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国贸大厦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外国公司、外企职员,他们喝着中国的绿茶、做着中国的生意,同时迫切期待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便在中国做更大的买卖。而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国外过的怎么样呢?要说走出去,中国人涌向海外的冲动是世界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开餐馆的,做倒爷的,黄色面孔出没在每个有人类活动的角落。然而,以前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较低层次的商业,虽然日子过得小康,但长此以往,外国人会由此而认定中国商人就是做小买卖、倒腾廉价商品的形象,这可不是值得骄傲的事。其实在那些 个体户忙着穿梭于国际间的时侯,中国的大公司也有许多在海外设点、开分公司和投资办工厂的,那么我们国家境外投资的整体装状况如何呢?主持人: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指出:"1995年中国对国外的直接和有价证券投资占全球资本流量的2%,位列世界第8大资本供应者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者。而实际资本流出量,可能还要比官方的数字高得多。"
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协议投资金额近70亿美元,中国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6000家企业。对外投资的范围从初期集中于贸易,逐步扩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工程承包、旅游餐饮和劳务合作等领域。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到境外建厂,生产组装自己的产品,建立销售网络,培育品牌,从而把我国对外投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已经是国货的天下,国产程控交换机也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以上产品还有相当数量出口。例如,在美国,理论上平均每个美国人都穿着一双标有MADE IN CHANG的鞋。中国的媒体对这些中国企业的骄人业绩乐此不疲地炒做,而有些国人也由此飘飘然,认为只要开放,外国人能生产的商品,我们也不在话下。正在这个时候,WTO伴随着21世纪就要来了。对许多行业来说,入世意味着外国企业到你这个大碗里蒯粥喝。过去中国与WTO无缘,从局部看,对不少企业来讲还算是有利,因为不入世他们不必面对国际级的挑战。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不少企业忽然感觉到无比的压力。
主持人:对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来讲,入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而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就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没人会来救你。与其死守在家里坐以待毙,还不如把自己看成一只狼狗,主动出击。反正开放是对等的,外国人用勺来你的碗里舀粥喝,而你擅长用筷子,正好去他的盘子里夹肉吃,有意思的是,当前这种事儿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叫做:"参与国际分工"。
虽然入世以后,在理论上谁都可以到任何碗里蒯东西吃,但这是要有实力作后盾的。参与国际分工,各国所从事的工种就会有所差别。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发达国家参与的大多是核心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事外围的工种。由此我们不得不对刚才提到的我国企业取得的骄人业绩做一个重新评价,依据上述对国际分工的划分,目前发达国家已经从许多制造性行业退出,这些国家在新经济中获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有了新的概念。这个结论充分说明,我们引以为有长足发展的诸如家用电器、程控交换机等产业其实是发达国家已经退出的产业,人家已经不玩了的东西我们拿来混口饭吃,不值得夸耀。这就是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表现出的残酷一面,那么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们将扮演什么角色呢?美国等发达国家显然更重视在信息产业、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目前的境外投资还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从现实的情况看,这可能是目前中国的企业所能寻找到的比较准确的自身位置,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前景不容乐观。因为象IBM这样全球数一数二的公司已经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向依靠服务赚取利润转变,他们的位置无疑要比我们更具竞争性,同样是参与国际分工,中国的企业虽然已经有了走出去的实力,但所从事的工种级别还不高,因此,这顶多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现在有一种形容这种经济形态的名词,叫做"三明治"经济,所谓"三明治"经济,是指那些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突破口的国家,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上面是发达国家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自己和它们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下面是劳动力更加便宜的国家,这些国家有后发优势,也给自己形成了压力。显然,对于陷?quot;三明治"经济的国家来说,惟一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局面的,就是尽快实现经济的跃升。谁都知道地球是转的,经济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如果若干年以后再出现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国企业究竟能够站在何种位置?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实际是解决中国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这看似是锦上添花,实际上关系到生死存亡。
