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息安全巨头天融信或将被出售(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16:08 计世网
(2)监管政策是否缺失? “人人管理”等于“人人不管”,在很多关键问题上,目前反而缺乏决策人,由此便造成了部分监管政策的缺失。 目前,中国信息安全政策环境与几年前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刚起步时相比,变化微乎其微。记者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信息安全产业的“暗伤”》,文章指出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中,存在政策、市场、产品、应用四大暗伤,当时曾经引起业界巨大的反响。几年下来,检查这四大“暗伤”的治理情况,现实依然不容乐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新的问题又在不断出现,可谓“旧伤不愈,新伤再起”。 中国目前的信息安全主管部门不少,除公安、保密、机要、国安等部门以外,还有密码办、发改委、科技部、质检局以及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共同构成信息安全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这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各行政部门管理着不同的安全内容,每块内容都管理得很细致,但缺点就是在对某些“中间”问题的解决上,大家可能互相“扯皮”。 据相关人士介绍,由于缺乏统筹的监管部门制定综合统筹的监管政策,再加上这些部门之间由于职能所限以及沟通部门之间少有沟通,以往安全环境比较单纯时,这种管理模式也许还能应付过去,但随着新出现的信息威胁日益增多,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人人管理”等于“人人不管”,在很多关键问题上,目前反而缺乏决策人,由此便造成了部分监管政策的缺失。 比如,是否应该将信息安全应急纳入国家的应急体系当中?是否应该通过政策扶植中国本土的信息安全企业?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作用鼓励中国信息安全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等。这些都是在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原来的国信办安全组一直承担着协调各个信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出台了27号文件以及随后的灾难备份等一系列标准,在信息安全领域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它目前已经并入了新的工业与信息化部,成为一个新的职能部门。据称,新的工信部已经将加强国家的信息安全建设列为主要的工作职责,“这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愿它能从国家安全、用户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加强中国的信息安全建设。”某业内人士表示。 (3)兵临城下如何应对? 保护了本土信息安全企业的发展,就等于保护了中国大批政府用户的信息安全,这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美国对本土企业直接或间接的保护措施,是否可以给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一些借鉴呢? 其实,最担心华赛之类的安全公司成立的,还有中国的本土信息安全企业。 这次华赛公司的成立,华为出技术占51%的股份、赛门铁克出资金1.5亿美元,占49%的股份,他们共同的目标无疑是中国电信行业的信息安全领域。而华赛的起点之高,技术和资金实力之雄厚,是目前任何一家国内的信息安全企业,甚至包括那些已经发展了10多年的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可以预见的是,它必将在中国的电信安全领域所向披靡。 而中国的信息安全企业该怎么办?在监管政策缺失,融资渠道匮乏、技术创新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再面临这种强大的竞争对手,未来该如何生存呢? “现在这种产业环境太不利于中国本土信息安全企业的发展了,我准备将天融信卖掉了。”说这话的,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防火墙厂商天融信公司的总裁贺卫东。 贺卫东说的也许是赌气的话,但却强烈地表达了他对目前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政策环境的担忧! 据记者了解,天融信公司从2004年开始一直寻求在美国Nasdaq上市,但因为美国对中国敏感行业的不信任政策,天融信不仅在美国上市遭受重大挫折,就连贺卫东本人也因为从事对美国来说的敏感职业,去美国都必须经过美国国务院的行政审查,并至今未获批准! “我们现在的技术开发都是靠每年的利润支撑,但董事会要赢利,投入很有限,只有融资才能有足够雄厚的经济实力做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公司才能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产品质量才会更好,我们才有能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才能保证中国关键信息资产的安全。”贺卫东说。虽然天融信每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亿元人民币,这在国内已经是最高的了,并且,每年销售额的20%全部用于技术创新,但这种规模依然无法与像华赛这样站在技术和资金高起点上的企业竞争。 如果天融信考虑回到国内A股上市,就还要重新走一遍程序,而国内上市,情况要复杂得多,什么时候能完成上市并不能确定,但市场的竞争形势已让贺卫东没有时间再等待了。也许卖掉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天融信的许多客户是中国的政府用户,如果它真的被卖给国外公司,谁能保证这些关键系统的安全呢?更进一步说,我们是不是该保护本土安全企业防止被收购呢? 天融信面临的挑战,也是一大批本土信息安全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启明星辰、绿盟、卫士通等都是已经发展了10年的信息安全公司,也是与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同步发展起来的本土信息安全企业,目前规模都不相上下,年销售额在2亿~5亿元人民币之间,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中坚力量。但比起目前高起点的许多国外公司,规模确实还显得太小。 “此外,这些国际企业凭借它们的资金优势,总在国内企业中‘挖人’,这也是国内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卫士通公司副总裁李学军说,很多国内的信息安全企业都面临着人才被高薪挖走的危险,而信息安全产业是一个严重依赖人才的服务行业,这种挑战,将可能使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面临人才短缺以至于技术短缺的恶劣局面。 保护了本土信息安全企业的发展,就等于保护了中国大批政府用户的信息安全,这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美国对本土企业直接或间接的保护措施,是否可以给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一些借鉴呢?
【发表评论 】
|