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向东
1998年5月的某一天,腰里别着手机呼机的金先生看着中关村大街上“手机呼机二合一”的广告,有点莫名其妙。手机已经用了三个月,为了节省话费,一般都关着,除非在外面的时候,有人呼他才开机回个电话。短信的功能菜单他也翻看过,没弄懂,听说要去营业厅申请开通,还要交月租什么的,“真是麻烦。”他想。
2002年6月,金先生正在忙活着工作的时候,手机轻轻响了一下。又有短信到,是他定制的世界杯消息:“韩国战胜西班牙,进入四强。”金先生有点冒火,“全乱了!”他支持的是西班牙。这个月,他的短信费用加起来是110多块人民币。
今年1-4月,中国移动的金先生们发送的短信(short message)数量是140亿条,全年保守的预计是400亿。相对应的全球的统计数字是:前三个月发送量为750亿,全年可达3600亿。
这些天文数字再加上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率,足以使刚刚从移动通话业务赚得盆满钵满的移动运营商们心花怒放,手舞足蹈。阿里巴巴把所有的口袋都装满金银财宝,打开门看见的却不是回家的路,而是另外一个更加金碧辉煌的山洞。
源起:模式“惹火”短信
2001年初,各大商场的手机柜台,售货员们对着那些不支持中文输入的手机发起愁来:越来越多的人问过价钱后紧跟着的问题就是:这款手机能发中文短信吗?
仿佛在一夜之间,人们发现了用手机收发短信原来是如此地便捷有趣。
说来也怪,自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某GSM(即第2代无线网络,全称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后,这十年间,GSM手机的短信功能和其网络其实没有任何技术和设备上的改变。
技术早就提供实现的可能,那是谁等了这么久才“惹火”了短信市场?
广东移动数据业务中心的副总经理马力说:“需求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在于商业模式是否合适,是否能把需求推动成一个大市场。”
早期的短信商业模式中,仅仅10元的月租和烦琐的开通手续先在用户心里横了条门槛,这成为它不能在1999年就火爆起来的致命伤。而这一年,手机用户的数量接近了5000万,普及才刚刚开始,用户对它的接受程度和熟悉程度也是一大障碍。相比较而言,同样是以手机为终端,操作起来更为烦琐的WAP借助网络投资的东风,大打广告,也获得了远远高于短信的认知度。
短信商业模式的第一次尝试,是全球移动运营商共同的失败。新的成功模式出自日本这个热衷尝试一切新鲜事物的国度,无月租和丰富的内容服务是其主要特征。中国紧随其后,2001年初,取消了点对点(手机对手机)短信的月租,独立组建移动梦网,发展内容服务,短信市场像一个汽油库里爆出个火星,“彭”地一下燃烧起来。
短信熬出了头。先是点对点类的短信数量快速攀升,从简单的节庆问候,到转发各种笑话幽默,一带十,十带百,手机用户收发短信越来越熟练,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移动梦网的合作伙伴计划鼓舞了SP(服务提供商)的热情:不论服务方式,每条短信SP可收取的费用上限为2元,而中国移动只收取5分钱。在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诱惑下,SP的服务种类大大增加,新闻、天气、交友、游戏、图片、铃声等等服务纷纷露头。一连上网站,弹出的广告十有八九是在热情地邀请你使用它的短信服务,甚至不惜先让你免费试用一阵。短信似乎成了不少网站赢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广东移动负责审查网站SP资格的李强说:“现在对SP的审核是要比以前严格得多。”
强劲的引力还表现在对用户的争夺上。联通在短信的马太效应中就吃了亏,虽然联通手机也可互发短信,但是中国移动和联通之间无法互发的壁垒,使用户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中国移动更占上风,联通因此流失的用户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也可想见。5月1日,中国移动终于放下架子和联通互通短信,他们好像刚刚意识到,寻求共赢才是双方的共同出路。
同样性质的争夺甚至出现在中国移动的业务之间。主要依靠无月租的价格优势吸引用户的神州行,也因为不能发短信而放缓了增长速度。而现在,对神州行的短信功能开放,又引发了短信发送数量的一次激增。
截止2001年年底,GSM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448亿,移动运营商却已没有耐心再让GPRS(即第2.5代无线网络。全称为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网络在实验室继续放置下去了。随着几个主要大城市相继宣布GPRS开始商用,手机生产商也着手一边把GSM不动声色地降价清货,一边为GPRS手机的更新换代摇旗呐喊。
解除了带宽上的瓶颈,培养了用户习惯,短信的发展才起了个新头。服务:丰富还是单调?
