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发现第十大行星 美研究成果引发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07:47 北京晨报 | ||
作者:陈勇 美国天文学家研究成果引发争议—— 美国天文学家29日下午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争议。科学家说,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明,那么关于太阳系的天文常识都将改写。 发现者自辩 进行这一研究的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麦克·布朗当天下午通过电话向新闻界发布:“拿起你们的笔,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他说,这颗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9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相当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从亮度判断,它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 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布朗说,他已经为这颗新星拟好了名字,正等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但他拒绝透露这个名字。 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布朗等人将其定义为太阳系中一颗新的行星。他说:“我们有100%的信心确认,它是太阳系外围发现的第一个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如果冥王星能被接受为一颗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资格。” 科学家质疑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对什么是行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冥王星在今天才被发现的话,或许也不会被定义为行星。 小行星中心1999年曾建议在保留冥王星太阳系主要行星地位的同时,也给予它一个“柯伊伯带星体”的称呼。此建议最终被取消,原因是有部分人提出抗议,称这是一种“降级”。 中心副主任加雷思·威廉斯说,他坚持要求冥王星同时拥有两个称呼,并且认为“2003-UB313”这个星体不应该列入主要行星的名单中,要“永久地把它当作是小行星”。 而作为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支持者,美国行星科技研究所主任马克·赛克斯则称,应该把“2003-UB313”定义为行星。他开始考虑该星体是否有大气层,是怎么样的地质变化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明亮的表面。 新华社记者 陈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