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专题 > 正文

与菲尔茨“新科状元”面对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21日 13:29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姚诗煌王勇任荃

  (本报北京8月20日专电)今天下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专门安排了菲尔茨奖得主与媒体记者的见面会。16时30分,两位菲尔茨奖“新科状元”和另一位内万林纳奖获得者刚刚踏进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密密匝匝的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话筒一下子围了上来。可能是因为长期在由数字和空间构成的世界里驰骋,习惯了理性思维的宁静与和谐,两位菲尔茨奖得主显得有些腼腆——洛朗·拉佛阁长时间地把视线投向脚下猩红的地毯,而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则脸颊泛起阵阵红晕;惟独获得内万林纳奖的迈度·苏丹比较会作秀,非常配合地手捧奖章让老记们照了个够……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来自法国的拉佛阁表示:希望有更多中国数学家与他们并肩研究、交流学术。

  记者:首先,祝贺你们获得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请问,你们之所以得奖,是因为幸运呢,还是辛勤工作的结果?

  拉佛阁:我能够获奖,尤其是今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亲自为我颁奖,我当然感到十分幸运。不过,从事数学研究确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没有兴趣、热情和毅力,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其实,我上中学的时候,对数学并没有特殊的兴趣,但是到后来解出了几道难题,兴趣就上来了,越有兴趣就越想搞。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循环。

  记者:你们研究数学的兴趣在哪里?你们如此年轻就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励,这对广大青年能产生什么影响?

  拉佛阁:正如我刚才所说,我原来对数学的兴趣平平,更谈不上数学天才。但是,后来有机会从事数学研究,并渐渐地感悟出数学的美。我觉得关键是要了解数学之美,要能够欣赏数学之美,这样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记者:我刚才看了一下历届菲尔茨奖的得奖情况,发现从没有女性获奖者。你们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沃沃斯基:其实,数学界有许多优秀的女数学家,她们也作出了很出色的成绩。虽然,至今她们的运气还不算太好,但是我相信这种情况迟早会改变的。

  记者:菲尔茨奖老是集中在几家大户,例如今天你们两位所在的单位——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分别得过4次和5次,太令人羡慕了。请问你们有什么秘诀?

  拉佛阁:法国一共得了10次!我们具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研究共同体,我所在的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世纪,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研究传统,鼓励数学家自由选题、自由探索。

  我们的研究堪称一流,希望今后有更多中国数学家到我们那儿进行交流。

  菲尔茨再次与中国人无缘

  文/李斌邹声文张景勇

  今天下午,国际数学家大会最吸引眼球的一幕拉开:4年颁发一次的“数学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名花有主”,分别被法国和俄罗斯的数学家摘走。

  在菲尔茨奖每届可有4人的情况下,名单对外保密的大奖评委会再次显示了“宁缺勿滥”的权威性。菲尔茨奖从1932年正式设立以来,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依然保持“唯一华人获得者”的桂冠。

  也难怪中国人对数学心存“奢望”:对中国人而言,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曾让无数中国人魂牵梦绕、寄予厚望的学科;更何况不论是杨振宁还是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主编鲁宾斯坦都曾表示,在众多学科中中国的数学最有希望。2001年的最新数字也显示,中国数学论文在国际期刊的发表和引用次数位居世界第十。这一切,都无法不让人们对这场科学盛会存有幻想。

  人们不禁要问:数学家大会首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本身不就是对中国乃至华人数学家的一种承认和肯定吗?为何中国人会无缘这一大奖呢?

  和普通公众不同,数学家们心里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他们以特有的缜密在谜底揭晓前就做到了“心中有数”。大会开幕前,国内数学界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就做出了“本届菲尔茨奖华人又将失之交臂”的预计。今天,预言“不幸”变成了现实。

  “本来北京大学的田刚教授有望得奖,因为他上一届就作为候选人参与了角逐,但是今年他已经超过了40岁的年龄限制。”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院李福安研究员分析说。

  这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陈木法事前的分析几乎如出一辙:“我觉得华人这回不大可能。田刚等人本来水平可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上一届也是候选人,但这次已超过40岁了,所以连候选人都不是。”陈木法掰着手指,在心中一一“过滤”海内外华裔青年数学家:“其他的年轻数学家,成为候选人都很难,所以我估计没有。如果有,那就出乎我的意料。”

  “失之交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失之交臂也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出席大会的不少数学家指出。

  的确,放眼全球,改革开放后我国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实力的数学家,他们大多出国继续深造并事业有成,如田刚、林芳华、张寿武等,但是距离菲尔茨奖的要求或多或少还有一定的距离。

  中华民族是擅长数学的民族,应该有勇气说:等着瞧,让我们凭借实力摘取数学王国的这顶桂冠吧。(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菲尔茨奖得主

  洛朗·拉佛阁

  1966年11月6日生于法国,1986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90年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并于1994年获博士学位,2000年成为在法国伊沃特布雷的高等科学研究院终身数学教授。

  洛朗·拉佛阁在朗兰兹纲领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他证明了与函数域情形相应的整体朗兰兹纲领。朗兰兹纲领是由罗伯特·朗兰兹在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组意义深远的猜想,这些猜想精确地预言了某些数学中毫不相干的领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拉佛阁的主要成就是在数论与分析两大领域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他还发现了一种将来可能被证明是十分重要的新的几何构造。所有这些发展的影响正在波及整个数学。

  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

  1966年6月4日生于俄罗斯,1989年获莫斯科大学学士,1992年获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任访问学者,2002年被提名出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终身教授。

  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发展了新的代数簇上同调理论,他在这方面的成果是过去几十年间代数几何领域取得的最卓越的进展之一。他工作的特点是能简易灵活地处理高度抽象的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用于解决相当复杂的数学问题。

  沃沃斯基最值得称道的成就之一,是米尔诺猜想的解决。30多年来这一猜想一直是K理论中最著名的问题,这些工作对数学的未来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内万林纳奖得主

  迈度·苏丹

  1966年9月12日生于印度,1987年获新德里印度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士,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他的主要贡献是概率可验证明、最优问题的不可逼近性以及纠错码。

  内万林纳奖

  内万林纳奖是有关信息科学方面的数学奖。内万林纳奖与菲尔茨奖一样,每4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每次有一位获奖者,获奖者可获一枚奖章和一笔奖金。该奖项1981年4月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设立。1982年4月,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接受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捐赠,故该奖被命名为内万林纳奖,以纪念罗尔夫·内万林纳(当时的赫尔辛基大学校长、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本栏照片均本报记者臧志成摄)


发表评论】【论坛首页】【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专题
 相关链接
数学领域最高奖--菲尔茨奖揭晓(2002/08/21 11:27)
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京举行(2002/08/21 11:27)
菲尔茨奖得主谈成功心得:“美丽”数学(2002/08/21 11:11)
感受国际数学家大会:数学激起热情(2002/08/21 11:09)
评论:数学大国离我们有多远?(2002/08/21 10:37)
数学大会同行数学家说:大奖只授给最先进者(2002/08/21 10:35)
菲尔茨奖得主如是说:“数学,其乐无穷”(图)(2002/08/21 10:21)
2002年菲尔茨奖得主背景介绍(2002/08/21 10:20)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短信服务推荐
  和心爱的人养一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的虚拟历程
手机号:
密 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吴建豪] 身体会唱歌
[黄品源] 海浪
《哆啦A梦》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京高校计划外招生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休闲避暑雾灵山!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选择徕欣好运伴随
:山大国际商学院招
:CDMA面向全国招商
:基金投资征项目!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