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科贸观察》。有一个人,在几个小时之内就拥有了2.2亿美金的身价,又在8小时之内缩水5000万美金,这个人是谁?他就是网易的老板丁磊。6月30日,网易在美国NASDQ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即跌破发行价,丁磊股票损失5000万美金,网易成为第一支首发日即跌破发行价的中国网络股。
网易是在NASDQ上市的第4只国内网络股。1999年7月,中华网第一个在NASDQ上市,当时 NASDQ正艳阳高照,使中华网的股价急速上窜,最高时上升了12倍,成为中国版的网络神话。
采访中华网:其实,中华网在当时国内的网站排名中只名列第39位,然而在美国人眼中,它就是中国网络的化身,谁让它是NASDQ上唯一拥有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和近乎是处女地的发展空间的网络公司呢?
与中华网相比,后来者就不那么幸运了。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在2000年4月13日在NASDQ上市时,昔日的阳光已经变成凄风残雨,NASDA正以最快的速度暴跌,以比尔盖次为首的新经济贵族们股票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金,而新浪就是在这最惨烈的时候视死如归、顶风上市的。当天,NASDQ计划本应有11家公司上市,结果最后挂牌的只有2家。
主持人:好在,新浪表现还算不俗,以17美元开盘,19美元报收,总算没被大盘拖下水。不过,新浪踌躇满志酝酿上市,等来的却是NASDQ百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实在是让人感叹"人算不如天算"。
新浪之后就是网易。网易可以算是中国网络的神话,从3个人、20万元起家,仅仅经过三年时间,就成为市值5亿美元的上市公司。然而,就是这个网易,刚刚跨进NASDQ就挨了当头一棒。
主持人: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用数字技术签订了美国第一个数字签字法律,正是这个被称作里程碑式的总统签字方式和法律,使投资者保持了对高科技和网络业的信心,网络股票纷纷上扬,新浪和中华网各上升了3.02%和4.56%。
不知道网易决定这一天上市是否本来是想借此东风,无奈事与愿违,股价竟然不争气地跌了下来。面对这种尴尬,网易的站点上直到第二天都没有发布这条消息,而其后的上市发布会也变成了记者见面会,会上面对媒体各种关于上市的询问,丁磊只是一再回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采访公捷、段刚、陈一舟、王志东、陈彤、陈素贞。
软银是新浪和网易的风险投资者之一,虽然网易没能达到预期收益,但也赚了3-4倍,新郎浪则达到了4-5倍.
采访石明春:
采访阿里巴巴:
主持人:在网易,丁磊个人持股超过半数,这对于一个年轻的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股市,很多有经验的买家绝对不愿意去购买一个个人持股如此巨大的陌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这意味着风险加大,感觉"将赌注压在了丁磊个人身上。"
对于自己的先天不足,丁磊也心知肚明。今年4月,正当网易开始上市倒计时的时候,忽然推出全新高层领导班子,请来一批有海外背景的人士加盟网易,而网易的创始人丁磊则郑重宣告从此退居幕后,从事自己喜爱的技术工作。尽管丁磊没有承认新团队的闪亮登场与上市有关,但是人们猜测丁磊此时辞职绝对是伪辞职,是网易上市的一个规定动作,也就是财富之路的最后几步。
主持人:据说丁磊在99年底的时候曾经去美国谈过投资,但是华尔街不看好他,谁会看好一个毕业于不算知名的中国大学的理工科学生呢?而且这个人既没有西方从业背景,也没有相应的西方受教育的经历,谁会帮助一个由这样的人领导的公司上市呢?即使上市,谁又会购买它的股票呢?
