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颖
从安然到世通,再到施乐与Qwest通信,华尔街——这座以“诚信”基石打造的大厦在短短半年时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颤,还有对“诚信”二字的深重思考。人无信不立,社会亦然,企业亦然,电信业同样呼唤诚信。
电信市场欺诈事件层出不穷
近来,各种不讲诚信、不讲信用的欺诈行为时常发生在电信市场,不仅大大影响了电信市场诚信氛围的形成,而且给电信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目前,电信业最大的欺诈丑闻莫过于世通公司假账事件,此事不仅颠覆了公司的诚信,而且沉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自公司财务诈骗案曝光以来,世通股价一路下跌,几乎丧失殆尽。6月25日,事发当天,世通股票大跌8.79%,收83美分,盘后交易暴跌近58%;6月26日闭市时,世通股价下降至每股9美分;7月18日,世通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收低0.01美元至0.09美元。曾在1999年触及64美元高点的世通股价,如今以如此迅疾的速度与幅度下滑,使得投资者、银行、债权人纷纷谈股色变。
据媒体报道,世通假账丑闻消息一传出,信心严重受挫的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世通及其他电信类的股票。同时,直接受到世通公司牵连的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更是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据了解,世通公司的巨额债务可能使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蒙受百亿元以上损失,其中包括对世通贷款最多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等。除了股价大跌之外,世通债务的价值也随着会计欺诈丑闻的曝光而大跌,原来面值1美元的世通债券如今只值15美分左右,其价位水平意味着债券持有人可能仅能获得相当于面值15%—20%的补偿。此外,世通客户的利益毫无疑问也将受到影响。尽管,为防止客户流失,世通在宣告破产前向新客户保证,未来6个月内一切运营将保持正常。但是,客户们仍然担心世通可能因资金不足而停止特定业务部门营运,或是将特定资产售予其他业者,加上世通早已裁员2万余人,难有人手维持正常运营。
就像世通事件给全球电信市场造成的信用冲击一样,美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Qwest通信涉嫌虚报14亿美元一事,同样给全球电信市场带来了诚信危机。当消息一传出,鼎盛期曾一度高达60美元的该公司股票,到7月12日时已狂跌至每股1美元93美分。据分析人士预测,一旦该公司破产,其冲击力决不亚于世通,股票市场的动荡不可避免。
电信企业的欺诈行为使用户、投资人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样,电信公司也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如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及网上商业诈骗等,蒙受巨额损失。
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电信用户欺诈所造成的损失约占电信营收总额的5%。在欧洲,电信公司每年因此减少收入近170亿英镑,损失最高的公司占其年收入的12%。据德国电信测算,仅因用户伪造电话卡,该公司每年即损失1亿马克约4299万美元 。
在中国,各种电信用户的欺诈行为同样长期困扰着运营商。特别是从去年7月1日,取消电话初装费后,电信运营商经营风险骤增,恶意欠费现象大幅攀升。欠费者为逃账而采取的手段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有的向电信局申请延期缴款,然后无限期地拖延时间;有的个人使用假身份证在出租屋登记装机之后,又不停地变换地址,使电信部门难以找到其人。更有甚者,如一些不法分子在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用虚假、冒用身份证登记安装住宅电话,用作公话,以一分钟两毛钱招揽外出打工者拨打国内长途,自己则恶意欠费,坐收暴利。据了解,目前广州市2万多部的超低资费“黑公话”,仅今年5、6月,就已鲸吞电信公司400万话费。另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陈育平透露,2001年,中国因盗用通信设施和用户恶意欠费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户均60元以上,并且,现在这个数字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可见,恶意欠费已成为电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用经济,无论对法人、对企业还是对自然人,诚信都是立身之本。个人以其信用进入消费领域,企业则以其信用赢得市场与公众,缺乏信用,个人与企业都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立足。
对企业来说,信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路、市场占有率、融资能力大小以至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世通假账事件、Qwest通信涉嫌虚报利润等欺诈案的发生,大大颠覆了公司的诚信,毫无疑问对今后全球电信业发行债券、申请贷款、扩股或上市等融资举措,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电信企业只有意识到信用危机对于企业的危害之严重,只有视职业操守为生命,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而且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形成无形资产,构成企业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支撑着企业和产品的崇高品位。
企业无信不长,人无信则不立。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同样要求人们遵守等价交换、平等互利的原则。
众所周知,话费是电信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效益所在,用户的欠费就意味着电信企业收入的流失、效益的降低。在经历一系列改革与重组后,国内电信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国内电信运营商已成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竞争主体,即名副其实的企业。是企业,效益必然是其生命线。因此,消费者必须意识到只有交了话费才能享受到电信运营商等价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像某些消费者所期望的那样,电信资费要一降再降,甚至趋于零。
更何况,目前电信企业资金缺口很大,巨额欠费无疑会给运营商增添经营压力,扭曲企业财务信息,甚至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效益的增长。试想,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电信企业如何发展,企业不发展拿什么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最终受损的将是广大用户。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应提高及时交纳电话费的意识,以保证正常的使用电信业务。营造电信业信用经济氛围
当前,企业虚报利润屡禁不止,用户欠费比比皆是,电信欺诈骗局层出不穷,电信企业经营风险骤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守信用的现象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信用经济的氛围。为此,营造电信业信用经济氛围乃当务之所急。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运营商必须诚实经营、讲究信誉、实实在在办企业,把握好企业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负债率,做好账务管理,并为用户提供等值优质的服务;用户则要摒弃两高一低(质量高、服务高、价格低)的消费理念,树立诚信消费观念,及时交纳话费,以保证享受等价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信用体系,防止电信欠费“黑洞”继续扩大。
让守信有所得、失信有所失,首先就要知道经济主体是否守信用。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量的经济交往中,“谁守信用,谁曾经失信”的信息却无从知晓,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因此,电信企业必须确立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和商品销售进行管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所有主要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征信和管理,并建立信用档案。这样企业便可筛选客户,降低经营风险,并与诚信客户保持长期联系的纽带。
其次,法律是建立信用机制的有效补充。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信用制度,就必须将信用制度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让失信者受到惩处,让守信者得到好报。据了解,对待绝大多数的恶意欠费者,电信公司几乎想尽了办法,或在媒体上公布欠费名单;或委托讨债公司讨回欠款;甚至采取鼓励本单位职工或社会各界人士帮助追讨欠费,再给予一定比例奖金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最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借助司法手段清理欠债,则可以加大对信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震慑失信行为,以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
再者,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当中,信用基础十分薄弱。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在经历了几十年不需要信用的计划经济时代后,“诚信”已观念相当淡漠;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理念还远没有建立起来,信用观念的“真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媒体要协助企业大力宣扬现代信用价值观,提高全民信用意识,形成人人讲信用、守信用的文化环境。
除了采取行政防范之外,技术手段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之道,它可以预防一些欺诈行为的发生。在近日召开的“防范电信欺诈,提升竞争优势”的研讨会上,不少中外专家就呼吁通过实施数据仓库解决方案,进行欺诈行为的侦测与防范。据了解,台湾的远传电信与中华电信在采用电信反欺诈数据仓库之后,挽回了30%-50%的欺诈收入损失。
总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电信企业与用户是平等的关系,企业不讲诚信,没有信誉,就不能长存于市场;消费者不讲诚信,那么就无法享受等价优质的电信服务。加快培育信用观念,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对整顿电信市场秩序,保证电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