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长虹美菱婚后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朱菲娜

  2007年1月20日,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界公布了其2006年经营成果:国内销量同比增长42.9%,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5.8%,全球总销售额同比增长40.5%,利税同比增长104.4%,实现了历史上最高速的增长。

  这是继2005年底长虹美菱宣布战略重组以来,美菱首次公开高调亮相,这是否1+1〉2的效应初现?能否为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带来思考和借鉴?

  “靓女”美菱的选择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家电业群雄逐鹿的版图上,美菱冰箱被称作国内冰箱产业内的“四大家族”之一,1994年度美菱电冰箱产量、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与长虹一样,美菱也曾经历过一段“最困难的时期”:2000年,曾经年盈利逾亿元的美菱电器跌落至净利润仅552.63万元;2001年巨亏近3.5亿元;2003年亏损1.95亿元。

  不过,美菱在世纪之交传统家电企业纷纷倒下的艰难岁月中挺了过来。2004年,

美菱电器扭亏为盈,净利润1676.77万元。2005年上半年盈利1722.24万元,净利润超过了2004年全年的数额。

  2005年是美菱业务发展最好的年份。而且,美菱不同于科龙,顾雏军几乎榨干了科龙的“最后一滴血”,美菱电器却是顾氏“格林柯尔系”中受损害最小的。

  但是,美菱电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在“顾雏军事件”的影响下,美菱内部的管理机制有待重组、资产关系急待梳理。此外,其

冰箱产品在技术、品牌、产品线、生产规模等各方面更是有待提升。冰箱虽然是美菱电器的核心,但单一的产品结构不足以保证其在未来家电行业综合化的竞争中依旧保持竞争力。因此,当美菱集团试图回购的协商失败后,美菱电器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大股东——急需资金注入扩充改造其产品线,急需寻找一家既有诚意又有实力的公司,以尽快走出格林柯尔的泥淖。

  同时,随着美菱近年来发展步伐的加快,产能一直是一个制约瓶颈。1月20日,美菱向长虹交出一年成绩单的同时,也宣布“长虹—美菱高新产业园”一期工程投产暨二期工程启动。据介绍,建成后的产业园将是亚洲单体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产能将达到500万台冰箱(冷柜)。

  “婆家”长虹的谋略

  长虹适时介入,给了美菱一个极佳选择。

   就美菱的产业结构而言,意图争霸白电领域的四川长虹十分喜爱。更何况,美菱本为一块比较优质的资产,其潜在竞争力尚存。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长虹收购美菱的实质不在于产能的提高和及时盈利,而在于战略扩张和品牌、文化的整合。

  自赵勇入主以来,长虹就十分清晰地在谋求向“大家电”靠拢,向3C(信息家电、通讯、IT)转移;成为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软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以及切入白电产业,一步步完善产品线,显示其跻身世界级家电品牌之林的目标和决心。

  收购美菱电器,长虹可以顺利涉足陌生的冰箱行业,并迅速跻身国内强势冰箱品牌。为此,长虹制订了一系列的策略,以充分发挥“长虹+美菱”的协同效应。

  据美菱总裁王勇介绍,这一年来,凭借长虹遍及全国的3万余个营销网络和8000余个服务网络以及长虹强大的品牌、客户资源等优势,美菱冰箱营销和服务的品质得到了迅速提升。另外,在技术研发上,长虹为美菱冰箱在智能化、

信息化研发及制造方面提供强大的技术升级平台,从而使长虹与美菱形成相对完整的黑色家电和白色家电产业体系。在运营上,长虹和美菱通过在采购、物流、营销、服务等方面的联合与整合,互为借力。双方在生产成本、管理水平、反应速度、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共享和衔接,让美菱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发力“快跑”,甚至提升双方的综合竞争能力。

  战略合作优势不容小觑

  “美菱40%以上的销售增幅远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这一年来,长虹美菱在产品和市场开拓上一直在创新,在企业规划发展上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说,其成功经验为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对此作出肯定。

  “长虹美菱合作能否取得1+1〉2的成果,关键要克服长虹一直没有运作过冰箱生产和渠道管理的障碍,要克服两个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员工心态的承受,要克服上下游对合作前景的信心,而这一切都会大大影响经营业绩。如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解决或基本解决了内部管理,企业能够稳定生产,业绩不下滑,我认为这种合作就算成功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这样认为。

  陆刃波说,2006年是我国家用电冰箱产量急剧增长的一年,全年生产总量已经突破4000万台。中国在全球冰箱市场领域的地位已逐渐显现,“长虹—美菱亚洲单体最大冰箱生产基地”的投产更突出了中国制造的地位。

  他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冰箱生产将更加集中在少数几个强势品牌手中,同时也为目前较为稳定的品牌竞争格局带来变数。从美菱目前的运营状况来看,未来几年内,美菱极有可能夺得冰箱行业的霸主地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