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寻找中国互联网10年见证人专题 > 正文

我的互联网10年故事组——Carboy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15:58 博易
科技时代_我的互联网10年故事组——Carboy
图为:互联网10年见证人--Carboy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网名:carboy;

    原名:杨震霆

  最初上网时间:1995年

  上网方式:视聆通

  个人网址:www.carboyYang.com

  互联网十年故事:

  1995年Windows 95开始出了,我用手里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一部奔腾电脑,当时光奔腾133 CPU买了3900元。游戏玩了几天,心想电脑不能那么简单应用,刚好那时广州已经开通了Internet,便有些传媒零星的报道。当时看了这些报导,出于好奇,便想瞧瞧Internet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去开了个“Internet”账号,叫视聆通。后来才知道视聆通并不能出Internet,只能在广东省内的视聆通站点漫游。视聆通是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搞的,搞了之后叫信息产业部的官员来视察,信息产业部的官员觉得挺好,又能让人们上网,又不会跑到国外去,值得推广,后来全国便产生出不能出国的“169(169、 163都是接入号码)”出来(当然现在169可以出国了)。一直以来,人们都不明白169是怎么回事,和163有什么区别,搞到《电脑报》期期都要解释一番。最后169不得不和163合并,证明是个失败的网络,而视聆通这个品牌后来演变成为21CN。

  视聆通不能出国,不过对于没上过网的人来说,已经是别有洞天了,我起了个名字叫“carboy”,因为这个名字既有我的行业属性,又有我的姓别属性,一般中国人都不会念错。第一天就在上面跟人聊天聊了四个小时,觉得很过瘾。在视聆通上我认识了很多人,像之后中文热讯的CEO姚鸿,tom广州公司的总经理李伟斌、信息部经理Netboy等等。李伟斌和Netboy后来我把他们拉进了飞华,又拉进了163.net。

  在视聆通上玩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能出国不过瘾,就去广州数据分局申请了个Internet帐号,折腾了半天都连不上Internet,后来得到素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耐心指点,才连上Internet,上了Internet第一个上的是Microsoft的网站,证明自己能连上Internet了,之后又发了一封E-Mail给指点我的热心人,这位热心人就是周卓林,最早网易三位员工之一,网易初期的副总经理。 当时广州数据分局的接入Modem是144的,很慢,听说有家叫飞捷的民营ISP是用288的Modem,快一倍,于是又去交了100元上了飞捷的网。没上几个小时,账号不能用了,打电话去飞捷一问,说100元已经用完了,才知道民营的ISP原来那么贵(每分钟0.2元)。后来周卓林告诉我说,数据分局Internet计费系统没搞好,50元一个月任使用,于是用飞捷的账号上本地网(飞捷BBS等),用数据分局的账号上Internet。50元一个月任意使用上Internet,无意中为广州培养了不少Internet人才。

  1996年6月,视聆通开始可以让网民做个人主页挂在视聆通的“网友俱乐部”上,本来以为做主页很难,后来视聆通的一位网员“闲人”在电话教了我用Netscape Gold做主页的办法,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主页,于是我连续熬了两夜赶了一个自己的主页出来,传上去了视聆通的主机。主页放上去后当天就收到一位网员“小白”的来信,说“还做得不错”,使我很受鼓舞,更加努力地制作主页,并把一些上网心得,像“如何Windows95上Internet”等写在主页上。因为对汽车熟,本做主页的时候是想写一些关于汽车方面的知识的,而电脑部分只是把一些关于如何Windows95上网,如何设置电子邮件软件等放在主页上就算了,谁知一写竟发现汽车在网上几乎找不到知音,而问关于电脑问题方面的E-MAIL就雪片似地飞来,见到别人有难处,自己也蛮热心的帮忙,于是时不时就添一些软件方面的使用和介绍进去,成为了“完全上网手册”。这份主页在视聆通比较受欢迎,后来又放了一份在飞捷上,丁磊让它能在Internet上给访问到。张静君后来在刘韧《中国.COM》中说,96年中国网上吸引人的主页不多,各级领导来广州视察,每次来都把“完全上网手册”介绍给大家看。这时我还没有认识张静君。

