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寻找恐龙专题 > 正文

中国发现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09:46 中国恐龙网
科技时代_中国发现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
满洲鳄捕杀 复原图(张宗达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中国发现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
楔齿满洲鳄化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中国发现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
楔齿满洲鳄化石

  【中国恐龙网 邢立达报道】在现生动物界中,嗜食同类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特殊生态行为。其中以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多,有些昆虫、鱼类和两栖类在食物短缺时,都会捕食同类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嗜食同类较少,但是仍有至少14种肉食的哺乳动物以及大量的爬行动物和鸟类具此行为。但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
05年火项目赚钱最快! 联想P930智能手机
新浪推出点点通阅读器 我用UC,何需电话
此类化石证据。迄今为止,确凿的证据仅有晚白垩世的犸君颅龙和晚更新世的尼安德特人两种,有争议的证据则有晚三叠世的腔骨龙。

  而最近,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一具腹腔保存有幼体骨骼的楔齿满洲鳄(Monjurosuchus splendens)标本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被发现。化石的研究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美国堪萨斯大学苗德岁和北京自然博物馆张玉光在在今年1月底出版的《科学通报》杂志第2期上撰文报道了这件珍贵的标本。

  研究论文指出在成年个体的腹腔内,除了一个幼年个体的头骨外, 其他所有幼年个体的头骨吻端都是朝向后部的,这可能代表了这些幼年个体的头部被成年个体吃进去时的原始保存状态。 靠近前部的头骨通常比后部的保存更好,最前部的头骨还保留了部分头后骨骼,这种保存特征很可能反映了被吃进去的幼年个体在成年个体腹腔内的不同的消化程度。 另外,成年个体腹腔内的幼年个体仅保留头骨而缺失大部分头后骨骼的保存特征的事实,也排除了成年个体是怀孕母体的可能性。

  而在成年满洲鳄腹腔中的7个幼年满洲鳄个体的大小几乎相同,他们很可能来自同一窝,也说明满洲鳄这类动物每一次产卵或者孵卵不会少于7枚。 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它们是嗜食自己的幼仔还是偷食其他满洲鳄的幼仔。 奇怪的是在成年个体的腹腔中仅仅保存了幼年个体的头骨和很少的头后骨骼,这一现象很可能反映了这类食肉动物首先以咬断吃掉幼体头部的方式杀死同一窝中的全部幼年个体,这种方式也是很多现生食肉动物所惯用的猎食手段。

  研究团队的成员,汪筱林教授称:在脊椎动物中很少发现有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已知的恐龙犸君颅龙和原始尼安德特人也仅仅是在其骨骼上发现牙齿印痕等来确认他们具有嗜食同类的行为。 发现于三叠纪的恐龙腔骨龙曾经被认为是最好的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然而新的观察并不能证明其为嗜食同类者。 在迄今为止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中,新的满洲鳄标本提供了可能是脊椎动物化石中最直接的和最令人信服的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比已知嗜食同类的晚白垩世恐龙犸君颅龙早了约5千万年!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