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社交主宰

在互联网的最初十年,匿名一直是网络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吸引力。通过匿名的虚拟身份,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自由特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现实生活之外的网络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在匿名基础上的平等身份。从电子邮件到各种论坛与聊天室,网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接触互联网,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他们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在互联网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之后,实名社交逐渐成为了主流。Facebook和谷歌推崇实名注册,认为基于实名的分享是社交网络的基石。用户基于真实身份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同样真实的网络好友进行互动。即便是支持匿名注册的Twitter和微博,也通过身份认证等方式鼓励用户提供更多完整信息,实现部分实名社交。
实名制的好处显而易见。实名社交使得用户必须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由于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上也是实名好友,所以他们可以更加放心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促使他们更多地与网络好友进行互动。
在社交网站这方面,实名注册制提供了用户的完整资料,给广告主提供了精准广告投放的可能性,也为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与营收。《Facebook效应》一书的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认为,实名制是Facebook从诸多社交网站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但实名制也给用户带来了隐私的问题,这也一直是外界对谷歌和Facebook挥之不去的担忧。在去年美国国家情报局(NSA)的棱镜门曝光之后,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敏感。用户不仅担心自己的身份信息、兴趣爱好和联系方式被网站用于广告,更不愿自己的通讯记录被政府监控。而用户信任度则是Facebook等网站的生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