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橡与Google像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0:30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硅谷动力专稿】获得了4800万美元的第二笔风险投资后,陈一舟的千橡集团最后又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收购,近期5Q校园网和人人网也被千橡收入囊中,千橡的体积也逐渐庞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一舟有些得意地称现在千橡已经没人能买得起,而且千橡的组织结构是中国所有网络公司是最像Google的(援引北京晨报)。 笔者作为一位不太了解Web 2.0的小辈,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也没有琢磨出来千橡与
诚然,千橡有中国Web 2.0概念里最红火的网站猫朴,对于拥有实力雄厚的资本市场来说,买猫朴难道还有一定的困难?现在的猫朴,究竟是没人买得起,还是没人愿意买呢?Web 2.0是中国互联网的新秀,掀起了Web 2.0的投资狂潮。同时,Web 2.0的赢利模式也饱受业内人士的质疑,除传统的网络广告外,Web 2.0靠什么赚取利润?我们不难看到,一批Web 2.0的创业者们,无米下锅的困境让其倒在创业的血泊中。我们必须承认,千橡旗下有几个人气极佳的Web 2.0站点,猫朴和Donews都可以堪称千橡的经典之作,再加上刚收入旗下的5Q校园网和人人网,千橡的盘子越来越大,市值是否也水涨船高呢? 对于资本市场来言,收购是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收购对象也必定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令陈一舟自豪的千橡集团,是否具备这一收购条件呢?走进千橡的猫朴网看一下,我们似乎明白了猫朴聚集人气的秘诀。“色情”擦边信息随处皆是,“露点”信息也随处可见,猫朴的经营理念可谓迎合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这也是猫朴人气值居高不下的妙诀。陈一舟更是直言不讳地对媒体记者说,猫朴的人气是想赶也赶不走的。猫朴倡导社区收费,以提供质量“上乘”的内容吸引用户的眼球,这是Web 2.0的特点之一,但并不是猫朴首创的经营模式。在猫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网站都有的网络广告,可是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寻崭新的赢利模式。 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在健康成长,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可是仅仅依靠网络广告,能否养得起千橡这只体积不断膨胀的庞然大物呢?按照陈一舟的说法,目前猫朴还有无线可以创收,千橡旗下的其他网站靠什么生存呢?社区收费,未来是否能够成为Web 2.0站点的赢利模式,还需市场来验证。猫朴是一个平民化的娱乐社区,能够上网诚然是中国网民的进步,如果社区也开始收费,网民是否还会衷爱猫朴,作为千橡执掌者的陈一舟,是否考虑过中国网民的承受能力?中国互联网产业内已有太多的免费大餐,社区收费仅仅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赢利模式,目前还不适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千橡与国内的Web 2.0企业一样,仍旧无法跳出Web 2.0赢利模式受业内质疑的窘境,试问这样的一个仍四处觅食的庞然大物,哪家资本敢收购呢?不是资本家们出不起钱,而是资本家们害怕收购的钱打水飘。赢利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没有利益资本是不会出手的。在媒体面前,陈一舟狂言仅千橡旗下的猫朴网就没人收购得起,圈里人都知道陈一舟已经被套牢了,跑不动了。 作为中国Web 2.0典型代表的千橡,在获得了两次风险投资后,依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笔者更不知道陈一舟前辈为什么有“千橡组织结构与Google最像”看法。Google的核心技术是搜索,并且依靠依靠的搜索技术,拓展自身业务,创造自身价值,而千橡目前创造了什么自身价值呢?不过Google与千橡最相像的就是,两家公司都有网络广告这一赢利模式,然而网络广告也是目前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有的赢利模式。 千橡所引领的Web 2.0概念,通过技术的复制完成创意的创新,与Google的搜索核心技术相比,根本无可比性。我们无法得知Google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子,技术和创意超前的Google技术团队是千橡没有的,试问陈一舟前辈,千橡的组织结构与Google像吗? 4800万的风险投资,陈一舟挥挥手就拿来了。千橡也成为了中国Web 2.0的新贵,陈一舟也正在用4800万的风险投资,打造多品牌、内容更细分的Web 2.0帝国。然而,今天的千橡与Google没有丝毫相似之处,或许陈一舟未来的努力方向,就是创造一个与Google相像的千橡。 作者:贾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