  刚开始学会做主页之后,对做主页极其着迷,经常为了更新主页废寝忘食,适逢失业在家,所以全身心放在制作主页上,试过连续一个月都没有出过门。以致当时“完全上网手册”内容比当时各大ISP的站点的内容还多,当时的访问量相当大,比广州视窗还大,教会了狠多很多人使用各种网络软件,例如做主页,上BBS等等。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和别人合伙开了家车行,叫我过去管理,我去了,把电脑也搬了过去,吃住也在车行。不过这时我心思已经完全在Internet上了,白天经常溜上网,晚上则整晚整晚地上网,有时还通宵达旦地挂在Internet上去国外Download软件,然后放在自己主页上给人下载,自己的主页当然不断丰富,不过公司的电话费就成倍增长。

  上飞捷不久,丁磊开了飞捷BBS,于是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灌水,并且申请了几个版主来当,于是和丁磊就在BBS上认识了。我和丁磊都很少去聊天室,但有一次我去聊天室刚好碰到丁磊,他发他的手提电话号码给我,第二天晚上很晚,我打电话给他,说想约他出来坐,他很热情地答应了,我和另一位网友开车在飞捷楼下等他,见到他一米七几, 高瘦的身材,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鼻梁上架着付眼镜,一副书卷气。在一家酒家坐下来以后,大家就谈起来了,丁磊的谈话热情爽朗,并很有幽默感,充满自信。当时大家一见如故,之后大伙经常约出来坐,有时我约他们过来车行宵夜喝啤酒畅谈网事,很是开心。

  后来偶然一天在车行的地上捡到一张《羊城晚报》汽车版,想起自己还有写文章得能力,就写了篇稿子叫“网上看车”的稿子,传真给《羊城晚报》社,结果当天就有位编辑打电话给我,说“我看了你的稿子,你是不是对上网很熟?能不能给我们电脑版写些稿子?”这位编辑就是毛晓明。于是不敢怠慢,赶紧写了稿子传真去,第一篇稿我记得是《学习使用电子邮件》,第二篇稿是《如何登陆BBS》,为了更好的效果,还配了图片,那时候毛晓明还没有E-Mail,还特意送磁盘过去。见到文章发表,心里特高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写了很多稿子,投在《羊城晚报》上,那时Internet的稿子比较少,接连发表文章的结果是在广州累积了不小的知名度。那时还很勤奋,同时写汽车的稿件,投在《羊城晚报》的汽车版上。知名度高了以后,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来约稿,搞到经常天天晚上要写稿,下班回到家累得要死,还是撑着写。96、97年的写作生涯为积累了不少的知名度,同期我还疯狂地制作个人主页“完全上网手册”,内容越来越多,网上网下互相呼应,对提高知名度很有帮助,为我以后转行Internet打下了基础。 之后由于喜欢Internet,一心想转行Internet。刚好碰到广州数据分局飞华公司招聘员工,于是就写信给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说想应聘去飞华公司,之后应聘成功,去了飞华公司,开始了我Internet的生涯。

  飞华在97年底98年初,跟网易关系很不错,大家办公都是在同一块地方。我的电脑的网上邻居还可以看到丁磊的电脑。98年初时,网易开发了“分布式大容量邮箱系统”。后来我看了很多媒体报道,说网易没办法才把邮箱系统卖给飞华的,但我记忆当中网易很想卖这个系统赚钱,反正也是卖copy。丁磊找到了张静君,极力游说飞华公司把这系统(连163.net的域名)买下来。我作为飞华公司市场部经理,参加了163.net的论证、创办、推广过程。在98年1、2月,什么风险投资、什么Nasdaq、什么用户数、访问量、注意力,一样都还没在中国热起来,张静君还是决定把它买下来,并且决定先免费再说,等以后大家用惯了再收费。这一决定造就了中国互联网一个神话,一段历史,一个著名公司(网易),三位著名人物(丁磊、张静君、王先),这是后话。

