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争议专题 > 正文

新京报:“防渗之争”需要人文学者解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 07:22 新京报

  4月20日,包括水利、水资源研究、水文地质、水利防渗等领域的11名专家公开支持圆明园防渗工程(4月21日《新京报》),在此前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听证会上,生态学、环境学、环保等领域的18名专家反对该工程。

  专家间出现“矛盾”观点应该是科技研究的“自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有时相左的看法能够发出并被媒体及时“平等”地报道呈现,表明我们的社会在复杂公共问题
宝石公园 时尚新生活 05年百姓赚钱直通车!
打造校园生活第一黄页 2G免费防毒邮箱
的决策中,摆脱了人们过去习惯的“专家意见”、“一致认定通过”的“单一声音”模式,进入到多种意见、不同声音都能够被“兼听”的时代。

  圆明园防渗工程之争最终涉及的其实是如何定位圆明园的性质和价值,这无疑需要历史、文化研究等人文学者来厘清,作出人文视角的整体判定和评估。圆明园不是普通的园林,它最重要的是人文、历史的价值,只有在确认“近代史之门”的人文性质和凭吊之所的历史价值,而非游乐公园的基础上,对防渗、林灌改造工程进行环保、水利、生态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工程对圆明园整体价值的得益和损失。否则,仅仅作为某一领域的物理研究对象,即使专家们取得一致意见,也不能免除人们对圆明园未来的担忧。

  其实,一旦圆明园的人文的“整体形象”得到清晰的定位,相应的环境、生态形象、功能就容易确认了,防渗、林灌砍伐改造的工程评价就不再是什么难事。所以,笔者呼吁正在进行的环境评估报告能够吸纳权威的历史、文化学者进来。

  □李万刚(北京编辑)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