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辑聊天实录(组图)(5)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6:10 新浪科技 | ||||||||||||
主持人:在《中国国家地理》这一期的河流专辑里面,讲到河流的时候,其中很多地方都讲到水库和大坝,你认为用非常简单的话来说,水库和大坝在河流当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单之蔷 : 如果完全放弃水电开发,让一条河自然的流淌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主张在河上建大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智慧,要吸取前面其他国家所走的弯路,他们得到了经验和教训,比如说我感觉罗讷河它建大坝基本上是低坝,很少建非常高的大坝,建高坝非常大的危害,建一个高坝的危害没有被人们认识到,我们只看到它的好处,好处无非是发电量大,防洪能力大,灌溉也是水多,但是它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最简单就是移民的问题,它要淹没大量的土地,你的坝高,比如说我在法国问一个人,因为我看到这个地方可以建大坝,一个很好的坝址,你们这个地方为什么不建个大坝,比如建100多米的大坝。他说建这样的大坝,整个平原就没了,法国要建五六个这样的大坝,整个法国就没了,他不想建更多的大坝来淹更多的土地。 我们国家在建大坝淹土地,然后移民,现在有很多问题。首先我觉得一个是我们的土地都是公有的,所以当它淹地移民的时候,它赔偿的费用是很低的,这样对水利水电都非常有刺激作用,它没有制约因素,比如说我他还有感触的是在德国莱茵河边上的一个大学,我采访一个地理系的教授,它也是研究河流的,我说你们这个我看到莱茵河峡谷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建大坝,比如说在工程师眼里面看来都是好的坝址,莱茵河为什么在干流上没有看到一个大坝,你知道吗,莱茵河这两边你看岸边修了很多的房子,建了很多的民居,就建不起大坝了,这个使我很震惊,为什么有了房子就建不了大坝了,我们三峡大坝移民了多少县城,那不都得搬,几乎很多的水电站都是要搬迁了,我刚才说的那个是要把一个县城整个搬走了,还不要说几个零散的村庄了。 我得出一个结论,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它是建大坝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首先你很难赔偿,赔不起,因为土地是非常昂贵的,很多人你给多少钱他也不愿意离开。比如说我在瑞士那个地方,我说为什么没有建坝呢?有一个人士也是搞水电的一个瑞士人,他说这个地方的人非常尊重传统,他们根本不愿意搬走,他们说的独特的语言,他们不会愿意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学新的语言,他就愿意说他本地的语言,他说的诗情画意,他们愿意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他走五六分钟路就能看到父母,看到妈妈,人们不希望在这个地方建大坝。 我觉得在欧洲有很多的限制因素,土地的私有,还有公众的那种权利意识,你要淹他的房子是很难的,他会提出赔偿等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呈现这种失控的状态,很重要的原因首先土地是国有的,当它淹地的时候,是不考虑赔偿土地的,它不会赔土地的价格的,它会有一些补偿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钱是国有银行的,水电的大公司都是国有的企业,他从国有银行借来的钱,我觉得他还款的压力几乎是很少的。他只要能把钱贷来就行,他们一般不太考虑怎么还的问题,这是钱上。再一个地方政府又是积极支持的,地方政府有收入,所以他支持,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水电很少有制约的因素。 主持人 : 通过制作和编辑这一期河流专辑,也问了很多的河,包括长江、黄河,国外的莱茵河、墨累河、湄公河等等,最后想请单老师用几句话或者是简单的话来描述和概括,你认为河流应该是什么样的? 单之蔷 : 我认为人类应该是可以利用河流来为人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发电和灌溉,这都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河流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那么当我们要建坝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怎么样对河流,那种干预要最小,还有一个,我们要考虑到人类和河流是共荣和共生的关系,在河流的两岸,世世代代居住着,河流的两岸,始终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建水库和建大坝,必然会打乱这个社会的平衡,会造成实际上更严重的,比如说我们过去关心生态平衡,关心水生物,建大坝对水生物和动植物的影响,建大坝影响最大也是人类,移民的人,建大坝应该要考虑怎么样解决移民的问题,你怎么样能够以一种合理的、公平的一种态度去对待移民,不要把一些问题遗留在今后,或者是因为移民没有更好的渠道去表达他们的意见,没有更好的渠道他们不具有这种话语权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很不公平的对待移民。 我觉得中国的水电开发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移民的问题,中国现在有1600多万移民,平均10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2个移民,这些移民据调查60%都生活在贫困线,这些移民是为中国的水电建设作出巨大牺牲的群体,今后我们不希望再继续增加这种贫困线以下的人,这可能是水电开发今后面临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希望水电开发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达到一个最佳的一种选择。
主持人 : 通过跟单老师这一次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这一期《中国国家地理》特别精心策划的河流专辑的一些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解答。单老师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网友的问题。 网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时尚旅游类的杂志有什么区别? 单之蔷 : 我们跟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跟旅游杂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这期杂志,任何一个旅游杂志不会做这种题目的。这种区别我想你看了这期杂志就会很清楚了。 网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聘请了有多优秀的摄影师,我们在《中国国家地理》上面也看到了跟多精美的图片,这个图片是不是杂志编辑部的摄影师和记者编辑拍摄的?也有如《美国国家地理》一样的制度来聘请摄影师吗? 单之蔷 : 对我们是订合同那样的方式,当我们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个合适的摄影师跟他签订一个短期的合同做这件事。比如说我们这一次做河流的专辑,比如说澳大利亚的墨累河就是叫文京生的一个摄影师,他原来是国内搞摄影的摄影师,后来他到澳大利亚去了,这一期我们就聘请他来做,当然我们要给付费了,大家看到这一期墨累河的图片就是他拍的。 网友:地图你们有专门的编辑部来做吗? 单之蔷 : 地图是我们国家地理的强项,我们科学研究所是中国搞地图非常好的地方,我们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可以说是一个大本营了,还有我们有地图信息室,也是专门研究地图的,我们地理杂志依托于这样的背景,所以做地图是我们的一个强项。今后我们还会制作更多更美的地图,这一期我认为几张地图是非常精彩的。比如说三门峡水库的三围的摇杆地图,卫星地图,那张地图,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挺震撼的,它是那么清晰大范围把三门峡这个地区用图象表现出来的,而且把三门峡360米的淹没线划出来了,这个线是很惊人的,逼进西安的。 网友:《美国国家地理》简体版会进军内地,跟《中国国家地理》会不会是正面的交锋? 单之蔷 : 我们现在觉得它是不是能够进入内地,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去考虑的事情,但是它进入内地,我们并不认为,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做的内容,我相信他们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有对中国,对中国的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刻的了解,他们在这方面,会比我们差一些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中国人,假如他聘一些中国人来做,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持人 : 非常感谢广大网友的参与,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时间再继续聊了,下一次如果要是有机会,我们再请单老师过来,再进行有关话题的聊天,感谢广大网友,再见。 单之蔷 : 谢谢各位网友,欢迎大家多跟我们国家地理多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