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深度撞击彗星的两大成果和三个出人意料之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20:02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8月23日电 (记者 蔡玉高) 今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撞击彗星,轰动全球,至今已有50天。这次撞击取得什么重要成果,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对此进行了“盘点”。

  王思潮指出,这次撞击彗星已取得两项成果:一是显示出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这对于将来人类避免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意义重大。不过,这种导航控制技术也可能转换为
“杀手卫星”(即反卫星卫星)等太空武器。而对于美国有关专家声称“撞击点与预期点距离不到1米”,王思潮认为这可能有些夸张,因为发动撞击前并没有取得坦普尔一号彗星彗核的精细地形图,因此无法判断到米级精度。

  第二项成果是对该彗星彗核进行了空前的精细探测,并有重要发现。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形状就像一个马铃薯,长约14公里,宽约4.8公里,与直径1万多公里的地球相比,这个小星球就像一个袖珍的世界,它同样也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与地球不同的是,彗核表面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有的直径超过1公里,估计是以前大约30层楼高的小行星猛烈撞击留下的撞击坑。

  王思潮介绍,原来天文学家预测彗核表面颜色相当黑,但实际拍摄到的彗核主要呈现深灰色和灰黑色。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彗核表面还发现不少神秘的白色斑状物,其长度从20米至500米,宽度从10米至100米,表面光滑,反光能力强。

  最令人吃惊的是,彗核表面的尘埃十分厚。当初天文学家预测彗核表层主要是冰物质(水冰及二氧化碳冰、甲烷冰等),是一个冰封的世界,但撞击后在抛射物质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主要的抛射物质是比面粉还要细的尘埃物质,仿佛是炮弹击中了面粉仓库,看来彗核表面是一个亘古至今的尘封世界。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时,发现月面上也有几厘米厚的尘埃,但坦普尔一号彗星彗核表面的尘埃比月球表面要厚得多,王思潮估计可能超过5米厚。这点很重要,将来一旦发现有彗星要撞地球,人类发射的登陆彗核表面的爆炸装置必须选对地点,否则“炮弹”深陷尘埃,有可能失灵。(完)

  相关报道:“深度撞击彗星”的两个未解之谜

  相关专题:美宇航局探测器深度撞击彗星

爱问(iAsk.com)



评论】【通讯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