  163.net买下来之后,在小范围内测试,果然大受欢迎,很多网友纷纷抢注163.net的邮箱账号。张静君布置下任务,要我一年发展30万用户,宣传费用则受预算所限,难以提供。30万用户现在看起来当然是小数目,但在98年3月份的时候觉得是天文数字,又没钱做广告,只好拼命写一些跟163.net有关的文章在《羊城晚报》、《电脑报》、《计算机世界》发表,以吸引大家过来。之后伴随着中国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163.net 7个月就突破了30万用户,并给飞华公司带来很高的知名度。有了163.net这个样板,网易买它的“大容量邮箱系统”卖得很好,一下子就出来了很多“免费邮箱”,象263、188、371、china.com、ynmail等,给163.net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不过163.net真正的困惑还不是外部的竞争,而是系统无休止的升级。而且系统升级总跟不上用户的增长,不断地有网友投诉163.net容量小,并且转向了用其它邮箱。很多网友都来信说“其实163是我第一个免费邮箱,我真的很喜欢它,但它容量实在太小了,我只好转用了其它邮箱”,看了我们又无奈又痛心。甚至公司内部都很多人不理解,他们在内部BBS上说,“你们难道一点都不想改进163的缺点吗?!”其实他哪里知道,一切的升级都以钱作为基础,哪有那么容易。这种状况直到后来新飞网公司的钱进来后才把邮箱容量从2M升级到5M,这3M的“升级”简直不算什么升级,因为那时几十兆的邮箱比比皆是了。

  163.net在发展到二、三十万用户左右的时候,搜狐的前市场部经理史亦萍电话找到我,问我163.net卖不卖,当时张静君出了国,飞华公司的其中一位老总说,想买?300万吧(几个月赚一倍)。谁知去到北京谈搜狐嫌贵,觉得不如自己搞(的确也可以理解,因为那时搜狐钱不多)。现在想起来,假如搜狐那时一口答应把它买了下来,中国互联网的一些历史可能要改写,一方面没有163.net的今天,也可能没有王先入主tom.com,没有系列的收购;另一方面搜狐吞并了163.net必定大做文章,搜狐在中国互联网的排名不知道会不会改写,上市的进程也可能改写。当然这只是假设,半个月后张静君回来后说:“300万?当然不卖!”

  到了99年中,随着Nasdaq的高涨,风险投资在中国已经是风起云涌,163.net碍于体制,难以大张旗鼓地谈融资,但因为比较缺钱,张静君也很希望打通融资渠道,跟很多投资商在谈判。到99年10月,吴基传突然说“外资不得进入互联网”,结果风险投资纷纷收队,我们都非常失望。引进来不行,卖出去应该不违反吴基传的精神了吧?于是张静君选择了卖出去,并且选择了有“中国户口”的王先。 到了99年12月,和王先基本谈妥,到了大约是月中,我去深圳拿了一张开给飞华的500万的汇票回来,意味着163.net正式交易成功。

  12月17号晚上,我和张静君带着飞华公司的员工去华南理工大学演讲,张静君在演讲完谈起163的时候,触景生情,说了一句“163.net已经卖给新飞公司了”。她,包括我,谁都没想到这句话成为以后大家的人生转折点。第二天,《羊城晚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飞华忍痛卖了163”,这篇文章一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应该说,这次“163出售风波”,我们失策在对事件的反应估计不足,如果估计到事件的反应,应该在对外的公关及发言的口径上准备,事情的发展就不会完全在控制之外。这件事使我们在公关上学到很多。

  《羊城晚报》头版头条一出,其它报纸第二天纷纷在重要的版面进行了报道,旋即有媒体发起讨论“163.net 5000万卖得值不值”。假如这是私人的网站,这种争论是没什么关系的,正好给网站做宣传,但一旦和国营扯上关系,就很容易引出很多说法了,成为一时很热门的话题和争论。最后《南方周末》发了一篇文章“到底是哪个坐标出了问题”?文中肯定了张静君的做法。还有《南风窗》、《财经》杂志在采访我后都发表长篇评论,支持张静君的做法。不过广州市电信局还是在舆论的压力下,电信局把张静君撤了分局长职位,而第二天媒体马上铺天盖地的“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张静君给免职”。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敢打电话给张静君,怕烦住她,不过看到她被撤职的报道,还是忍不住打电话给她安慰她,她说“我没事,我正回家过年呢,不用担心我”,事后才知是强作欢笑。

  当时我已经随着163.net去了新东家王先手下做市场总监,负责筹备王先在国内的公司新飞网公司,并且负责163.net的市场拓展和用户拓展、 电子商务等,当时我招聘了很多强手,后来都在国内互联网界独当一面。后来很快新飞网公司被tom.com以3.7亿港币收购,王先任tom.com的CEO。