陈彤:丁磊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在国内大学很有号召力,但美国市场不接受。
与丁磊相比,新浪的王志东和搜狐的张朝杨就合格的多了,他们的留学背景使他们能很好地与NASDQ的金融市场对话。尤其是张朝杨,更是充分运用了"网络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始终保持高暴光率,以至于有人将"注意力经济"戏称为"注意张朝阳经济"。
7月13日,在网易上市之后不到两周,搜狐也踏进了NASDQ的门槛。与新浪和网易相比,搜狐真有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不过,它总算平安度过了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在13美元发行价附近轻微摆动。
主持人:从新浪到网易再到搜狐,网络公司急于上市的心情已经越来越迫切,以至于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地步。
采访(急于上市的原因、上市的意义、可以使公司国际化规范透明):
1999年初,搜狐张朝阳拿出来的数字曾让国内媒体的记者们欣喜了一阵,当时的说法是?quot;搜狐1998年的总收入达到100万美元"。岂料一年过后,人们从搜狐在美国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上却惊讶地发现:1998年的收入为47.2万美元。很显然,张朝阳和搜狐的故事,在中国和美国各有一个版本。在故事的两个版本之间,人们宁愿相信后者,因为上市公司在美国属于"阳光下"的公司,对股民撒谎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留美归国学生张朝阳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张朝阳有关问题的解释
采访:上市公司财务透明,严格监督。
事实上,搜狐公司从创立开始到去年年底,累计亏损额已超过500万美元,在它的NASDQ招股说明书里,明确写?quot;目前尚无赢利能力,将会在2000年及以后的财政周期内继续遇到净亏损的问题"。话说到这里还不够,在末尾部分又对自己的前景做了悲观的预计:"在未来,即使搜狐确实有一些赢利,也不能保持赢利状态,或者扩大赢利规模"。
其实,赚不赚钱可能倒不是目前最要紧的。在这一点上,人们宁愿把它看成是"成长的烦恼",更何况搜狐的烦恼也是几乎所有网站的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经济就可以因此变成"撒谎经济"。好在,上市可以让网站改掉一些毛病。
可惜现在国外投资人并不体谅网站的处境,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网络公司股票都有点失去耐心,中国网站纷至沓来对他们来说更显得有点难于消化。搜狐的表现虽然好于网易,但是在坚守一周后还是出现下滑趋势。我们注意到目前表现尚佳的中华网和新浪的业务主体都不是国内的互联网,看来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概念网络股要想浮出水面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华网王先生采访"主体三大块,另加投资收购"
张朝阳"美国人不了解,雅虎天天用"
主持人:就在不久以前,很多人还认为公司上市就好象吃唐僧肉,于是,大家就像是一群妖怪,一听说唐僧肉如何了得,就蠢蠢欲动,其实唐僧肉哪那么容易吃到嘴里,就算是把唐僧捉到了,锅支起来了,最后还可能是空欢喜一场到6月为止,NASDQ已有14家公司取消了上市计划。前年上市的网络公司股价平均飙涨770%,去年上市的公司股价平均攀升154%,今年却只涨了1.6%。网络公司几乎被当成一头濒临绝种的怪兽。
张朝阳"最好在什么情况下才上市"
张朝阳的话不能不引起后继者的思考,当前NASDQ对于跃跃欲试的中国互联网站来说,不是资金不够,而是信心不够,沟通不够。张朝阳在总结上市前的日子时,用的一个词是诚惶诚恐,上市后虽然可以融到更大数量的金钱,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依然摆脱不了,因为现在的股东只会更严厉,更急功近利,更缺乏耐心。
采访王志东、石明春:
风险投资商将美元放回口袋,留给无力自养的网站们两条路走--上市,或者卖身。而这样的结局其实是中国的网站们在一开始时就选定的。"90%的网站看不到2000年的秋天",网站们在这样的相互恐吓中度日如年,大家比的是耐力--谁能活到上市那一天。
主持人: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摆在哈姆雷特面前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公司的CEO都成了哈姆雷特,他们要痛苦地做出决定。是继续上市,还是卖身。
其实,不止一家网站明白自己撑不到去纳斯达克的那一天,尽早被收购是一个化长痛为短痛的良方。虽然被收购的感觉未免"有些怪怪的",但是,这已经是对创始人投资的最好回报了。对于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小网站来说,通过收购成为一个大网站的某个频道,的确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出路。半年前150万元根本无法买下一家网站,而今天那些网站也许只能卖到10万元。
主持人:虽然从理论上讲,海外上市并不是国内网络公司必需的,但几乎所有网络公司的CEO们都很清楚:没有这样一个程序,感觉上就好像没有"毕业",不要说对投资者无法交代,就连自己也有点说不过去。
事实上,在NASDAQ暴跌的阴影慢慢散去后,一大批国内网络公司正踮起脚尖,等待海外资本市场的检阅:8848据说准备在今年8月到NASDAQ上市,和讯网也已完成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其他一些网站也正各就各位。
采访8848:对于上市的考虑
采访段刚:除了NASDQ,还有欧洲、香港、国内二板都可以是出路。
中国互联网的"摩西"们正带领着自己的企业演绎着最新版本的"出埃及记",要么上市,要么死掉,这个时代前途最为广阔的行业在中国走着最为狭窄的生存之路。
主持人:上市已经失掉了先前夺目的光辉,上市只是一个暂时的生存保障。无数网站仍朝着这条生命线艰难跋涉。而上市后网站们面临的是更为残酷的全球竞争,因此上市对于先天不足的中国网站来说,远不是一块"免死金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