街头刚刚摆出来的几台自动售货机有点怪,没有投币口,却贴了一个电话号码。你只需要拨打这个号码,然后在售货机显示屏上显示你的手机号码时确认,你挑选好货品就会从出口滚出来。在广州,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地铁票。当然,没有免费的午餐,相关的费用会自动加入你的手机话费中。
这项看似和短信无关的业务,是移动梦网在电子商务上的新探索,他们试图把手机发展为小额费用的无线支付手段。电子商务到目前为止,还是短信应用的“最弱一环”。
其它种类的服务颇有起色。早期的SP服务,主要以定制文本信息为主,比如新闻、天气预报等等,有重大比赛的时候,你还可以定制实时战况播报。现在的SP似乎要丰富得多,“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是每个SP的必备法宝,按照移动公司的分类,这还只是信息类。
聊天和娱乐还算是新事物。你不必非要连上电脑才可以和QQ上的好友聊天,通过手机短信,你仍然可以时刻在线,腾讯公司从短信上获得的收入,要比它苦心经营的会员制多得多。“百万富翁”是短信游戏的典范,设计者把在香港广东红极一时的电视益智节目改造一番,使用户以短信闯关的形式参与,搬上网络后立刻获得众多喜欢智力竞赛的拥趸支持。现在只要是流行好玩的事物,都会被SP先拿来度量度量,看能不能用在短信上,这一阵的短信游戏,正在拿F4做号召力呢。
够丰富了吗?马经理不以为然:“缺乏想象力!SP所带来的短信发送数量,还是比不上点对点。这是不应该的,因为比起点对点来,SP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现在大家不再简单地把短信看作是通话的简单补充了,可是理解得还是不够。所以SP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运营商,我们希望他们发挥出更多的想象力来,真正发挥出短信的特点来。”
另外一项形式上与短信难分彼此的小区广播将在这个季度内率先在广东开通。只要你把自己的手机小区广播功能打开,选择信息服务种类的频道代号,就可以随时接收该频道的信息,当然,目前它的信息还只是文本。这种像极了电视节目的信息服务,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大金矿,关键在于商家能让多少用户打开小区广播的开关。因为小区广播和短信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自主权完全在用户手中,你可以选择接收或是不接收,接收后还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不管怎么说,移动公司绝不做亏本的买卖,既然开通已经列入日程,那么,小区广播的价值就一定已经得到了商家的认同。
目标:沟通无障碍
导言中提到的方先生唐小姐看上去是多么适合成为短信的忠实用户,但就算是用方先生认为最能表达亲热的英文,短信也只能发160个字符,要真想淋漓酣畅,方先生还要受点累。
我们不断地寻找到突破口,又不断地进入另外一个困境。文本,声音,图像,视频……交流的欲望无穷无尽;从口耳相传,再到纸媒体,再到电子媒体,再到互联网,媒体科技也在一步步地满足着我们,我们又被无穷无尽的交流所干扰。何时才是这个矛盾的尽头?我们仍旧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更新更先进的媒体之上。
如今,第五媒体——无线媒体或许是一个新的契机。
短信成为了无线媒体的先声。它融合了纸媒体的书写和互联网的交互,当然,还包括无线的基本特征:移动、即时。纯文本短信迈出了无线媒体融合的第一步,第二代短信——多媒体短信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则完全整合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完成用户间的交流,几乎可以说把已有的各种媒体的优势都融于了一身。
固定电话的短信也在今年走出了实验室,只要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愿意,手机和固定电话的短信互通决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许明天,我们可以边看电视,边用遥控器给在月球上的朋友发出一条带有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甚至气味的“短信”。
短信已经不那么“短”了,更不再像是一封信。在我们所期盼的未来,它一定会和电话、电视、互联网等等名词一起被丢弃,我们所拥有的,将是一个沟通无障碍的全能媒介。
短信截钱道
目前全球每个月利用手机发送的短信息数量是150亿!其中约有120亿个纯文字短讯息每月不停地在个人电脑、掌上型电脑以及移动电话上传送,而另外的30亿个则是利用电波传送到各个无线通讯器材中。美国互联网调研公司Jupiter Media Metrix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到2003年,移动电话在广告、商务和内容订阅方面带来的营业额将达到75亿美元。北美在这一领域的营业额大约为7亿美元,拥有1亿3600万移动电话用户的亚洲市场的营业额为50亿美元,西欧市场的营业额为17亿美元。Jupiter预测,到2003年,亚洲每位接受服务的移动电话用户可以获得37美元移动电话内容方面的营业额。2001年,中国移动短信业务量达159亿条,仅12月一个月,业务量就达到30亿条。按每条0.1元计算,中国移动2001年的短信总收入在16亿元左右。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