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狂热年代卷土重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03:48 北京晨报 | ||
中国互联网或许已“昨日重现”,上个世纪末昙花一现的狂热年代,就在你我身边重演。 好主意漫天飞,它们不再沉沦于空谈。清华的几位硕士、博士目前正做着一家叫“百合”的网站,创始人原来在埃森哲、麦肯锡当年薪百万的大白领,但终于忍受不了创业的诱惑。“百合”是做婚介的社区性网站,这种网恋成功率奇高。中国媒婆式网站一样有硅谷 不见得非要清华、麻省等豪门招牌。南方一家做音乐翻唱的网站,创始人是几个青少年,最小的还上高中,最老的是1983年生人。他们发明的经营模式很简单,就是为网友提供音乐翻唱服务,现在一年也有好几百万元的收入,VC连忙找补了几百万美元购买股份。年轻人就是爱招摇,几位老板据说现在一人开辆大奔。 财富故事,听众经常比主角还要激动。90%的创业故事是沮丧的,我们只能记住好听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天天充满了奇思妙想,又自诩情商很高、 执行力超强,那完全可以暂时放弃打工生涯。成王败寇,总好过以后天天后悔,创业,需要的只是勇气。未来一年,据说将有30亿美元的VC进入中国并钟情于互联网,即便一分钱也不进来,至少有同样规模的美元已在中国游荡。其中只有少数名花有主,多数在“游手好闲”,为没有好项目可投而愁眉苦脸。搜狐老板张朝阳算“过来人”,他最近语气经常酸溜溜的,“现在拿风投真太容易了,跟我10年前创业时完全没法儿比。” 对明星团队而言,拿钱确实太容易了。原来的3721团队出来做了个奇虎,VC立刻输血2000多万美元;社区网站元老陈一舟回国创业收购了“猫扑”,VC随后拿出半亿多美元贴身伺候。这年月,百万美元级别的融资,都不好意思向媒体说。 无论是否有泡沫成分,现在是中国IT精英们最合适的创业年代。历史的规律是,总是在疯狂达到顶峰时,精英才开始大规模进驻,可那时竞争已经激烈,VC们开始悄悄套现跑路。至于怎么创业,创业狂人陈一舟有个经验可以分享——现在最适合做那些成本低但有创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