用”的概念。另据报道,王志东如今的Lava是在“协同应用的基础”上,推出的“具有Web2.0特质的网络群组互动共享空间”。
抛开这些虚浮的概念,Lava只不过是一款大体模仿QQ的即时通信工具而已,所谓的“部落”也不过在“QQ群”之上作了一些改动。正如网上有用户所反应,和QQ相比Lava 并无什么“激动人心”之处。鉴于Lava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此已经没有必要对软件深度剖析的必要。
王志东还表示,QQ是随意聊天,MSN是工作聊天,Lava瞄准的是工作和随意之间的中间领域。笔者实在无法理解这番“讳莫如深”的言语。在其他媒体的报道中,王志东还提到开发团队在P2P等技术上的优势,难道QQLive的名气还不够大?众所周知的是,P2P高手曾斯托姆和弗里斯当年开发了P2P工具Kazaa,后来开发Skype。明年,两位英雄要搞P2P网络电视。据称Lava含有P2P文件交换功能,难道王志东要用所谓“P2P”优势把Skype和Kazaa“整合”到一起?
2006年12月19日,CNNIC发布了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报告,数据显示腾讯QQ以84.4%份额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微软的MSN信使份额降至13.9%。包括雅虎通、新浪UC、网易泡泡、淘宝旺旺在内其他提供商的总计份额仅为1.8%。显然,即时通信市场仍在延续集中化过程,新浪UC、网易泡泡和淘宝旺旺等诸强面临的是争夺第三名的惨烈局面。
和这些有着新浪、网易、淘宝网等强劲后台的对手相比,“单刀赴会”的Lava想获得一席之地,其难度可想而知。
搜索巨头Google依靠一个惊世骇俗的Gmail打入了全球免费邮件市场,引得各国网民趋之若鹜,以拥有一个Gmail帐号为荣。然而,Lava-Lava远远不是Gmail,而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远比免费邮箱市场激烈。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王志东开发Lava多了一份创业的冲动,少了一份鸟瞰市场格局的理性,似又一有勇无谋之举。
如果再继续盲目下去,这位昔日英雄不仅无法在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当上他所称的“房地产开发商”,而且微软Exchange、IBM Notes等对手还可能在在企业协作软件领域将他挤走。(令狐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