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学家论证引红海水拯救死海计划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11:19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李钊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其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米,为地球表面的最低点。长期以来,死海一直以高盐度的海水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今天,这个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遗迹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自1970年以来,由于蒸发量不断增加,而注入水源日益减少,死海已经失去其1/3的面积。据科学家预测,在本世纪中叶,死海将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目前,科学家们正千方百计挽救濒临灭亡的死海,其中,从红海引印度洋海水注入死海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 据法国《费加罗报》6月9日文章报道,关于引红海水注入死海的可行性论证研究业已开始。该项研究由法国发展署资助,由两家国际建筑科技集团分别承担。法国科伊纳•贝利耶公司负责研究具体的工程技术和经济支持问题,而环境生态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则主要由英国ERM公司承担,法国发展署已经为该项研究先期投入300万欧元。这项巨大的工程还吸引了世界银行的目光。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其6月末访问以色列的行程中,也将有可能着重提及这一计划。 死海为内陆湖泊,约旦河是死海海水的唯一来源,由于人口激增、灌溉面积扩大等原因,约旦河流入死海的水量大为减少,这个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如果再不采取得力措施,那么在本世纪中叶,这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将可能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引红海水济死海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旦研究成熟、付诸实施,死海则将彻底摆脱缺水的困扰,而开工的将是可与苏伊士运河相提并论的另一条人工大河。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梦幻工程意义重大,而且与生命息息相关。运河一旦开建,不但可以拯救死海,而且还能让势同水火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及约旦坐到谈判桌前来共同协商,这个方案尤其给极度缺水的中东地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源终极解决方案。由于该地区人口数目的不断上升,用水量激增,除了微薄的地下水和少量湖泊、河流,人们几乎找不到其他任何水源,这个计划成功后,将为中东地区的生活和灌溉用水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虽然在宗教、文化和历史上有着诸多纠葛和矛盾,但是“引红济死”工程却取得了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国政府的一致高度认同。约旦土地署秘书长穆萨•贾米阿尼坦言,约旦每年的缺水量都在5亿方左右,在其首都阿曼的一些街区里,自来水只能两天供应一次;以色列水务署署长尤里•萨尼大声疾呼,以色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项引水工程;巴勒斯坦水务部门官员萨达特•阿提里则表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计划,该计划将证明,在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且存在矛盾的人们中间,同样有一些事情可以展开协作。而几乎所有的相关国家都把该计划中的人工运河称作“和平之河”。 事实上,引红海水补给日常用水的想法早在几千年前的法老时代就出现了。而即使在今天的工程技术条件下,要进行这项工程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昂贵的工程造价,仅运河初期投资就高达25到40亿美元,而且整个工程至少需要10年才能完成。 工程技术上同样面临巨大挑战。运河首先必须在红海沿岸建立一个巨大的采水工厂以汲取海水,而后则要建造一条长达180公里的人工运河直达死海。运河建造时还要设计好足够的水位落差以保证海水可以顺利到达死海,甚至需要借助人工造成落差建造一个强大的中央电站,以为将来的海水净化厂提供足够能源支持。设计中的巨型海水净化厂净化能力将达到每年9亿立方米,其中2/3供给约旦,剩余1/3将供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运河剩余水量大约在7亿—8亿方之间,计划中这些水将全部注入死海。而运河沿岸的其他用途同样可能瓜分剩余海水,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就曾表示,希望在运河沿岸的荒芜沙漠上修建人工湖,以发展旅游业。 其余的困难同样不容忽视,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环境问题。很多人都质疑,将红海水注入到死海之后,会严重破坏当地本来就已脆弱不堪的生态环境,有很多当地环境保护组织就坚决反对这一计划。法国环境部水务部门负责人帕斯卡•贝尔汤表示,反对的声音实际上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提法,死海当地的生态系统本身就很脆弱,不适宜生命生存,而引来红海水反而还有可能带来新的生命。 法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生态专家们论证分析,该工程的实际实施面临着两个巨大的难题困扰:中东脆弱的环境承受力和当地落后且极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更何况,该地区40年来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样有可能使工程的进展变得更加复杂。 不管怎样,将红海之水引入死海的计划是一项伟大的人类工程,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我们还是希望,相关几方能够通力合作,早日促成运河的建成,挽救死海、造福生民。我们同样也希望,“和平之水”能够早日流淌在纷争多时的中东大地上,来抚慰这片饱经创伤和痛苦的人类文明圣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