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明:楔形竞争力 搜索引擎之间的战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 |
王益明 搜索引擎实际上扮演着一个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批发商角色。那么,不同搜索引擎之间究竟如何竞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技术。然而,除了纯粹的搜索引擎技术,对应用平台、互联网用户人群的理解也对搜索引擎的受欢迎程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百度公司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概念:“楔形竞争力”。所谓楔形,其实就是个倒三角 毫无疑问,技术还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里,“技术”不仅仅指单纯的搜索引擎技术,也包括硬件设备的布局和投入、技术人才团队的规模和构成等等。 搜索引擎的技术包括蜘蛛程序、切分词技术、页面索引、排序规则、反作弊规则等等,这显示了搜索引擎后台的工作流程。搜索引擎公司的软件编程技术与传统软件公司大不相同。 传统软件编程讲究“模块化”,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各模块集成的软件产品,因此好的软件公司要构筑庞大的CMM管理体系来规范软件编写流程,一个大型的软件产品开发的周期也相对较长。而搜索引擎软件其实都是为一个单一的搜索应用服务,对整体搜索系统而言,它是一个个“小”软件逐渐添加进去的过程。 以蜘蛛程序为例,你今天可以写一个蜘蛛程序,它跑出去可以将其碰到的所有网页抓回来。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了,明天可能你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程序上的改进,比如做另一个小程序,让蜘蛛抓取的速度快一些,或者让蜘蛛能够“聪明”地避开一些重复的网页。好的“蜘蛛”的性能是“改”出来的,而不是重新做出来的。 其他搜索引擎技术和程序编写领域也存在同样的特性。总的来说,搜索引擎技术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需要添砖加瓦,修修补补的过程——因此,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以下两个方面: 1.在搜索引擎行业里,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就某个小的搜索技术而言,不同公司之间可以拷贝和复制;但对整个系统而言,由于整个搜索引擎系统是不断生长的。 2.由于整个搜索引擎系统是按“生长”的方式来完成自身的成熟,学习效应和经验曲线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就格外大。可以说,越专注的公司,投入越早的公司,其领先其他公司的可能性就越大。楔形 竞争力要成为好的搜索引擎公司,除了在技术开发和投入上不遗余力,其在搜索的具体应用方面(即所谓产品平台方面)的开发和推广也应该相当积极。以百度为例,其应用平台不仅包括网页搜索、图片搜索、MP3搜索、新闻搜索,还包括形形色色的地区搜索、影视搜索、PDA搜索、文档搜索等大大小小20个产品。每一个产品平台或者专业搜索工具,其实都是一个客户接触点(touchpoint),都能为百度粘住一部分流量。 这牵涉到对整个搜索引擎用户人群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百度有一个70多人的团队专门负责前期互联网搜索方面需求的界定,并跟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制定出合理的产品开放指南,另有一个30~40人的用户体验研究队伍,产品开发完成后专门从事产品用户体验方面的设计和调研。 国际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类似的产品开发和用户体验研究团队,某些方面甚至带有传奇色彩。比如,Google允许研发工程师将1/3的工作时间用于研究个人(而非公司)感兴趣的项目,因此也产生许多充满灵感、广受青睐的产品(如Gmail)。但就中文领域而言,Google这方面的投入和开发尚不足。品牌的力量 从全球搜索引擎公司发展的格局来看,在技术和平台方面(尤其在中文领域里),中国本土领先公司和国外顶尖公司的差距并不太大,甚至还要领先。然而,本土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好的品牌建立过程中也需要企业暂时抛开短期品牌投入的功利心,从树立高尚的品牌人格入手,从更深刻了解用户人群的特点入手,来建立伟大的品牌。 建立好的品牌,公司是否有高尚的品牌人格是最重要的方面。Google向互联网用户提出了“不做坏事”的承诺,这是一种典型美国式的表述方式,简单、直接,获得了很多在信息社会迷失的用户喜爱。反观中国公司,前面相当长一段时间还陷入在激烈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扰扰的口水战中,很少有在公司品牌方面有强烈诉求的。 百度上市前后,品牌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规划和尝试,比如“简单可依赖”,“天下容者易”等等,还处于一个完善和打磨的过程,最后的效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除了抽象的品牌人格,对营销工具的娴熟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还是以市场表现最为抢眼的Google为例,它相继推出了节日卡通图标、Gmail邮箱、桌面搜索工具、Google地图等创新的、富有时尚气息的举措。用意是让网民体验到搜索的乐趣,是供网民们开心的“玩具”,一经推出,就在用户群中获得如潮水般的好评。 (作者系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实验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