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七成以上成果转化率为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9:27 科技日报 | ||||||||||
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02年启动,至今5年间先后实施了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工作者状况和需求调查,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西部科技工作者政策环境状况调查,科技工作者权益保障状况调查和影响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调查等。 已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政策没有充分发挥效用、科技投入
七成以上科研工作者成果转化率为零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显示: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为0.78件;其中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占74.5%%。 科学技术要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和经济生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据介绍,调查中发现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效一般。对从事不同科技工作类型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比较发现,从事设计、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的科技人员要较其他的人看好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而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的科研人员大多认为成果转化的成效一般。课题组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工作形式不同所致。从事设计、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的科研人员更接近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而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的科研人员离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较远,但是总的看来,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评价都不高。 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政策满意程度一般 科技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原始性创新对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但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此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对科技创新都制定了扶持性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执行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如何,科技工作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在本次调查中,除评奖制度一项外,科技工作者对各项科技政策的满意度一般;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工作方针政策促进创新的作用也属一般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技术职称和单位身份越高的人对科技政策的满意度越高,国企科技工作者的满意度比非国企人员高。这说明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 缺少民间科研渠道,大多数企业游离于创新领域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科研经费总量不大,而且渠道单一。在基础研究领域,除了政府的科研计划项目外,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成员何国祥表示,我们缺少民间科研渠道。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研究机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发展组织,其经费往往来自三个渠道:政府、企业和民间。我国作为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大国,科研活动缺乏民间和企业的投入,渠道单一化大大制约了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 为了使科学研究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就要进行科研投入体制的创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力发展各类民间科研基金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政府应在继续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推动科研投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类民间科研基金会。同时,为了健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应在科技发展中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企业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西部综合科研环境差距大,“孔雀”仍想东南飞 根据各项调查的东西部数据比较,我国西部地区总体上仍落后于东部地区,并有较大差距,例如东部地区科技工作者人均专利数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科技工作者对于西部目前的科研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其中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环境最不满意。调查显示,西部地区能够给予到西部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大中专毕业生)的优惠政策依次排序为户口、住房、收入,以及家人户口、就业和入学,本地区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低,其次是缺少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科技信息闭塞和自然环境差等。 各地为了吸引人才,也出台了很多举措,如西部地区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的举措主要是给予出境和居留的政策支持,只有4.7%%的地区没有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政策。但高学历,高职称,从事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教学的科技工作者多数倾向选择去东部发达地区,“孔雀东南沿海飞”的现象仍在继续。 (延宏 刘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