  张静君被免分局长职位后,她也不准备在电信局呆下去了,过完年她从老家回来,我去她家拜年,问她有什么打算,她说很多人来找她谈,不过想等电信局调查组有结果出来先,也好走个清清白白。163卖给新飞后,新老板王先不知是太忙还是什么原因,很长时间没有露面(后来他说去日本度假了),我问张静君是怎么回事,不是自己公司吗,怎么一点都不着急?我们都急死了。张静君说王先这人很不错的,你给点耐心。之后见了王先本人,交谈以后也是觉得很有水平,特别是谈吐,得体大方,有条理逻辑性强,是个人物(事后他说他最擅长谈判,所以之后的一系列收购也就不奇怪了),本来一心想在他手下干的,可是就是奇怪,他对163的管理就是一直不紧不慢,163.net和壹号网要发展,要升级,要面对满天的舆论,很多事情十万火急等他拍板,他就是很少露面,每次露面也是百事缠身,很难说决定什么事情,所以那段时间觉得特别闷,又领着很高的工资,反道觉得特别难受。2000年3月的一天,有一天张静君打电话来问我注册公司的事情(因为我去办过注册新飞公司的事情),我马上问:“是不是有什么搞?把我也叫上”。张静君说:“不能拉你出来,王先会骂死我了”。事后开时代财富的时候张静君也是一个原则,就是不从新飞公司挖人,以免破坏朋友关系。

  再过了一个月,新飞想开北京办事处,派我上北京,到买飞机票的时候才知道张静君也去北京,同一班机,于是约好了一起去机场,她先生送我们去机场,在车上我问她近来打算怎么样,她说想过自己出来干,但也很多人找她,甚至还有人以年薪25万美金请她去当老总,她还在犹豫,不知道打工好还是自己出来干好错。我说,打工的确风险比较小,旱涝保收,但还是自己出来做成就感大,还是出来做吧,反正我是跟定你了。我们在飞机上谈了三小时,基本确定主攻方向是搞网络顾问。第二天张静君在北京跟王先说我想和她出来搞网络公司,请他放人和理解。王先尽管对我在“163风波”期间未能保持沉默颇有意见,但还是想我留下来,叫我认真考虑,我考虑了一天(其实也没怎么考虑,只是拼命想找个好点的理由跟王先说),决定还是向王先请辞,无奈找了一天怎么都找不到王先,到了深夜,王先打电话来我宾馆,问我考虑得怎么样,我说非常对不起,我还是决定和张静君出来开公司,你不要说服我了,你的说服力很强,我怕说不过你。王先说“好吧,祝你们成功,Good night”。 之后为了不惊动媒体,王先要我当请假一个月,对外表示还在新飞公司,于是我一边挂着在新飞公司,一边和张静君筹备开新公司。

  无论如何,163.net在当时也是一件划时代的时间,没有163.net,应该没有今天的tom.com。互联网生态会很不同。

  ……

  这就是我在互联网早期的故事,暂时说到这里吧,之后去了中国移动那里推广MISC系统(凡是跟短信有关的公司,包括网易、 新浪、 腾讯都知道MISC系统是什么)……之后的故事之后再说。目前我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穿梭,很满意目前的生活。

  carboy是早期互联网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现在在google上搜索“杨震霆”可以搜索到1550多个结果,全部是媒体对他的报道。搜索最早期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里面有carboy大量的原创文章。

  早在96年由其建立的网站“完全上网手册(carboy.163.net)”,在中国网民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中文Yahoo推荐为“酷站”、中文Netscape推荐为“精彩网站”、《电脑报》97、98十大个人主页之首、《南方周末》97年最佳个人主页、163电子邮局98最佳个人主页、99热讯十大个人主页最佳男性站长。看“完全上网手册”而学会上网技巧和制作主页的网民在中国不计其数,很多成为著名IT企业的骨干。

  carboy曾经出版《完全上网手册----由对Internet一窍不通到会制作主页》一书。该书销量超过10万册,被评为全国图书优秀畅销书。

  carboy 98年3月参与创办163.net网站(即tom.com中国的前身)。163.net卖给tom.com之后,负责筹办tom.com中国的前身新飞网公司。

  除了IT行业外,杨震霆还在音响行业、汽车行业拥有知名度。是多家媒体的音响、汽车专栏撰稿人。在全国主流的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超过500篇。

  此外carboy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有工作经历。并有海外的工作经历。

  目前carboy运营其创办的大众车友会www.VW888.com和www.BoraClub.com,为国内最大的车友组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