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争议专题 > 正文

圆明园防渗工程出新难题 环评单位畏首畏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09:39 中国经济时报

  马龙生

  圆明园听证会后,国家环保总局督促圆明园尽快报送环评报告书。可是因为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技术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环评报告的出炉直接关系到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生死”,环评单位对其环评报告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许多环评单位不愿冒此风险。因此,圆明园暂时还未找到环评单位。(《京华时报》4月20日报道)

  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进行环评,没有经过环保审批,是导致此事成为新闻热点的主要原因。现在听证会开过了,各方意见也表达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基本清晰了,圆明园也依照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着手环保评估的准备工作。可是,听证会上慷慨激昂的论辩,在一个小小的环保报告面前,却又有可能变得毫无意义了。

  至此,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才知道,国家环保总局只是一个“判卷的老师”,而圆明园是个出题的客户,真正接受考试的,却是作为社会法人、市场主体的环评单位;至此,我们才知道,环评,也是可以市场化的。可以想象,如果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闹出这么大动静,这项环评可能会被视为油水很大的好项目而被争抢;而如今,环评单位却又因关注度太高、要负法律责任而退避三舍。

  市场化的环评,是否能够评出客观与公正,这本来就是很让人担忧了,而现在由于这个项目成了新闻事件,却又有了找不到环评单位的扰虑。如果我们设想,假如圆明园防渗工程真的最终找不到环评单位,这件事又该如何收场?总不能让圆明园自己做环评吧?总不能让国家环保总局既“判卷”又“答卷”吧?

  事情也许不像笔者想象的那样糟糕,国家环保总局在与圆明园管理处的沟通中,可能会找出变通之法。但是,此事却暴露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事关重大项目的环境评估时,如果没有一个专业上绝对权威、体制上绝对中立的评估机构,而指望全部市场化的、松散的社会法人组织来进行,那么就算是我们意识到了评估的重要,也会因为评估主体的力不从心而没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我想决不仅限于环保领域。

  市场不仅不是万能的,有时甚至还会因为某些“无意识”而误了大事。专业上绝对权威、体制上绝对中立的评估机构到哪里去找?圆明园防渗工程无疑又出了一道新难题,而且类似的难题还会层出不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圆明园新闻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