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6匹雄性普氏野马后代重返中国故乡成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13:32 新华网 | ||
新华网乌鲁木齐4月13日电 (记者 丁秀玲) “来自德国的‘新郎’已经和我们中心的‘新娘’成家”,在新疆北部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新疆野马繁育中心的工程师王镇山这样形容普氏野马的“跨国婚姻”。 在王镇山看来,普氏野马的德国后代回归故乡,将帮助中国境内的野马家族重新振兴。“跨国婚姻”促成后,可防止普氏野马近亲繁殖,让其子孙强壮,在荒漠戈壁上自由奔驰 根据一项历时3至5年改善种群血缘的计划,德国科隆动物园于2005年7月免费赠送给中国6匹雄性普氏野马,除一匹因病死亡外,其余5匹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顽强存活下来。今年4月,其中两匹表现出强烈的求偶意愿。 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帮助这两匹代号为3311号和3692号的公马分别组建了家庭。其中一个有7个“妻子”,另一个有5个“妻子”。 迄今为止,两个“家庭”非常和睦,工作人员怀着兴奋的心情观察纪录“新郎”“ 新娘”的表现,期待新生命的诞生。普氏野马学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原产于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它有6000多年的进化史,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目前,普氏野马在世界上仅存1300多匹,数量比大 熊猫还要稀少。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和主要栖息地,从1985年起,中国从德国、英国和美国引进18匹普氏野马。经过20年繁育、扩群、放野,新疆野马繁育中心已形成拥有四代234匹野马的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马种群。 2001年野马中心开始野放试验,普氏野马小心翼翼地迈出回归自然的第一步。直至目前,经历几个寒冬,野马越来越适应荒野生活。野外繁殖的第一代小马驹已有七匹成活,现在又有两匹小母驹有了怀孕迹象。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普氏野马的近亲繁殖问题却挡住了它们彻底野化。当初繁育中心引进了18匹普氏野马,由于没有新的种群更新,现在野马的子一代和子二代都是近亲繁殖。血缘太近,使得野马繁殖率从100%下降到8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