主持人:海尔的产品目前已经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厂5个,在建8个。1999年,海尔在美国建立了海尔园,当时有人提醒说,在美国设厂的风险可能大于机遇,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10倍,产品技术、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关税等各方面的压力也小不,但海尔认为:这虽然是自找苦吃,但却可以真正提高海尔的国际竞争力。毕竟进美国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不进就连一次机会也没有。
海尔自找苦吃地在美国设厂,是为了提高海尔的国际竞争力。而海信认为要真正占领海外目标市场,采取在当地建厂的方式更为有效。1996年,海信建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已经在南非售出了30多万台电视机,并且出口到南非的周边国家。目前,在南非电视机市场,海信已经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为此,海信又扩建一条年产能力达到20万台的高科技彩电生产线。海信最近表示:将从今年加快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塑造国际化的海信。他们认为,目前正是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中国企业要真正走出去必须打"组合拳",根据市场成熟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开拓方式。为此,海信将国际目标市场分为3类,对于已经有较成熟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建厂的方式巩固市场占有率;对于有一定的市场基础的区域,集中人力、财力树立品牌形象,以建立贸易公司的方式实现市场销售;而对于新进入的、完全陌生的市场,海信则会选择成熟的代理商进行市场渗透。通过稳步运作,逐渐将第3类市场做成第2类市场,再将第2类市场作成第1类成熟市场。
主持人:的确,中国的大企业只有通过走出去、通过境外研发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在以后的国际分工中从"外围"进入"中心",从参与"下部分工"到参与"上部分工",才能从"躯干"上升到"头脑"。
大企业对拥有自有品牌的产品非常看重,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就是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对于中国的小企业而言,采用灵活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主持人:福建一家公司为绕过贸易壁垒,从84年起,与孟加拉合资在当地生产蚊香,自己提供原料;而浙江一家企业看准美国的割草机市场,在美国建厂生产,利用当地的成熟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配以国内的机架等散件,把国内和国外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经营得非常出色。采访李钢:
主持人:说到底,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为了赚钱,而且是为了调整和扩大赚钱的方式和领域,也就是说,要变一变过去只在自己碗里舀粥喝的进食习惯。在境外投资的能力方面,现在已经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的欧美跨国公司应该是值得中国企业关注的榜样。
美国柯达公司是全球影像行业的老大,1996年,该公司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感光行业全行业合资,中国除乐凯以外的6家感光企业全面参与,双方的条件是中国在三年内不与其他外资合作,而柯达将世界最先进的感光技术输入中国。此次投资,使柯达遥遥领先于其它的外资感光企业进入中国,而中国也从柯达全球市场的第17位迅速跃升到第2位,而实现这一成就的关键,除了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外,柯达对中国的积极外交也起到重要作用。(采访)
主持人:大把的钞票、强有力的外交手段、以及对当地市场的细致开拓,构成了柯达投资中国的独特手法。而不同的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法也各有不同。
采访ABB:我们是生产电器机车的公司,而在中国不允许进口机车,所以我们在中国市场首先要建合资企业,然后把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这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
采访斯堪帝亚保险公司:我们目前推销的保险产品在国际上很受欢迎,但中国目前还不能销售。我们将自己的研究和经验介绍给中国证监会与保监会,希望中国的政策不断完善、拓展,与国际接轨,也就使我们的业务可以在中国发展。
主持人:从这些大公司的做法,我们不难窥到一鳞半爪的玄机。既然是国际企业,就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否则如何在形形色色的地方立住脚呢?
其实,境外投资是个高风险的事情,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使一个企业或项目前功尽弃。据专家估计,象日本这样国家境外投资的成功率也只有50%上下,而我国境外投资的成功率就更低。现在中国的企业大多很象人工喂养的动物,冷不丁放入大自然还真可能受不了。但是既然从全球看、从发展的角度看都需要我国的企业走出去,那么尽快做好准备就不仅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事情了。
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洗牌",所有的国家都感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传统产业出现了普遍的过剩。因此,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入世进程的加快,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将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考虑发展空间的阶段。
主持人:经济全球化把整个地球整合成了一个村庄,我国只有顺应这一潮流,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才能确保中国经济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